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琳
摘 要: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為農村金融發展提供了政策導向,使農村金融能夠擁有更全面的業務空間,對農村金融發展產生推動力。2016年以來,創新一直是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點。走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道路,提高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質量,使金融服務內容更適應農村金融發展的需求,減少農村金融供給風險。
關鍵詞: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主要任務;側重點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2-0026-01?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F832.35? ? ? ? 文獻標志碼:A
2016年1月26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了供給側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社會主義生產力水平,要切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生產力。農村經濟發展離不開農村金融供給扶持,農村金融要為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進行優化。要創造靈活高效的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形成良好的金融服務體系,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1]。
1? 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的主要任務
我國“十三五”期間提出了以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的“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五大任務具體是指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也需根據這一方針進行[2]。
2? 建立多元化農村金融組織體系
當前,我國農村金融機構以農村信用社和農業銀行為主。政府應從政策上進行引導,對農村金融機構進行統籌規劃。增加農村金融服務內容和金融產品,增加機構設立點,形成便捷完善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增進業務水平,從而推動農村金融發展。
相對于城鎮居民而言,農村居民貸款金額較少,涉及的貸款內容也比較單一,以農業生產和宅基地建設為主。農村居民居住地分散,應在農村居民聚集區建立小額農業金融信貸機構。從農民利益出發,根據個人信用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在建立多元化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時,應結合宏觀調控政策,增加農村金融機構專業程度。為農村居民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降低金融信貸風險,增加農村金融供給側活力。
3? 創新金融產品,加強宣傳推廣
供給側改革必須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相應地,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應適應農村市場。金融機構要根據農村市場經濟實際,對金融產品進行創新,增加金融產品數量。當前,農村金融機構服務產品單一,主要以金融信貸服務為依托。農村居民貸款范圍少、貸款金額少、貸款人數不多,靠信貸服務難以推動農村金融發展。
農村金融機構應推陳出新,進行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并加強對農村居民宣傳推廣金融服務的工作。農村經濟水平相對落后,農村居民對證券、股票、保險、分期貸款等業務比較陌生。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加強宣傳推廣,提高農村居民思想意識和投資信心。
4? 完善農村金融風險控制機制
農村金融機構要制定和完善農村金融風險控制條例,降低金融風險。完善法律法規,提供法律保障。在金融產品購買時,應進行風險預估和市場調研,確保投資可行性。開展農村金融服務講堂或投資會議,培養農村居民理財和投資意識,增加其對金融產品的管理能力。
5? 完善金融法律體系
法律體系是農村金融機構利益保護的根本依據。農村居民對法律認識的參差不齊,難免遇到一些違反金融條例和法律法規的事情。比如,借貸者違反合同規定逾期或延期還貸,造成金融機構的利益損失。
在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中,既要對農村居民進行政策支持和法律保護,也要為農村金融機構提供利益保護。協調農村金融機構與農村居民之間的關系,在增加農村金融機構經濟效益和提高農村居民經濟收入之間找到平衡。
6? 結束語
通過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農村金融機構增加,金融產品和服務質量有所提升,農村居民和農業企業得到了發展。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要抓住重點、審時度勢、不斷完善,為農村發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吳敬茹,冷冰.供給側改革視野下農村金融供給的優化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17(1):104-106.
[2]郭建斌.淺談農村金融助力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必要性及實現途徑[J].現代金融,2017(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