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森

摘 要:通過對申請注冊登記的新車型進行鑒定,建立統一的技術參數數據庫供全市查驗員在注冊登記查驗時調用,進一步嚴格查驗標準,確保全市執行標準統一,登記內容規范,力爭從源頭上杜絕違規車型的注冊登記。
關鍵詞:新車型;鑒定;杜絕違規車輛
1 對新車型進行鑒定的背景及其歷史發展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機動車作為生產生活的工具,逐漸進入到尋常百姓家。形勢的發展和改變,給機動車查驗工作帶來新的問題和挑戰,上世紀80年代,北京車管所在新車檢驗查驗工作中就發現了很多問題,比如檢驗查驗地點分散,查驗民警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對標準的執行把握不一致等原因,讓“車蟲”有“空子”可鉆,致使一些走私車、非法改裝車輛蒙混過關,甚至個別查驗民警還因為廉政問題被處理等等。我們痛定思痛,深入分析原因,研究行之有效的對策,從1992年開始,實行了對轄區首次上牌的新車型進行技術鑒定的工作方法,這個方法一直延續到了現在。經過26年的發展,這個方法也得到不斷地完善,從人員、管理規定、鑒定設備、數據庫的建立和使用等方面,形成了系統化的管理體系,也逐步固化了依據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規和GB 7258等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準,對每一種新車型第一輛車,還有合格證、產品公告等進行全方位復核的鑒定模式,對于鑒定合格的車型,留存相關圖像和技術資料,建立新車型技術參數庫,供全市37個新車查驗區調用。鑒定合格的新車型,才能在全市范圍內注冊上牌,統一了查驗標準,強化了源頭把關作用。
2 新車型鑒定工作法介紹
2.1 制定新車型鑒定工作的配套措施
為了保障新車型鑒定工作的順利開展,確保鑒定結果的準確性,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完善規章制度,組建新車型鑒定工作專班,由主管所領導直接負責,抽調高級查驗員和業務骨干,共同對初步鑒定意見進行審核,形成鑒定結論;
(2)選用適合場地,設立專門的新車型查驗崗,抽調查驗業務骨干,承擔具體的新車型鑒定工作;
(3)配置專用查驗設備,最大限度杜絕人為因素,保障查驗數據的準確性。如:配置了外廓尺寸自動測量裝置、稱重設備、解碼器、激光測距儀、漆膜厚度檢測儀、探傷儀、行駛記錄儀讀取設備、一致性證書驗證系統等;
(4)由于新車型鑒定是采用第一輛新車代表新車型進行的全面性鑒定,查驗項目多,耗時較長,我們要求生產廠家、進口商或指派其授權的經銷商,參加新車型鑒定,增加我們對新車型的了解,也便于溝通,如果發現問題,廠家可以從源頭上及時進行整改,有效避免群眾與車管所或生產廠家、經銷商之間產生矛盾。
2.2 明確新車型鑒定主要內容及判定依據
北京的新車型鑒定工作可以概括為“三復核、三確認”,即:
(1)復核《公告》信息,確認符合相關標準要求;
(2)復核實際車輛的技術參數,確認與《合格證》《公告》相符,并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
(3)復核車輛技術資料記載的參數,確認與《公告》信息相符。
判定合格與否的主要依據是,國家標準《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 7258)、《汽車、掛車及汽車列車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GB 1589),以及對《公告》管理的相關規定,如:2002年的768號文,關于尺寸參數、質量參數誤差的規定;2011年的632號文,關于大中型客貨車的相關要求;2014年的453號文,關于面包車的具體規定等。
2.3 “三復核、三確認”的方法步驟及查獲違規車型案例
(1)看公告。復核《公告》信息,確認符合相關標準。按照我國機動車產品準入制度,國產車必須要經過工信部的審核,獲得機動車產品《公告》以后,才能出廠和銷售,GB 7258、GB 1589等標準也是工信部進行新產品審核的依據,客觀的說,大多數車型的《公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實際工作中,我們還是發現有些車型存在《公告》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情況,主要情形有:質量參數超出GB 1589限值、改裝車采用不允許使用的底盤、《公告》參數不符合GB 7258要求,等等,這就要求我們從事鑒定工作的查驗員要熟練掌握GB 7258、GB 1589等國家標準,對《公告》中的數據認真審核,鑒定是否符合標準。不符合的,固定證據,列入違規車型及時上報。
【案例1】改裝車使用了不允許使用的底盤
某品牌檢修車,使用了某品牌二類底盤,該底盤的公告中明確注明了“該底盤總質量超限,用于改裝汽車起重機、消防車、混凝土泵車、清障車、油田專用作業車”,因此,這個底盤不能用于改裝檢修車,屬于公告審核的失誤,我們將此事向工信部進行了通報,工信部迅速進行了撤銷。
【案例2】兩輪摩托車公告中出現了載質量
某品牌普通兩輪摩托車,《公告》中記載額定載質量150KG,這個問題屬于是《公告》審核中出現的低級錯誤。
【案例3】側三輪摩托車公告中軸數為“3”
某品牌側三輪摩托車,《公告》中記載的軸數是“3”軸,同樣屬于《公告》申報和審核把關不嚴的問題。
【案例4】重型貨車公告中號牌板架可翻轉
某品牌重型罐式貨車,《公告》的車輛外形照片中,顯現的前號牌板架是可翻轉的。屬于GB 7258明確的,不符合管理規定的問題。
(2)看實車。復核實際車輛技術參數,確認與《合格證》《公告》相符,并符合相關標準要求。對實車進行查驗,主要的查驗項目有:車輛外觀形狀,車輛識別代號、發動機號打刻位置和效果,車輛標牌,外廓尺寸,整備質量,軸距、輪距,貨箱尺寸,三角牌、滅火器,車身反光標識、側后部防護裝置,安全裝置,等等。查驗時使用了以下設備:使用外廓尺寸自動測量儀,測量車輛的長寬高尺寸,使用地磅,測量整備質量,使用紅外線測距儀,測量貨箱尺寸和欄板高度,對車身反光標識及側后部防護裝置,使用鋼卷尺測量,對安全裝置進行查驗復核。
