【摘要】我國鄉村面積廣博,土地資源豐富。在當前我國鄉村的現實環境中,傳統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互聯網助推的網絡文化等各種形態的文化現象交叉更迭、相互影響。如今,黨中央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可以趁機發掘鄉村傳統文化的底蘊、精神和價值,并賦予其時代內涵,發揮其在凝聚人心、引導村民、淳化民風中的作用,使之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精神支撐和道德引領。
【關鍵詞】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路徑及策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現代化是總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總方針,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制度保障。通過做實鄉村振興,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推動農村全面進步,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推動農民全面發展,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1、抓好農村一二三產業的有機融合發展,促進農民就業增收
1.1強化政府部門的聯動效應
農業產業融合過程,更是涉及科技、農業、工業、旅游業、流通服務業等多個部門,政策措施很難形成合力。因此,在實踐過程中,應加強體制機制創新,依靠組織網聯、結盟和合作,實現多層次、多環節和跨空間的組織協同,力求打破部門分割局面,在不同地域政府間、政府各部門之間,實現資源和政策聯動共享,促使形成巨大的工作合力,強力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1.2夯實產業融合的基礎條件
要實現較好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效果,需要強化道路、通訊、電力、供氣、供水、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改路、改電、改校、改房、改廁、改水、改暖的“七改”要求,全面提升硬化、綠化、凈化、亮化、美化水平,重點在鞏固成果、提升層次、提高質量上下功夫,盡快實現“七改”標準全覆蓋,形成長效管護機制。要抓住省委、省政府實施啟動村內道路硬化“戶戶通”工作的機遇,盡快實現全區“戶戶通”。應重點加快信息和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信息服務業和流通服務業發展奠定基礎。一方面,推進農村信息化示范和農村商務信息服務等工程建設,整合資源,共建平臺,強化精準農業、智慧農業等信息系統的應用,積極探索信息服務進村入戶的新途徑和辦法。另一方面,積極運用財政貼息等政策措施,加大對農產品批發市場、物流配送中心等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推進農村流通設施和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化提升工程,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完善流通環節食品檢疫檢測體系,拓展現代流通體系的覆蓋范圍。
2、實施質量興農戰略
突出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深入推進綠色生態農業“十大行動”,大力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推進綠色農業品牌創建工程,重點打造“四綠一紅”茶葉(最美鄉村的婺源綠茶、高山云霧的廬山云霧茶、紅色搖籃的狗牯腦茶、古茶市的浮梁茶以及茶蓋中華的寧紅茶),談到茶葉,大家都知道,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的詩句,這說明我國早在唐朝甚至更早就有產茶和銷售茶葉的歷史、“江西地方雞”(“泰和烏雞、崇仁麻雞、寧都黃雞”)等品牌影響力。逐步構建“從田頭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
3、增強鄉村文化傳播能力
鄉村文化建設不完全同于城市,主要體現在“營造文明鄉風”、“提升鄉村形象”、“激發鄉村活力”三個方面。增強鄉村文化傳播能力,一是要創造文化活動硬件設施,保障文化活動基本物質需要。例如以村(社區)支部為單位,建設文化活動室,定期舉辦各類文化活動,積極吸引廣大村民參與,活動形式不必特別追求時尚,要善于發現村民自身的特長,由支部組織、村民參與,只有當人人參與其中,村民才會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對文化的價值更認可,進而增強村民的向心力、凝聚力。二是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動權,打造鄉村文化特色宣傳主陣地。例如充分利用村(社區)委會宣傳欄,將身邊的好人好事及時地宣傳出來,形成模范引領作用,引導鄉村人民遵規守約,形成良好的鄉風鄉情;同時要依托宣傳標語、文化墻、網絡等宣傳媒介將鄉村文化宣傳出去,使“在家”鄉民驕傲,“離家”鄉民羨慕,“外來”鄉民向往,并間接地服務于鄉村旅游發展,進而推動鄉村經濟建設。三是要善于借助其他力量建設鄉村文化。例如青年大學生創造力豐富,技術資源廣闊,是鄉村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要為青年大學生搭建良好的平臺,利用好寒暑假返鄉時間,打造特殊的鄉村文化。
4、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增強貧困群眾獲得感
(1)瞄準貧困人口精準幫扶。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強化產業和就業扶持,著力做好產銷銜接、勞務對接,實現穩定脫貧。有序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對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綜合實施保障性扶貧政策,確保病有所醫、殘有所助、生活有兜底。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動態化精細化管理,把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范圍。
(2)聚焦深度貧困地區集中發力。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確保實現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以解決突出制約問題為重點,以重大扶貧工程和到村到戶幫扶為抓手,加大政策傾斜和扶貧資金整合力度,著力改善深度貧困地區發展條件,增強貧困農戶發展能力,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新增脫貧攻堅資金項目主要投向深度貧困地區,增加金融投入對深度貧困地區的支持,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優先保障深度貧困地區發展用地需要。
結語: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鄉村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只要我們在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的前提下,處理好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的關系、增強群眾獲得感和適應發展階段的關系,進而推進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就一定能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對策思考[N].大理日報,2018-01-19.
[2]徐玉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J].領導科學報,2017(12).
[3]于法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點思考[J].國家治理,2018(2).
作者簡介:
馬曉丹,北京建工建筑設計研究院,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