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強
【摘要】隨著城市交通量的日益增長,早期修建的市政道路由于當時設計的局限已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為了使市政道路服務水平得到提高,各地政府對舊道路進行大規模的改擴建,不斷強化市政道路通行能力,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便利。本文對新舊路基路面拼接施工關鍵技術做出分析。
【關鍵詞】市政工程;新舊道路改擴建;拼接技術
1、市政舊路面擴寬老路面病害概述
各大城市現在運行的道路中,有大部分市政道路是在早期建設完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受到車輛荷載以及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市政道路質量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盡管有些問題已經得到了重修,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還會繼續出現新的質量問題,并且會在原有病害基礎上形成新的病害類型:一是路面沉降;二是開裂;三是車轍;四是翻漿。市政道路基層在雨水長期的侵蝕作用下,就會出現膨脹、軟化等問題,導致翻漿病害的形成。
2、路面拼接施工準備工作
2.1測量施工工作
一是在施工準備階段。測量工程師應做好平面控制測量及高程控制測量,復核道路定線,縱、平曲線要素;二是對各分項工程要在開工前進行驗算和測量檢查。充分掌握各分項工程的質量指標。并以此作為控制目標,及時發現問題.做到事前監理,避免因測量錯誤引起施工返工事故的發生。
2.2試驗工作
試驗檢測工作對保證工程施工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試驗數據的準確與否關系到工程施工質量的好壞.試驗結果的好壞是評判工程質量的依據.因此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試驗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應確保做到如下幾個方面:①試驗人員應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嚴格執行抽檢頻率.堅持試驗檢測監理程序.做好各分部分項工程的試驗檢測。②試驗人員應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試驗技能.準確配制和標定試驗用的試劑.熟悉試驗方法規范,具有熟練的試驗技能,能夠勝任試驗工作。③具備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質量檢測系統。配備完整的試驗檢測儀器.以便對承包商的試驗數據進行核實。
2.3老路硬路肩檢測工作
(1)面層、基層與底基層。對于硬路路肩的面層、基層以及底基層的強度和厚度檢測,主要以鉆取芯樣與現場觀察為主。面層銑刨前,在硬路肩標線處進行鉆芯取樣。采用深度為80cm的直徑15cm的鉆芯筒。取樣頻率為每100m一點(即每2km段落取20點)。對面層與基層進行鉆芯取樣,調查各結構層的厚度情況.對于基層的強度主要觀察芯樣是否完整、有無松散現象,當有爭議時室內進行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對于底基層的強度判定不要求鉆芯,主要通過現場觀察松散情況,必要時進行室內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銑刨過程中對開挖后的各結構層外觀情況進行觀察.觀測的內容為各結構層厚度、分層外觀情況。每20m一斷面,采用水平尺配合鋼尺量測各結構層厚度.同時記錄銑刨后各結構層的表面狀況。是否松散.分層是否明晰以及原因分析。
(2)路床。作為路面拼接前的準備工作。由業主組織路基施工單位、路基監理單位對路基進行全面檢查,提出中間交驗報告,檢查內容包括拓寬路基與老路路肩下路床加固部分。對于路基強度檢查:壓實檢查采用12~15t三輪壓路機碾壓,速度控制在1.5~1.7km/h進行表層復壓.出現松散、起皮要灑水潤濕后壓實,出現彈簧要挖除(最小厚度>16cm),重新回填8%的灰土.碾壓密實達到96%的壓實度。彎沉檢查采用BZZ-100標準車以規定的頻率檢查路基表明回彈彎沉,按檢測時的環境條件推算彎沉代表值(保證率97.7%)要求不大于設計彎沉值。
3、市政工程新舊道路路面拼接技術分析
3.1地基處理
一是地表處治,地表處理施工前,先對原市政道路的地表進行土清除工作,對原有的土坑進行回填,并且夯實,要符合相關規范和標準要求,避免發生地基變形和沉降。①地表施工時要合理選擇合適的碾壓機具,在現場做路段試驗,對相關參數和數據進行確定,包括碾壓功率、厚度、遍數以及最優含水量等施工參數。②對壓實度進行檢查,確保填土路基的質量。二是軟基處理,對于路段中有軟土地基的情況,首先要對軟土地基進行處理,現階段的常規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換填法、粉噴樁+砂墊層、攪拌樁、PTC樁、EPS路堤以及CFG樁等。應按照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以及地層特點、工期要求、周邊環境因素等進行選擇。三是路基排水,市政道路新老路基搭接施工中,要注意水的影響,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引水、排水以及攔截等,確保影響路基質量的因素始終處于可控制范圍之內。
3.2搭接部分處理
一是清刷老路的路基邊坡。主要是由于對路基進行拓寬時,往往會在高路堤進行路基路段的拓寬,具體處理時舊路路基邊坡進行刷坡處理,舊路路基邊坡進行臺階開挖,高度約為60cm,坡度則按照實際土質進行選擇,臺階開挖過程中要按照路基填筑高度逐層進行,避免一次性完成臺階作業。二是填筑壓實。結合位置進行填筑壓實,把舊路硬路肩開挖,至路基頂面1m標高處,和新路基一起進行填筑。三是鋪設土工格柵。為了確保土體填筑能夠具有一定的抗拉強度,在路基填筑到頂面時,新老路基銜接處要進行土工格柵的鋪設,之后進行強夯整平處理。四是降低路堤高度。老路基對新路基產生一個附加沉降量,其大小和拼接寬度、高度以及受力大小有很大的關系。
3.3加強現場管理和監測
一是軟土地基進行處理,以及新老路基的搭接工作,現階段還沒有成立一套成熟的施工處理體系,許多施工技術建立在施工經驗的基礎上,無法進行有效計算和設計,因此要加強施工現場的管理工作和檢測工作,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二是搭接處臺階尺寸,裂縫容易出現的位置,是在市政道路老路基的兩側拓寬的銜接處,為了避免此處發生裂縫,同時增強其拼接強度,要進行臺階的設置,要解決搭接臺階尺寸問題,利用現場實踐以及數據模型分析,得出一個合適的尺寸,臺階的高寬比要符合施工標準,如果設置的尺寸太小,沒有預期效果,如果太大則增加了工作量。
結語:
在現階段市政道路改造過程中,路面擴寬改造是常見的施工類型,路面擴寬施工的重點與難點就是新老路面拼接。在拼接施工前,需要對老路面的病害類型全面了解,并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處理,然后對市政道路進行銑刨、路基整治等處理,最后進行新老市政道路面層與基層的拼接工作,完成市政道路的擴建任務。
參考文獻:
[1]李慧婷,劉軍.市政道路路面擴寬中新老路面拼接施工研究[J].工程科技,2013,26(5):99-100.
[2]姚志華.高速公路新舊路面拼接施工技術探討[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