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亞茹
摘 要:我國現存貧困地區大多基礎條件薄弱、經濟發展環境欠佳,脫貧難度大。精準扶貧已成為戰勝貧困的良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提出探索資產收益扶貧。資產收益扶貧“魚漁兼授”,對破解貧困地區鄉鎮企業發展難題的作用日益凸顯。以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為例,探討資產收益性扶貧對鄉鎮企業發展的影響,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資產收益扶貧;貧困地區;鄉鎮企業;脫貧攻堅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3-0035-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8 文獻標志碼:A
精準扶貧是新時代我國扶貧攻堅工作的戰略思想,在破解貧困地區脫貧難、脫貧慢、返貧快等方面成效顯著。邁入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規劃的提出,要求貧困地區進一步探索精準扶貧模式。資產收益扶貧成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措施。
剖析資產收益扶貧模式的作用,探索資產收益扶貧對中國貧困地區鄉鎮企業發展的影響,對于推動貧困地區鄉鎮企業發展與促進貧困地區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3]。
1 定遠縣資產收益扶貧模式的實踐模式分析
定遠縣是安徽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脫貧攻堅戰時間短、難度大、任務重,探索出一條新的脫貧攻堅路徑顯得尤為關鍵。在此背景下,定遠縣采取了政府投資、分股到人、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資產收益扶貧模式,推動扶貧攻堅工作的發展。
截至2017年9月,安徽定遠縣70個貧困村形成資產收益總額達到572萬元,發揮了財政資金精準扶貧的最大收益。定遠縣脫貧工作取得豐碩成果,具體內容如下。
1.1 政府投資,引導財政扶貧資金投入資產收益扶貧
近年來,定遠縣積極執行資產收益扶貧。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將貧困戶獲得的扶貧補貼資金、土地和集體資產等資源,集中投入到符合定遠縣實際發展情況產業中,如光伏、烘干設備制造等產業。
一方面,解決了定遠縣轄區鄉鎮企業資金不足,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引導貧困居民參股,使貧困戶、貧困村長期受益,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實現了鄉鎮企業與農村貧困居民的雙贏。
同時,為了引導貧困居民積極參與到資產收益扶貧中來,政府還拿出專項資金進行扶持,促進了定遠鄉鎮企業做大做強,使貧困農戶與企業從中受益。
1.2 分股到人,從分配扶貧資金到分配股權
為了積極引導貧困村貧困戶參與到資產收益扶貧模式中來,定遠縣堅持落實了非常細化的分股到人制度。
具體安排包括:將財政扶貧資金等作為貧困戶股金入股到新型經營主體,并根據貧困村所獲得的扶貧資金,進行股權比例分配,并結合了貧困村村民的致貧原因、勞動狀況、家庭情況、健康狀況等多方面情況進行股權劃分。
通過分股到人,定遠縣70個貧困村扶貧工作得到全面變革,由以前的分配扶貧資金向分配股權轉移。這使貧困村貧困戶長期受益,不會因扶貧政策突然富裕又快速返貧,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
1.3 收益共享,貧困居民既是入股鄉鎮企業的股東也是員工
通過資產性扶貧,定遠縣優質鄉鎮企業獲得了貧困地區非常稀缺的資本要素。貧困農戶成為股東后,鄉鎮企業在統籌土地資源、區域旅游資源、勞動力資源方面都具有更大的優勢,降低了鄉鎮企業經營管理成本,提高了鄉鎮企業競爭力。
特別要指出的是,隨著區域鄉鎮企業發展,區域內部分青年勞動力在家鄉就業,為鄉鎮企業發展提供優質的勞動力資源。不僅提升了區域貧困居民收入,也為鄉鎮企業長期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4]。
1.4 風險共擔,構建縣、鄉、村、企多層次監督約束體系
資產收益性扶貧是一項全新的扶貧工作模式,必須注重風險防控。定遠縣立足工作實際,出臺了資產收益性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從指導思想、任務目標、工作機制創新、強化落實等方面,進一步明確改革內容、細化責任落實。
首先,成立了資產收益性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縣級主要領導擔任組長,指導全縣資產收益性扶貧工作,確保貧困村在制定資產收益性扶貧方案的基礎上規范運行。
其次,探索出“四議兩公開”工作辦法。即支部委員會“提議”、鄉鎮兩委“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大會“決議”。決議公示公開,結果公正公平。再次,嚴格規范資產收益扶貧的工作流程。嚴格按照程序公開、公平、公正操作,操作過程和結果及時向全體村民公布,接受監督[5]。
