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
摘 要:通過分析“三農”問題,研究了農村與區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農村與區域發展中農民增收及農業增產的具體對策,為有關部門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民;增產與增收;農村與區域發展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3-0073-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8 文獻標志碼:A
近年來,國家對“三農”問題越來越重視。我國廣大農村地區都在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農業現代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及促進農民增收的必然途徑。國家要持續推進農民增收和農業增產,從而推動農業的健康發展。
1 理論研究和案例分析
“三農”問題是指農業、農村及農民問題,國家出臺“三農”政策是為了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同時也是國家對“三農”問題宏觀調控的手段。黨和國家制定的“三農”政策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及維護社會穩定。在各省市落實國家“三農”政策的進程中,湖北省建立了“三農”保險制度,為了使該制度能得到更好的執行,湖北省政府建立了“三農”保險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省委農辦和省政府金融辦組織牽頭,省農業廳、省民政廳、人保財險及湖北省保監局等為組成單位,以保證各縣市成立“三農”保險工作領導小組[1],為順利貫徹落實“三農”保險制度提供組織保障,最終建立縣(區)、鄉(鎮)、村級“三農”保險工作制度。
2 推進農民增收、農業增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小農經濟主導的問題
我國的傳統農業結構以家庭為經營單位,這種小農經濟結構以及農民長久以來的傳統農業思想對發展現代農業起了較大的阻礙作用,有損農民的經濟利益以及農村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小農經濟總量占我國總體農業經濟的比重較大,制約了農業的發展。
2.2 生產工具過時的問題
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生產模式,使得我國無法開展大規模的農業生產,這也就造成了農業生產工具的落后。農業生產工具的技術水平是農業生產力的重要標志,但在我國以小農經濟主導的農業中,還有相當一部分的生產工具仍比較原始、落后,同時還大量存在人工進行生產的現象[2],導致農業生產效率及質量都不高。這種落后的生產方式及小農經濟結構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從而無法達到農民增收及農業增產的目的。
2.3 農民增收滯緩的問題
農民增收及農業增產是一個歷史性的難題,需要綜合考慮農民的利益需求及所在地區實際的農業發展水平。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在推進農村與區域發展時還存在許多問題與一些客觀因素,這些對提升農業發展水平及農民生活質量等方面有較大的負面影響。
2.4 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問題
隨著我國城鎮化率的不斷上升,農村大量的農民到城市務工,這促進了我國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型,加快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在提高我國廣大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使“三農”問題變的日趨嚴重。農村發展中缺少了最重要的人力資源,導致農業結構出現了嚴重的弊端,也不利于農業轉型升級的推進,這也是農村與區域發展中農民增收與農業增產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
3 農民增產增收對策分析
3.1 靈活應用農業資源
為了促進農業結構轉型升級,提高農民收入及增加農業產量,國家有關部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政策。分析農業資源結構可知,農業基礎資源是重中之重,要對農業資源中的不確定因素進行合理化管理與協調,對農業資源的各個部分要綜合分析,做到統籌兼顧。在發展農業經濟時,只有保證農業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才能推動農村與區域更科學發展的進程,從而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
3.2 要合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
為了促進農民增收與農業增產,提高農業發展質量,要建立科學有效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特別是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迅猛的今天,要加強建立“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模式,提升農業發展的信息化水平。在互聯網信息時代,農業要與互聯網相結合,農業發展要滿足市場需求,符合時代潮流,要建立農產品網絡銷售渠道,將農產品最大程度地投入到市場。農業部門和農民要抓住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機遇,要打通農產品的網絡銷售渠道,使農產品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市場,以實現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3.3 提高農產品質量
在推進農村與區域發展的過程中,要以提高農產品的質量為重點,促進農村經濟的轉型升級,保證農產品質量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也能使農民增收。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是農業發展的目標之一,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以下兩種建議。第一,農業部門和廣大農民要深刻理解并重視農產品質量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問題關乎名聲,農業部門要加大對農產品質量的宣傳,提高廣大農民的質量意識,從而為保證農產品質量打下思想基礎。高質量意味著高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促進農民增收。第二,農業部門要對農民開展農產品質量方面的理論和技術培訓,使農民能更好地開展農業生產工作,并利用先進的農業技術提高農產品質量,從而提高自身收入。因此,要保證農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實現農民增收,必須要提高農產品的質量。
3.4 提升農民綜合素質
近年來,我國科技應用水平不斷提高,先進的科學技術已經融入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對農村地區而言,為了提高我國農業發展水平,首先要提高農民的素質。農業部門要安排專業人員對農民進行理論知識培訓,使農民逐漸學會現代化的農業經營管理方式,為實現農業大規模生產提供足夠的人才資源,為發展現代農業筑牢人才基礎。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特別是對于那些回鄉創業的青年大學生,要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為改變我國農村面貌貢獻力量。
通過這種方式可改變我國農業落后的生產方式和小農思想,使我國在現代化發展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推動農村與區域發展進程,實現農民增收與農業增產的目的。
4 結束語
科技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農村的發展,但仍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三農”問題的長期存在,依然制約著我國農業綜合發展,國家和有關部門必須要下大力氣解決,否則農民增收與農業增產目標就難以實現。
參考文獻:
[1]蔣青松,張興吉.南疆區域農業投入產出模型與農民增產增收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38(28):
15 932-15 935.
[2]楊葵.汕頭開展“送農業科技下鄉助農民增產增收”現場咨詢活動[J].現代農業裝備,2015,15(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