查驗結束以后,將車輛的外觀形狀、測量的技術參數,以及安全裝置等與《合格證》《一致性證書》《公告》、3C認證信息進行比對,確認是否一致;按照GB 7258、GB 1589等標準進行判定,確認是否符合國家安全技術標準。對于車輛外觀形狀比對不一致、尺寸參數和質量參數超出GB 1589限值或者超出誤差范圍、安全裝置不符合要求、車輛識別代號和發動機號打刻不符合GB 7258要求,或者車輛標牌、警告性文字、燈光信號裝置、里程表、排氣管位置指向不符合要求,以及與相關技術資料記載不一致的,固定證據,列入違規車型,查明原因,通過登記系統逐級進行上報。
【案例5】尺寸參數超出誤差范圍
某品牌廂式貨車,實車高度2600mm,《公告》中高度2500mm,誤差4%,超出了768號文件允許的1%的誤差范圍。
【案例6】車輛識別代號打磨后重新打刻
某品牌重型箱式半掛車,原車輛識別代號被打磨后,在附近位置重新打刻,違反了GB 7258關于“車輛識別代號一經打刻不應更改、變動”的要求。
【案例7】加裝后向照明燈具
某品牌電視半掛車,加裝了向后照射的燈具,違反了GB 7258關于“不應加裝強制性標準以外的外部照明和信號裝置,如貨車和掛車向前行駛時向后方照射的燈具”的要求。
(3)看資料。復核車輛技術資料記載的參數,確認與《公告》信息相符。國產車通過《合格證》上記載的“車輛型號”“發證日期”調取適用的工信部《公告》信息,與《合格證》記載的技術參數進行比對,確認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則《合格證》涉嫌涂改或者造假,車輛涉嫌違規,要列入違規車型,進行嫌疑調查。
【案例8】合格證備注欄涂改
某品牌小型普通客車,《公告》中已經申報了選裝雙側踏板,寬度為2095mm,按照合格證填報要求,在備注欄內應注明選裝項,但是廠家沒有通過合格證申報系統進行修改,只是人為在合格證備注欄增加了選裝件的描述,屬于合格證涂改問題。
【案例9】合格證記載的乘坐人數與《公告》不一致
某品牌純電動城市客車,《公告》中允許的乘坐人數為76/24-52人,可以看出這款車是允許站立的公交車,而其生產的車輛合格證記載的乘坐人數為51人,實車也安裝了51個座椅,說明沒有設置站立席,實際車輛狀態與《公告》批準的狀態不一致,屬于證據確鑿的違規車型。
(4)對于經鑒定符合標準的,采集技術參數,拓印車輛識別代號、發動機號,留存車輛外觀、車廂內部、安全裝置等重點項目的照片,錄入新車型技術參數數據庫,提供給全市查驗員使用。對鑒定不合格的,取證后通過“六合一”系統上報違規車型,并將存在問題反饋生產廠家進行整改。
3 新車型鑒定工作法取得的成效
通過對新車型進行鑒定,我們已經陸續發現了幾千種違規車型,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認可和表揚。2000年初,當時的機動車行業主管部門(國家發改委)曾致函公安部交管局,稱“全國近80%的違規車型是北京車管所發現的”,為此,當時公安部交管局主要領導還曾經專門到北京車管所就此事進行過表揚獎勵。這項工作方法也得到了《機動車查驗工作規程》(GA 801)2008、2013、2014版以及正在報批的最新版的肯定,標準中明確了: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根據需要對在轄區內首次注冊登記的新車型進行技術參數確認,建立新車型的技術參數庫,鼓勵全國各地進行借鑒。
4 下一步工作建議
目前,全國各地車管所中,絕大部分還是采用下載公告的方式用于查驗比對,車輛公告本身是否違規、實際查驗的車輛是否存在不符合國家安全技術標準、車輛的有關技術資料是否存在問題等,還存在掌握、執行標準不一致的問題,為了解決公告審核不嚴、生產廠家違規生產等問題,提升機動車產品質量,確保道路交通安全,建議由公安部交管局牽頭,組織對新車型進行鑒定,建立全國統一的機動車參數庫,力爭全國執行標準統一,登記數據規范,杜絕違規車輛辦理注冊等登記,把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源頭關。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2]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3] 機動車登記規定(公安部124號令)
[4] 機動車登記工作規范
[5] 《機動車查驗工作規程》(GA 801-2008)
[6] 《機動車查驗工作規程》(GA 801-2013)
[7] 《機動車查驗工作規程》(GA 801-2014)
2017年18家車輛生產企業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
工業和信息化部對2017年全國各地公安交管部門在辦理新出廠車輛注冊登記時發現的“涉嫌違規”汽車產品進行了逐一核查,確認共有3163輛新出廠車輛存在違規行為。此外,在2017年度車輛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中,發現部分企業存在實車參數與批準參數不一致、不符合國家標準等違規行為。依據《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管理有關規定,按照違規性質及嚴重程度不同,分別給予行政處罰、撤銷問題產品、限期整改、批評式約談等處理處罰措施,同時將違規信息錄入我部車輛生產企業信用信息管理平臺。
2017年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較多的18家車輛生產企業名單如下,工業和信息化部呼吁,請各有關企業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強化車輛產品生產一致性管控,嚴格做到誠信自律,確保合格產品出廠,保障道路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