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軍
我國一直以來都是農業大國,實行農業和非農業的二元戶籍制度。因為我國國情以及其他原因,在涉及人身損害賠償的案件中的賠償金會按照城鎮戶口、農村戶口來確定。但隨著中國戶籍制度的改革,城鄉戶口登記制度逐漸統一。我國實行了半個多世紀的“農業”和“非農業”二元戶籍管理模式也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具有很大爭議的在民事賠償中同命不同價的現象將逐步消失。目前,二元戶籍制度沒完全取消的情況下,在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還是要區分“農業”和“非農業”,如果是農村居民發生交通事故后,能否按城鎮居民的標準賠償呢?
案例簡介
2016年1月21日8時20分,在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孫村北口,趙某駕駛車號為京QDC337小轎車由北向南行駛時,與由東向西張某駕駛新城3路大客車后部相撞彈回后,又與楊某停在路南側的三輪車接觸后,造成兩輛汽車和一輛三輪車損壞,楊某受傷。北京市公安局大興分局交通支隊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趙某負該起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張某、楊某無責任。交通事故發生當日,楊某被送至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住院治療,經該院住院病歷首頁記載為:“左外踝骨折,氣滯血瘀。”后經北京某司法鑒定中心鑒定為:被鑒定人楊某左外踝骨折內固定術后構成十級傷殘,傷殘賠償指數為10%,為此,楊某支付鑒定費2250元。楊某在與趙某協商未果的情況下,將趙某及其投保的保險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趙某賠償醫療費、誤工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被撫養人生活費、傷殘賠償金、精神損害賠償金等共計24.6萬元。楊某為農業戶口,庭審時,原告楊某在法庭上主張其從事裝修工作,經常居住地為北京城區,要求按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計算殘疾賠償金,并提交了營業執照、證明、銀行流水等證據。被告趙某辯稱:對發生事故的事實無爭議,但賠償金額過高,楊某是農業戶口,應按農村居民的標準賠償。到底應當按農村居民標準賠償還是按城鎮居民標準賠償呢?
律師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五條 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第三十條 賠償權利人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于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相關標準計算。被扶養人生活費的相關計算標準,依照前款原則確定。
根據該司法解釋第二十五條、第三十條的規定,發生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的相關賠償標準是與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有關的,一般情況下,如果是農村居民就應當按照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計算賠償標準。但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在其《關于經常居住地在城鎮的農村居民因交通事故傷亡如何計算賠償費用的復函》中作出規定,“受害人雖然是農村戶口,但在城市經商、居住,其經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來源地均為城市,有關損害賠償費用應當根據當地城鎮居民的相關標準計算的規定,應當按照城鎮居民標準計算殘疾賠償金。”也就是說,在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時,應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結合受害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條 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主要收入來源等因素,確定適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標準計算受害人的殘疾賠償金或死亡賠償金。受害人是農村居民但經常居住地在城鎮的,收入來源為非務農所得,應適用城鎮居民標準,其被扶養人經常居住地也在城鎮的,被扶養人生活費也采用城鎮居民標準計算。本案中,雖然原告楊某是農村居民,但提交了證明和銀行流水,證明其收入來源于城鎮,其收入水平與城鎮無異,可以證明其主要居住情況和主要收入來源,可以證實其主要收入來源于非農業勞動,其主張按照城鎮標準計算殘疾賠償金(含被扶養人生活費)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 應當得到法院的支持。
隨著社會城鎮化的穩步推進,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相關司法解釋,不再以戶籍作為判斷適用城鎮標準或農村標準的唯一指標,而以受害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主要收入來源等因素綜合判斷適用何種賠償標準,在某種程度上避免了一個交通事故中出現同命不同價的情形。
交通事故賠償費用
醫療費
醫療費包括當事人為治療傷疾而支付的掛號費、檢查費、治療費、手術費、醫藥費、住院費、康復費、整容費和后續治療等費用。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醫療費的賠償數額,按照調解前實際發生的數額確定。器官功能恢復訓練所必要的康復費、適當的整容費以及其他后續治療費,可參照調解結案時的時令標準進行計算。
誤工費
誤工費根據當事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
誤工時間根據當事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當事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
當事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當事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最近三年的平均工資計算。
護理費
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
護理人員有收入的,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者雇傭護工的,參照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準計算。護理人員原則上為一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
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