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瑩
【摘要】綠色建筑的飛速發展,帶動了綠建技術的發展。目前我國綠建技術的應用存在諸多不合理現象。本文以一所學校建筑的三星級綠建設計為實例,運用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室內環境質量控制技術,進行綠建技術的綜合應用研究,從而探尋適合我國綠色建筑技術體系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綠色建筑;技術;綜合;應用
1、引言
三星級是綠色建筑評價的最高等級,必須同時考慮功能、技術、經濟等傳統設計因素和節能、生態、健康等可持續設計因素;學校建筑是培育人才的搖籃,包含教學樓、體育館、報告廳等多種建筑類型,體現一個社會教育思想與價值觀念、經濟文化面貌的內容,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學校建筑中應用綠建技術,更加體現技術應用的多樣性、綜合性、可持續性。因此,在我市某中學項目的三星級綠建設計過程中,運用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室內環境質量控制技術進行分析,力求實現工程實踐與學習理論的系統研究。
2、綠建技術應用存在問題
我國綠色建筑事業快速發展,帶動了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然而,目前項目主要是為了獲得綠色建筑設計標識,其流程基本是在完成傳統設計之后,再附加綠建技術,使得設計方案和綠建技術生硬、機械地結合。綠建技術應用不合理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未考慮功能適用性
強調功能設計適用性是建筑設計的第一要求,同時也是綠建技術應用的前提。眾多項目在進行設計時未對此進行充分考慮,例如在消防車道上使用透水鋪裝,未考慮荷載要求進行屋頂綠化等。不考慮功能適用性盲目應用綠建技術,不僅無法起到“四節一環?!弊饔?,還會影響建筑本身的功能使用。
2.2未考慮環境協調性
與環境的協調性也是綠建設計的關鍵因素。這種協調性包含建筑與周邊環境的相互影響。許多項目在設計過程中未考慮對周邊建筑的光污染;未利用可再利用可再循環材料減少不可替代資源的耗費等。與環境的協調應該遵循資源最佳利用、能源消耗最少,環境負荷最小以及“零損害”原則。
2.3未考慮經濟合理性
經濟合理性要求在全壽命周期,獲得豐厚的綜合效益。項目單純為節能而無限制的增加保溫材料的厚度,為追求清潔而采用電直接加熱設備作為供暖熱源等。這些不關注經濟合理性的所謂的技術措施,僅僅追求于某一方面的極致,卻在其他方面付出更高的代價,并不符合綠色建筑更加綜合、廣義的要求。
2.4未考慮技術先進性
技術先進性是綠建技術應用的條件。應能滿足以下三個要求:一是從技術上保證建筑安全與可靠,二是高效地實現各項性能和功能,三是保證建筑壽命周期全過程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3、三星級綠建技術應用實踐
在我市某中學的三星級綠建設計中,充分考慮綠建技術應用不合理諸多因素,做到逐條落實,層層把關,確保綠建技術的綜合系統應用。
3.1 充分結合建筑的功能要求
該項目建筑單體包括行政樓、教學樓、食堂、體育館、報告廳等使用功能。在進行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時,立足解決不同建筑類型自身的功能要求:行政樓室內分隔采用可重復使用輕質隔墻、隔斷,方便空間使用,還可實現構件的循環利用;教學樓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空心管樓板,將樓板的撞擊聲隔聲量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食堂利用屋面布置平板型集熱器,利用太陽能提供基本生活熱水,同時豐富建筑外觀;體育館活動場地采用減振圍墻,起到保護作用的同時還能減少對外界的干擾等;報告廳頂棚選用大密度吸聲吊頂,地面鋪設地毯,營造良好的室內聲環境;采用煤矸石空心磚等以廢棄物為原料生產的建筑材料,既滿足功能要求,又實現材料的循環利用;空間設計考慮方便設備、管道更新,提高結構對建筑使用功能及空間變化的適應性,同時為使用期間構配件的替換和將來建筑拆除后的再利用創造條件。
3.2 細致調研場地的現狀條件
該項目在設計前進行場地現狀條件的調查,將調查結果按照土地利用情況、室外環境狀況、交通及公共服務設施、場地生態現狀等內容分類記錄,選擇合適的綠建技術:通過優化景觀設計,向社會公眾開放實現土地的合理利用;采用合理的室外照明設計、控制設備噪聲源、良好的規劃布局等措施,營造舒適的室外光環境、聲環境和風環境;通過利用周邊公交設施,設置自行車停車設施及集中配置輔助設施,提供便利的使用環境;通過設計下凹式綠地、透水鋪裝、科學配置綠化植物實現場地雨水徑流的控制。
3.3 考慮應用技術的經濟合理性
該項目地處太陽能資源二類分區,資源較為豐富。經過技術比較分析,采用太陽能輻射板系統和太陽能熱水系統。經計算太陽能提供空調冷熱負荷比例為66%,太陽能提供生活用熱水比例76.41%,有效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場地內部及周邊條件無市政再生水供應,明確年降水量,無法實現雨水的合理利用,最終確定選擇中水作為非傳統水源,主要用于沖廁、綠化澆灌、地面沖洗及洗車。經計算分析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到37.59%;主要功能用房選用吊頂式新風換氣機,焓收回率可達到65%以上,經計算一個空調期可節約電費約20萬元,一個采暖期可節約電費約35萬,冬夏季均使用,當年可回收投資。
3.4 密切關注綠建技術的更新升級
該項目采用太陽能輻射板技術系統為建筑提供冷熱源。太陽能輻射板收集春、夏、秋三季的太陽能儲存于地下,冬季將熱量汲取出來,結合室內低溫輻射板末端,達到最優的建筑供暖效果,冬季利用輻射板收集冷量儲存于池下,夏季將冷量汲取出來,結合室內低溫差輻射末端和除濕裝飾,實現夏季制冷;設置的室內空氣質量監測不只是簡單的定點監控,而是采用建筑智能化系統、新風系統結合,同時采取有效空氣處理措施;設置二氧化碳濃度監測器,監測進排風設備的工作狀態,并與室內空氣污染監測系統關聯,實現自動通風調節。通過一系列措施,為師生提供一個舒適的學習工作環境。
結語:
綠建技術的應用需要立足建筑本身的功能需求,結合場地周邊條件,考慮全壽命周期的經濟合理性,合理采用先進的軟件技術,從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室內環境質量等方面,實現綠建技術的綜合、系統性應用。
參考文獻:
[1]陳坤.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技術優化結合探討[J].
[2]焦冬雪.綠色建筑增量成本探究[J].
[3]陳衛樂.綠色建筑技術在暖通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