2 資產收益扶貧對鄉鎮企業發展的影響
2.1 鄉鎮企業獲得資本,解決融資難題
資產收益扶貧模式的邏輯,是將扶貧資金注入優質鄉鎮企業,在幫助貧困村民獲得長期收益的前提下,解決鄉鎮企業融資難題。這是資產收益扶貧對我國貧困地區鄉鎮企業發展的最大影響。
長期以來,由于農村地區資本收益率低,資本由農村地區向城市地區轉移。農村鄉鎮企業缺乏資本要素,制約了許多鄉鎮企業的發展。資產收益扶貧后,通過扶貧資金、政府扶持等措施,鄉鎮企業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資本要素不足的問題[6]。
2.2 調動村民積極性,降低鄉鎮企業資源獲取成本
從經濟學視域看,資產收益扶貧使貧困村民成為入股鄉鎮企業股東。村民利益與鄉鎮企業利益捆綁在一起,村民的主人翁地位得到肯定。在此情況下,村民將更加配合鄉鎮企業進行經營生產。在土地流轉方面,村民會具有更高積極性。在加入鄉鎮企業就業方面,村民工作態度與積極性全面提升。資產收益扶貧調動村民積極性,幫助鄉鎮企業降低各類資源獲取成本,這是資產收益扶貧對我國貧困地區鄉鎮企業發展的重要影響[7]。
2.3 留住青年人才,為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提供基礎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農村只剩下留守老人與留守兒童,鄉鎮企業人才資源非常缺乏。在資產收益扶貧模式下,隨著鄉鎮企業發展,鄉村貧困地區經濟得到發展,就業機會增加,使外出務工不再是青年就業的唯一選擇。
同時,貧困地區經濟得到發展,也能吸引優秀人才來鄉鎮進行發展。資產收益扶貧留住青年人才,為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基礎。
3 完善資產收益扶貧模式的對策建議
3.1 加強鄉鎮企業經營管理監督工作,提升資產收益扶貧實效性
要通過完善資產收益扶貧模式來推動鄉鎮企業發展,必須加強鄉鎮企業經營管理監督工作,真正提升資產收益扶貧的實效性。資產收益扶貧要起到作用,關鍵在于鄉鎮企業發展良好、高效、可持續。否則,貧困村民不僅難以獲得紅利,還可能出現扶貧資金損失。因此,必須加強對鄉鎮企業經營管理的監督。
首先,鄉鎮企業要加快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提升決策管理水平。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其次,建立由政府代表、村民代表、主要股東組成的監督工作小組。加強鄉鎮企業經營管理監督,降低腐敗現象,確保貧困村民、政府及股東利益不被侵犯,真正提升資產收益扶貧實效性。
3.2 妥善處理村民與鄉鎮企業利益關系,強化村民與鄉鎮企業之間的聯合
要通過完善資產收益扶貧模式來推動鄉鎮企業發展,必須要妥善處理村民與鄉鎮企業的利益關系,強化村民與鄉鎮企業的聯合。資產收益扶貧給村民與鄉鎮企業良好關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礎,但鄉鎮企業必須注意對這種關系的維護。
首先,建立權、責、利相統一的崗位制度。對在入股鄉鎮企業就職的村民,嚴格執行員工管理制度,提高企業運轉效率。其次,對土地流轉、農產品和初級加工制品收購等工作,鄉鎮企業必須制定明確的規章度,降低隨意性。慎重處理與村民的利益糾紛,強化村民與鄉鎮企業的聯合。
3.3 資產收益扶貧與教育培訓扶貧相結合,為鄉鎮企業發展提供人才
要通過完善資產收益扶貧模式來推動鄉鎮企業發展,必須將資產收益扶貧與教育培訓扶貧相結合,真正為鄉鎮企業發展提供人才。資產收益扶貧使農村經濟活力得到提升,部分青年員工回鄉就業,幫助鄉鎮企業緩解了人才的不足。
貧困地區農村居民知識水平偏低,必須加強教育與培訓工作。政府和鄉鎮企業,必須注重資產收益扶貧與教育培訓扶貧相結合。提高貧困地區貧困居民的知識水平與技術能力,“授人以漁”,防止貧困居民再次返貧,也為鄉鎮企業發展提供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盛蘭.共享發展視域下精準扶貧機制創新研究[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8(2):17-23.
[2]董憲佐.關于“精準扶貧攻堅戰”相關難點及措施的探討[J].經貿實踐,2018(13):79.
[3]童澤勤.淺析農民科技培訓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J].中國農業信息,2017(18):52-53.
[4]李俊勇.大學生在社區精準扶貧中的作用[J].農家參謀,2017(21):70.
[5]皮小明.廣西實施精準扶貧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建議[J].市場論壇,2018(5):4-6.
[6]吳險峰.淺議提升大數據助推精準扶貧的能力[J].新西部,2018(27):20-21.
[7]李春仙.農村精準扶貧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時代金融,2018(30):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