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仁志
【摘要】本文首先對房屋建筑結構的特征進行概述,其次分析了影響房屋建筑結構抗震性能的因素。最后,闡述了抗震技術在房屋建筑結構中的應用,使抗震設計更好的使用到房屋建筑中,給相關的房屋建設工程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抗震設計;房屋建筑;結構設計
1、房屋結構設計的特征
1.1抗震性能良好
房屋建筑結構要滿足的基本特征就是抗震性能良好,要從房屋的外形、結構、等方面來提高抗震性能。尤其是在抗震材料選擇的時候,不能為增加房屋的強度,只選擇剛度較高的材料,而忽視了對柔性材料的選擇。一般剛性材料具有較高的抗滲透性能,常見的剛性材料主要是水泥和沙石添加外加劑混合而成的材料。柔性材料需要有較高的延展性,玻璃布是常見的柔性材料。
1.2抗變形性能好荷載壓力承受度強
一般房屋建筑在施工中都會發生形變。通常是有兩種情況造成的,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外部荷載壓力過重,另一個方面由于每個房屋建筑都有一定的使用周期,超過這個使用周期也會發生形變。和物理現象的形變是不同的,房屋建筑的形變發生較為緩慢。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能和形變程度有一定的聯系。在房屋建設過程中,要在混凝土材料中添加外加劑,能使鋼筋的有較強的抗拉度和延伸度。房屋的抗變形性能好,也就意味著荷載承受能力強。
1.3水平荷載穩定性高
水平荷載,在高層房屋建筑物結構設計過程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一般情況下,要想保障建筑物在水平荷載的情況下具有較強的穩定性,這時設計者就需要加強房屋建筑結構的剛度,能有效的解決大風時給高層建筑物造成的荷載。
1.4不易發生側翼變形
不易發生側移變形也是房屋結構設計的重要特征,對高層建筑物影響最大的就是荷載,再加上剛度的影響,會致使整個房屋建筑出現側移形變的現象。在房屋建筑過程中,要保證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能。在房屋建筑設計過程中,要對房屋建筑的側移剛度進行科學的設計。在此基礎上,采用有效的解決方案,保證房屋建筑結構的穩定性。這能在最大的程度上降低房屋建筑側移產生時造成的危害,降低災害事故的發生率。
2、影響房屋建筑結構抗震性能的因素
2.1地質
在房屋建筑結構中的設計一定要選擇地勢較為平坦的地方,在地勢開闊的區域即使出現地震時,能在最大限度的情況下避免地基在振動過程中造成的下陷。在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發生頻繁的區域不適合建造房屋,當災害來臨的時候會給房屋建筑造成損害。一系列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不僅讓大面積的房屋坍塌,而且還給人們的經濟帶來損失[1]。
2.2建筑物的地基
一般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主要選擇地樁地基和天然地基提高房屋建筑抗震效果,在建造地基的基礎設施的時候,設計人員要對地地基需要埋置的深度進行把控、不能過淺造成地基的不牢固,要讓地基在一個合適的深度,提高房屋建筑物的穩定性。在房屋建筑施工過程中要有全面的監督系統,一方面,確保對基礎的凹槽進行回填,另一方面要對夯實基土。在最大限度的保證回填土質的密實程度,讓房屋建筑更具備較高的穩定性能。
2.3屋頂和墻體
高質量、穩定性強的房屋建筑能在地震發生的時候,降低房屋的受損程度。在房屋建筑施工時,通過降低建筑物周圍結構的質量,提高房屋建筑結構應對地震發生時的承受能力,讓房屋建筑的結構具有較強的防震和抗震的能力。設計人員在房屋建筑的整體設計的過程中,對屋頂來說要選擇質地輕、強度較高的建設材料,降低屋頂裝飾物的數量、減輕屋頂的質量、保證房屋建筑物穩定性能高。另一方面,要降低墻體的重量。對墻體和屋頂進行科學的把控,提高房屋建筑結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2]。
3、抗震技術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
3.1嚴格按照抗震標準
在房屋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房屋建筑設計要嚴格的按照抗震標準。在實際的施工過程要按照具體抗震性能的設計方案,不同的房屋建筑有不一樣的建筑標準。針對不同的房屋類型要嚴格的按照不同的抗震要求進行建設施工,保證建設的房屋建筑和當地要求的抗震標準一致。要想提高房屋建筑結構整體的安全性能,設計人員在具體工作開展的時候,對設計的房屋建筑物要達到相應區域的抗震要求。保證房屋建筑質量在安全的前提前,最大限度的發揮房屋建筑物的經濟效益。
3.2科學設計防震縫
科學的對房屋建筑物結構的防震縫進行設計,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首先,在進行防震縫設計的準備階段,對目標建筑物進行均勻、合理的切分,合理的設計防震縫。其次,在防震縫設計時,建筑物的兩側需要有一定的抗震寬度,防震縫兩側的結構需要完全隔離。在設計防震縫時,需要對具體的建筑物進行實際情況的分析。根據房屋建筑物的實際情況對防震縫的兩側建設防震墻,提高房屋建筑物的抗震性能[3]。
3.3合理設計建筑物的高寬
在地震發生的情況下,房屋建筑物的整體的高寬度和地震受損的程度密切相關。一般來說,較高的建筑物,重心較高。物體的重心較高的時候,容易發生不穩定的情況,較高的建筑物在地震發生時,容易出現晃動。如果,在此種情況下,房屋建筑物的寬度較窄,會加劇房屋建筑物的波動效應。也就是地震的受損程度和房屋建筑結構的高寬比呈正相關的變化,房屋建筑人員在進行房屋建筑設計時,除了對房屋建筑的戶型進行控制外,還要把房屋建筑的高寬比降到合理的比例,防止地震發生帶來的損害。
3.4規范建筑物的架構
房屋建筑物的架構設計要依據均勻性、以及規則性的原則。在房屋建筑結構建設施工過程中,只有保持房屋建筑架構整體呈均勻規則的狀態分布,才能在地震發生時,緩解地震給房屋建筑物造成的扭曲變形。反之,如果房屋建筑物的整體質量、剛度、平面規則分布的狀態都不均勻,當地震發生時,會破壞房屋建筑的整體結構[4]。
3.5做好建筑物的墻體設計
墻體是房屋建筑中最主要的承重結構,要在具體施工中做好墻體的設計工作。一方面,通過房屋建筑物的剛度確定需要建設的墻體數目,對于承重墻,要對其橫縱面進行科學的設計,能更好的增加房屋建筑牢固性。另外不能忽視對墻體厚度的合理設計,讓建筑物有較高的穩定性、較強的抗震性。另一方面在對地震頻發區域進行抗震設計時,可以提高墻體的厚度提高建筑物穩固性和安全性。對墻體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能給人們生活帶來穩定安全的居住環境,避免地震發生造成的傷害。
結語:
將抗震技術融入到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能有效的避免地震發生時帶來的損害。在房屋建筑具體設計工作中,嚴格的遵循規范具體的規范對房屋建筑進行抗震性能的設計,整體提高建筑物的質量、增強房屋的安全性以及穩固性,最大程度降低地震帶來的損失,保證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鄭學哲.抗震技術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36):501.
[2]史云勝.抗震設計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裝飾裝修天地,2016,(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