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梅
摘 要: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被確定為中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區以來,高度重視、精心部署、扎實推進。深入分析了改革做法和工作特點,為今后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單位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清產核資;鄉村經濟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2-0069-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1.32? ? ? ? 文獻標志碼:A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頂層設計者提出來的,經過研究和審議后,在全國部署的一項農村重大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重大舉措,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抓手。
2017年5月,太原市晉源區被確定為全國100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區之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精心謀劃、周密部署、扎實推進。晉源區轄三鎮三街辦,參與改革的村(社區)共計95個,其中79個行政村,16個村改居社區。經清查核實,全區農村集體資產總額70.3 073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25.7 905億元。土地總面積0.14萬hm2,其中農用地面積0.75萬hm2。集體成員4.5 571萬戶14.7 512萬人。目前,95個村(社區)均已基本完成清產核資和成員認定工作,94個村完成了股權量化,成立了集體經濟組織,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效顯著。
1? 基本做法
1.1? 清產核資“五相符”
清產核資是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礎。晉源區要求各鎮街、各村成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小組。同時,區政府通過統一招標方式,聘請4家有資質的審計事務所,協助指導各村清查資產、調整賬務。通過以賬找物、以物對賬、面詢函證、賬內賬外結合的辦法,對所有村及村屬公司、村辦企業的資金、債權債務和村級資源進行清查核實,做到賬目清、資產清、類別清,實現賬據、賬賬、賬款、賬表、賬實“五相符”。
1.2? 成員資格尊民意
按照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規范、群眾認可的確認原則,制定了《晉源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指導意見》,要求各村從實際出發,統籌考慮村民的戶籍關系、集體土地承包關系、對集體積累的貢獻等因素,制定各村成員資格認定辦法。各村制定的辦法,必須經過“公示、入戶征求意見、公告”3個階段后,才能確認成員資格。
確認成員身份在尊重民意、均衡各方利益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民間智慧,解決疑難問題。金勝鎮城北村在確定成員資格時,遇到一名多年“空掛戶”的殘疾孤兒,按照村里事先確定的成員資格認定辦法,該名孤兒不能享有成員身份,最終村委會通過會議討論,決定給予該名孤兒成員資格,有效保障其生存權。
1.3? 折股量化公平公開
按照資產的不同類型,嚴格折股量化和股權管理程序,要求各村科學設置股權種類和分配比例,以股份或份額形式量化到本集體成員。對有經營性資產的16個村,根據村“四議會”或成員會議表決確定的比例,確定成員股的總股份數,再將可量化的經營性資產以股份或份額形式量化給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對無經營性資產的79個村,根據村“四議會”或成員會議表決確定的比例,確定成員股的總股份數,只登記每個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所持有的股份數。對有未承包到戶的資源性資產的村,成員只按照所持有股份,享受資源性資產帶來的收益。
1.4? 經濟組織突出黨的領導
晉源區作為中央的試點縣區,結合2017年村“兩委”經過嚴格資格審查和合法選舉程序完成換屆的實際情況,為穩步推進改革,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在堅持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本原則和前提下,制定出臺了《晉源區農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的指導意見》,建議由具有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村支部書記為理事長候選人,村委會主任為常務副理事長候選人,村民代表為股東代表候選人,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為監事候選人,突出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同時強化鎮街一級對村集體經濟運行的督導,出臺了《晉源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辦法(暫行)》,加強后續的規范管理。
2? ?改革特點
2.1? 頂層設計,高位推進
晉源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由區委書記任組長,區長任第一副組長,分管副區長任辦公室主任的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配套性文件10份,進鎮入村走訪調研、指導工作20余次,領導小組先后召開例會30余次,組織現場觀摩會9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要求,扎實有力地推動工作。
2.2? 堅持原則,依法推進
在堅持中央提出來的5項原則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又提出4點原則。①堅持“有法依法、無法依規、無規依民、民主確定”原則,通過民主、公開形式,民主協商解決疑難問題。②堅持“三高度一底線”原則,即在改革中把握政治高度、法律高度、道德高度,堅守不讓一個農民利益受損的底線,維護好廣大農民的共同利益,促進集體經濟“共治”,發展成果“共享”。③堅持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原則。所有細化決策和具體措施,以能否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促進集體經濟發展為原則。④堅持時間服從質量,穩步推進原則。改革不搞一刀切,不搞大躍進,保質保量,有條不紊,扎實穩妥推進。
2.3? 整合力量,協同推進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涉及面廣、業務性強、情況復雜、工作量大。基礎工作和綜合協調由區農委牽頭負責;資源性資產清查,特別是解決山區村、山邊村的邊界不清和用地糾紛等問題,由區國土分局牽頭,住建、林業、規劃等部門和各鎮街積極配合;特殊人員身份界定由區人社局牽頭,各鎮街、各村配合;政府撥款、減免稅費等形成的資產,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移交,由區財政局牽頭負責。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形成了部門聯動,各司其職,多方協同,運作順暢的機制。
2.4? 宣傳培訓,全員推進
針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政策性強、業務性強的特點,晉源區加大培訓力度,外出學習與區內培訓相結合,動態宣傳與靜態宣傳相結合。先后舉辦大型培訓會10次,深入鎮街輪訓干部30次,累計培訓村干部、村會計、村務監督小組成員及參與改革的群眾等各類人員2 360余人次。區產權辦帶領產權改革工作人員,赴北京市昌平區、呂梁孝義市等地考察學習。同時加大宣傳力度,通過“一群一欄一冊一信”宣傳改革政策。建立區、鎮街、村三級微信工作群,設置村級公開欄,印發宣傳指導手冊46 000份,發放《致農民朋友一封信》46 000份,做到改革工作家喻戶曉。
2.5? 獎懲分明,激勵推進
為激勵先進、鞭策后進,區委、區政府制定出臺《晉源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示范村獎勵辦法》,預算1 000萬元對參與改革的行政村按核心示范村、示范村、先進村3個等次進行表彰獎勵。
3? 結束語
通過清產核資、成員確認、折股量化、制定章程、成立組織、完善制度等工作,集體家底澄清了,農民權益清晰了,集體經濟組織市場地位明確了,有利于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