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暢 李鶴婷 許藝新
摘 要:鄉村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相關學者研究基礎上,綜合我國傳統的鄉村治理模式,分析治理過程中面臨的困境,給出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鄉村治理;鄉村振興戰略;治理現代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2-0029-01?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1? 鄉村治理的內涵
1998年,“鄉村治理”這一概念首次出現。賀雪峰認為,鄉村治理是指管理鄉村和鄉村自主管理。薛明珠認為,鄉村治理是村民或農村群體在黨領導下,合理配置權力,調節鄉村社會,實現農民和社會的有效互動,以提高農民福祉。綜合學者觀點,鄉村治理是在政府領導下,以村民自治為核心,多元治理主體相互協調、共同參與,以促進鄉村社會和諧穩定發展[1-3]。
2? 中國鄉村治理變革
2.1? 取消農業稅
2006年,我國全面取消農業稅。趙樹凱認為,取消農業稅后,鄉鎮財政權力和行政權力都在萎縮[4]。賀雪峰指出,取消農業稅后,村干部工作和鄉鎮工作發生了一系列改變。取消農業稅之前,鄉村工作重心是完成收糧派款、計劃生育和組織農民修建水利工程等。為了調動村干部積極性,鄉鎮傾向于保護村干部,村干部在對待農民群眾時比較蠻橫。取消農業稅后,國家加大了農村轉移支付力度,農村工作著眼點放在了協調配置國家政策和資源,鄉村治理強調“公正、公開、公平”。
2.2? 農民進城
趙樹凱認為,農村改革和農村現代化使社會需要的農業勞動力減少,農民離開農村進城打工,參與到工業化進程中,共享現代化成果,從而表現出農民進城的現象。
2.3? 農民“上樓”
大量農民進入城市打工,農村“空心化”嚴重,多地政府提議將人口較少的村莊進行合并。初衷是好的,在試點階段結果也很理想,但在推行階段卻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政府采取過于強硬的態度,不考慮村民意愿強制搬遷,甚至將村民房子拆掉,造成了資源浪費。加之農民搬進新住處,生活成本提高,令這一政策繼續推行變得困難。
3? 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困境
屈博認為,當前鄉村治理面臨鄉鎮政府治理能力有待提升、鄉村關系面臨新挑戰和鄉村社會結構性變化等3方面困境[5]。
鄉鎮政府把村委會當下級,過多干涉鄉村自治工作,難以達到村民自治的目的。鄉鎮政府定位不明確、權責范圍不明晰、權力分配失調,導致了村干部和村民的積極性降低。部分村干部素質不高、服務意識弱、能力不足,限制了鄉村社會的發展。鄉村精英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且對鄉村社會了解深入,應充分發揮鄉村精英的帶頭作用。
4? 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實現途徑
4.1? 運用整體性治理范式解決鄉村治理碎片化問題
曾令發指出,整體性治理的目的是解決公共治理的碎片化難題。從整體視角,整合優化鄉村治理層級、空間和權力結構,優化治理機制、治理資源和治理過程,協調好各方利益、協同各方治理主體。
4.2? 鄉村治理主體多元化
首先,應確立村民治理主體地位。村委會干部要明確職責定位,為村民自治提供渠道與途徑,如政務公開、民主選舉、民主評議、民主監督等。加強村民主人翁意識,鼓勵村民主動參與鄉村管理事務。其次,鄉鎮政府與村委會不是上下級關系,鄉鎮政府要明晰職能范圍,不過多干預村民自治。最后,不同治理主體之間應加強溝通協調,消除行政支配現象。
參考文獻:
[1]賀雪峰.鄉村治理研究的三大主題[J].社會科學戰線,2005(1):219-224.
[2]薛明珠.農民政治參與和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J].南都學壇,2014,34(6):89-93.
[3]范瑞光.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困境及對策分析[J].理論觀察,2016(8):104-106.
[4]趙樹凱.談農村改革與農村現代化[J].理論導報,2008(2):18+24.
[5]屈博.論鄉村治理體系現代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7(1):16-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