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磚混結構中墻體開裂的品種多樣,形態不一,并且較為普遍,輕則給整個建筑使用的美觀帶來影響,造成建筑滲水,重則影響到整個建筑的使用期限、穩定性以及耐久性,造成建筑物坍塌,威脅到住戶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須找出建筑磚混結構中墻體開裂的原因,采取有效防治策略加以防范、治理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以建筑磚混結構中墻體開裂的防治策略展開討論,見識淺陋,敬請指教。
【關鍵詞】建筑磚混結構;墻體開裂;防治策略
建筑磚混結構作為豎向承重結構墻或柱,主要是利用磚或砌塊砌筑形成,然后使用鋼筋混凝土砌筑形成梁、樓板和屋面板。這種以大部分磚墻承重結構和小部分鋼筋混凝土形成的建筑磚混結構,由于本身具有整體性良好和成本投入少等優勢被廣泛應用到多層建筑中。但是因自身的不足:砂漿與磚的粘結力差、砌體強度以及抗剪能力弱,使得墻體容易開裂,削弱了建筑整體的承載力和強度,不僅影響到建筑的使用功能,還影響到建筑整體的美觀。因此如何做好建筑磚混結構中墻體開裂的防治工作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1、建筑磚混結構中墻體開裂的原因
建筑磚混結構墻體由于本身的抗剪能力和抗拉能力不足,在使用1~2年后,部分墻體便會出現裂縫,影響到建筑整體使用的性能和美觀性,嚴重時甚至會坍塌,威脅到住戶的安全。而引起建筑磚混結構建筑開裂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1溫差裂縫
引起溫差裂縫的原因主要是墻體的混凝土與磚砌體材料的膨脹系數存在明顯差距,結構頂部極易遭到太陽的直射,加上季節性的溫度變化大,使得墻體結構內部發生熱脹冷縮反應,出現水平方向的溫度應力,造成墻體受拉與受剪而引起開裂,出現中間大兩邊小、沿著窗對角方向的裂縫。
1.2構性裂縫
引起墻體出現結構性裂縫的原因包括三方面:1.結構設計失誤。具體體現為結構荷載計算出現失誤、或者是計算遺漏,使得構造不合理、引起構件截面積的荷載力過大,導致砌體承載力被削弱。2.砌體內由于各種管線的埋設經過墻體,使得砌體整體性遭到破壞,縮小砌體截面面積,導致結構承載力下降。3.因砌筑用磚和砂漿強度等級沒有達到規定要求,砌筑砂漿不均勻、飽滿,然后通過包芯砌法砌筑磚柱,砌體出現通縫問題,使得承載力被削弱。
1.3沉降裂縫
沉降裂縫均是因地基出現不均勻問題而引起,主要是在建筑物建成后,隨著時間的變化,因地基土質不同,一旦房屋出現明顯高差,或者是出現明顯荷載力,未預留沉降縫,勢必出現沉降不均勻而形成裂縫,同時隨著時間的改變,裂縫的數量隨之增加,寬度變大。并且如果梁端下砌體局部承壓不足,勢必造成梁端底部局部墻體出現豎向或者是稍傾斜的結構裂縫,削弱建筑整體的剛度。
2、建筑磚混結構中墻體開裂的防治策略
2.1溫差裂縫的防治
溫差裂縫取決于建筑物平面組合、施工質量、結構、尺寸和材料性能,關鍵因素是溫差變化引起的裂縫。因此為防止溫差裂縫的出現,在設計和施工時應做好以下防治工作:1.在屋面適當設計伸縮縫,縮小屋面熱膨脹積累值。對于有保溫層的屋面,在設計規范中明確規定必須設計寬為60m的伸縮縫,無保溫層的屋面,需設計寬為40m的伸縮縫。但是在實際設計時,應從整體結構出發,按照設計規范設計伸縮縫。但是考慮到在結構層建設完成后,不能及時完成保溫層與隔熱層,使得屋面處在裸露狀態,應從必須將間距控制在30~40m內,保證建筑物每個住宅單元保持一致性。2.改造非承重內縱墻的厚度,從120m增加到240m,提高內墻的溫差抗變能力,同時方便暗設電線。3.對屋頂挑檐設計加以改造。在磚石結構設計方面,相關規范設計中明確強調頂層鋼筋混凝土圈梁不能裸露在室外,但實際上有飛檐的平面鋼筋混凝土挑檐由于無保溫隔熱措施,長時間外露。因此需在挑檐上設計保溫隔熱層,做好挑檐梁側面的保溫工作,并在挑檐板上設計伸縮縫,每間隔15m設計一道,但板斷梁不能斷開。同時由預制設計取代現澆挑檐,而非抗震設防地區盡量使用女兒墻,忌用挑檐。
2.2構性裂縫的防治
為了避免建筑磚混結構出現構性裂縫,應做好以下防治工作:1.正確計算與設計結構,仔細核算設計資料。對于荷載過大,砌體強度低的墻體,考慮到構件截面尺寸勢必受到局限,因此必須加強磚與砂漿強度等級,或者是通過配筋砌體增強砌體強度,然后在大梁和屋架支座位置安裝鋼筋砼墊塊,確保設計滿足規范。2.卸載。對于開裂的墻體,應以削弱上部結構自重和降低荷載力度的方式,在頂部砌體內部設計鋼筋砼梁分擔部分從上部上傳的荷載力。然后在已有大梁位置設計磚墻和磚柱,承擔上部部分荷載,加固裂開的墻體。
2.3沉降裂縫的防治
針對沉降裂縫問題的防治,要想達到處理效果,應做好以下工作:1.在項目設計前,應詳細勘察工程地質,了解地基土質情況、地下水位、巖石層情況和承載力大小等水文地質條件,遵守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經濟合理和技術先進等原則,明確建筑布局與結構類型,讓上部結構和地基相輔相成。2.減少結構自重。對于軟土地基與沉降不均勻等問題,考慮到地基壓縮變形大小和上部荷載值形成正比例關系,應減小結構自重,讓基底附加應力得到控制,縮小沉降。例如濟寧梁山小路口黃河灘遷建某工程案例設計中,為了控制地基沉降,以自重輕和覆土少的方式,設計成寬基淺埋、箱形基礎、空心基礎和博殼基礎,并設計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由室內填土改為架空地板。在上部結構設計方面,選擇預應力、輕鋼結構以及單位容量投入少的輕質墻體材料,控制地基沉降。
結語:
綜上所述,引起建筑磚混結構墻體的原因主要是溫差裂縫、沉降裂縫和構性裂縫,但造成開裂的原因可能是上述的其中因素,也可能是受各種因素共同影響。并且在建筑墻體出現裂縫后,工作人員需要認真分析開裂的原因,判斷開裂的性質,做出有效的處理方案,并通過正確的防治措施控制裂縫擴大、增加,保證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延長使用期限。
參考文獻:
[1]姚金濤.磚混結構建筑墻體裂縫成因分析及防治論述[J].門窗,2017(12):220-220.
[2]丁敬文.建筑磚混結構中墻體開裂的防治途徑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3):668.
[3]趙峻.房屋建筑墻體裂縫形成原因及防治策略[J].四川水泥,2017,(12):276.
作者簡介:
卿培俊,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濟寧;
潘邦全,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濟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