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改革逐步深入,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的作用愈發增強。進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有利于提高農民經濟收益,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刻不容緩。分析了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意義與改革面臨的挑戰,從這兩方面對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進行了理論思考,提出了改革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農村產權制度;理論思考;對策選擇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3-0049-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1 文獻標志碼:A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加深對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理解,明確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目標與原則,確保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順利落實,實現城鄉要素的平等交換。
1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意義
生產關系影響經濟發展。為了推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進程,必須科學地調整生產關系,使生產關系滿足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在深入分析農村經濟的發展現狀后,發現集體產權制度是當前制約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對產權制度進行改革,使農村的產權制度更加適應現代經濟發展要求,從而提高農民的實際經濟收益。
2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中的問題
2.1 對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認識不深
現階段,農村產權改革過程中受到了諸多因素阻礙。首先,部分農村干部對產權制度改革的思想認識不深,沒有充分理解產權改革對農村經濟發展帶來的綜合性影響。其次,由于農民思想水平有待提高,在解決不動產經濟收益分配的問題時,難以達成一致意見,導致產權制度改革進程緩慢。再次,由于政策宣傳不到位,一些農民沒有充分了解產權改革的具體內容,導致其參與產權改革的積極性不高。
2.2 農村產權歸屬不明確
農村產權改革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產權收益如何合理分配。當前一些農村還沒有清晰、明確的收益分配制度,導致農村部分產權資源出現歸屬不明確、資源閑置浪費等問題。
2.3 缺乏完善的農村資產監管制度
一些農村在處置農村資產時,不進行公開招投標活動。自行采用低價處置等方式,對農村資源進行隨意管理,導致農民經濟收益受到損失。
3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應注意的事項
3.1 完善農村經濟運行機制
在農村進行產權改革時,要結合農村經濟實際運行情況,制定具體的改革策略,以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為了產權改革制度能夠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要在充分利用農村現有資源資產的基礎上,不斷增強農村自身的經濟發展活力。還要對產權流轉、歸屬等問題進行清晰規定,減少未來發展過程中出現產權糾紛等問題。
3.2 尊重市場經濟發展規律
充分了解市場經濟發展模式,是農村產權改革必須要落實的工作之一。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是保障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為了使農村產權改革制度適應鄉鎮企業的發展需求,要提高制度靈活性,實現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3.3 充分了解農民意愿
為了保障農村產權改革工作得以順利落實,需要充分了解農民的意愿。為了使農民更好地了解農村產權改革內容,相關部門應提高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透明度。增加與農民之間的交流,耐心做好疏導工作,讓農民明確農村產權改革的必要性,從而推進農村產權改革的進程。
4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具體對策
4.1 完善相關法律及政策
首先,完善相關法律。通過立法,在土地的使用、流轉等方面進行詳細規定,明確各產權主體的權利及應履行的義務。結合農村經濟實際發展情況與實際問題,修訂《土地法》等相關法律。重點完善《土地管理法》內容,將農村經濟建設中涉及的資源資產轉讓、出租及土地房屋所有權等問題進行詳細規定。
其次,完善相關政策。政府部門要系統整理農村財產權相關政策內容,對建設用地的使用、交易、收益分配等問題出臺相應規定。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方面,可以進行大膽創新與探索,獲得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積極經驗。
此外,要積極利用電視、互聯網等平臺,落實好對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宣傳教育工作。幫助農村干部及農民深入理解產權制度改革意義,提高農民參與改革的積極性。
4.2 建立城鄉統一的用地市場
為了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要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政府應將工作重點放在宏觀調控與提供服務監管等方面。在交易集體建設用地的過程中,交易雙方可以不通過政府直接在合法交易平臺上進行交易。同時,政府要對土地進行合理規劃,對土地用途進行嚴格管制。在土地規劃時,遵循城鄉統一用地原則,以確保土地經濟效益。
在建設用地流轉審批環節,要規范流轉程序,保證流轉程序合法性,并明確規定流轉后的建設用地不能隨意改變用途。在宏觀調控方面,政府要著重關注市場對土地資源的配置情況。當配置效率出現問題時,及時采取手段對土地供需總量及價格等進行調控。
構建統一的產權交易市場。在交易平臺中,將建設用地流轉納入其中,保證交易透明性與公開性。在價格機制方面要生成統一的市場化價格體系。政府要在土地產權交易平臺上及時更新管轄區域內需要流轉的建設用地信息,并公布土地產權交易結果,提高產權交易效率。為了給土地產權交易提供良好的交易環境,可以頒布一些優惠政策,吸引金融領域中介機構進入產權交易市場。
為了使農村產權交易具有可持續發展性,需要進行制度創新。政府可以通過稅收方式來獲得長期的財政收入,也可對建設性用地采用統一出租等方式進行流傳,確保農民獲得土地增值收益,實現經濟收益可持續性。創新產權制度安排方式也是制度創新手段之一。為了使農民獲得按股享有建設用地的經濟收益權利,政府可將股份制企業等形式納入農村經濟組織中。
4.3 明確產權界定
為了確保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順利進行,要對農村資產進行統一清算與核定。在完成此項工作之后,再進一步明確產權界定。在清算工作中,要將還沒有承包到戶的農村資源性資產視為重點核定對象。在涉及政府撥款的資產內容時,要檢查核定原始憑證,并詳細記錄到賬目中。將農村資產進行合理分裂,確保賬、證保持一致。
5 結束語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是實現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必經之路。落實好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可以保障農民合法權益,提高農民經濟收益。因此,相關部門要完善產權歸屬的相關法律與政策,積極建立城鄉統一的用地市場,落實好確權頒證工作,構建農村產權交易的公平性平臺,以促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全面、良好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