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琦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國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人們逐漸加深了對飲食安全的重視程度。但是,在農業種植的過程中,我國農業種植戶針對糧食疾病以及蟲害,通常采用噴灑農藥的方式,解決蟲害以及疾病等問題。這樣,大量的農藥殘留在農作物中,對人們的飲食安全造成了威脅。論述了設施農業病蟲害防治的科學用藥問題。
關鍵詞:設施農業;病蟲害防治;科學用藥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3-0099-01 中國圖書分類號:S436.3 文獻標志碼:A
1 農產品病蟲害問題的診斷
農產品受病蟲侵染后,必須要對其進行診斷。若農產品發生難以確診的病蟲害時,農業用戶需要及時請教專業人員,判斷病蟲害類型,只有找出發生病蟲害的根源,才能夠針對病蟲害用藥[1]。選擇好農藥及確定藥劑用量后,要明確防治對象以及用藥的使用范圍,為病蟲害的防治做好準備。例如蔬菜類出現蚜蟲病害時,可以使用辟蚜霧。
2 設施農業病蟲害防治
2.1 科學用藥
我國農業種植以設施栽培為主,設施栽培量是露天種植農產品數量的3.5倍。當前設施農業不但解決了我國人口多、土地少的問題,還提高了農產品的價值,因此當前農業用戶十分重視農產品的安全性,當農產品出現病蟲害問題時,必須要做到正確用藥。一般農作物的病蟲害種類繁多,而且在不同的環境下,農產品病蟲害發生的程度也是不同的,病蟲害的蔓延情況也就不盡相同[2]。所以,在實際用藥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農作物病蟲害的實際情況,確定病蟲害的發生規律以及危害程度,為防治病蟲害做好充分的準備。通常情況下,要在病蟲產卵的高峰期或是在初孵期,適當用藥,消滅病蟲。由于初卵的幼蟲在農產品中的分布較為集中,所以很容易被農戶發現,而且幼蟲的抗藥性也相對較低,因此在此時用藥,能夠有效清除病蟲害。
2.2 適量配藥
農戶在配藥的過程中,必須要適量配藥,配藥過多或者過少,都會對農產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若配藥過多,不但不利于農產品的生長,而且會使農產品的表層殘留大量的農藥,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同時也會增加設施農業的種植成本,造成資源浪費。如果配藥量太少,非但不能防止病蟲害,甚至會增強有害生物的抗藥性,而且影響后期的防治效果[3]。因此,要嚴格根據農藥的使用說明以及結合病蟲害情況,適量用藥。
2.3 控制用藥時間
設施農業出現病蟲害后,農戶在對農作物噴灑藥物時,通常無法及時控制病蟲害,而且農產品病蟲害發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防治的過程中,要嚴格掌握用藥時間。要想控制病蟲害,要每隔10 d左右噴灑農藥,每次噴藥要根據病蟲害的威脅程度確定噴灑次數。此外,在配藥的過程中,要注意酸性、中性以及堿性農藥的使用,避免將其混合在一起。
3 設施農業病蟲害防治用藥的注意事項
農戶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要結合藥劑特征和病蟲害的特點,采取合理的施藥方式,在保證藥效持久度的同時,減少農藥對農產品的污染。例如在防治向日葵菌核的過程中,應該參考向日葵菌核病在土壤中越冬的規律,在菌核初卵萌發前,應在農作物中灑下適量的藥劑,從而使防治效果達到最好。另外,在噴灑農藥時,要注意周圍的溫度、濕度、水露以及陽光等自然因素。例如使用乳劑農藥時,必須保證天氣干燥,且在施藥后的24 h內無雨,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出藥效。
4 結束語
在防止設施農業病蟲害的過程中,農戶需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控制好病蟲害。當病蟲害無法控制時,要請教專業人士,科學、合理地配置農藥或者其他防治藥品,生產出綠色、環保、健康的農產品。
參考文獻:
[1]趙峻峰.龍城區農作物病蟲害測報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2017(11):40.
[2]李俊海.近年來設施蔬菜病蟲害發生特點及綜合防治技術[J].南方農業,2016,10(24):21-23.
[3]秦詩樂.基于SWOT分析的壽光市設施蔬菜減施農藥對策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38(11):213-21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