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華
摘 要:我國是農業大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業的發展速度也在加快,農業發展的需求也逐漸增多。在此背景下,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已經不能適應農業的發展,急需引進更加科學的種植及生產技術。將農機與農藝相結合,是開展農業生產活動的根本手段與工具,不但可以提高產量,還能夠推動農業的產業化發展,提升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論述了農機與農藝結合所面臨的難題及其解決措施。
關鍵詞:現代農業;農機;農藝;結合;措施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2-0105-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233? ? ? ? 文獻標志碼:A
農機是農業生產所用的機械設備,農藝是開展農業生產活動的理論依據及方法。如今,農業也開始向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和新設備正在被廣泛地推廣。農藝技術與農機的結合,將為我國農業產業的發展提供無限的動力,促進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1? 農機與農藝結合存在的問題
1.1? 農機和農藝與種植要求不相符
隨著農業產量的提高,農村地區開始嘗試運用高效的技術開展生產活動,不斷提高農業機械設備的利用率,但部分地區土地、地形結構具有很強的特殊性,所以無法采用基本的農機和農藝,導致這些地區的農業發展受到了制約,農業經濟水平無法得到快速提升。
1.2? 農機與農藝的推廣受到資金的限制
目前,許多農村生產人員的思想意識較為落后,不能意識到運用農機與農藝可以為其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使用機械設備的意識不足。但是,有一部分農業生產人員擁有現代化農業生產的意識,由于購買力不足,無法購進全套設備,導致農機與農藝的應用效果不明顯。
1.3? 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占主導地位
在農業耕作制的前提下,我國農業的機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農藝也發生了一系列變革。目前,農村地區大部分的農業生產人員還未能跟上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腳步,仍然沿用傳統的生產模式和種植方法,完全依靠自身經驗。因此,當農機與農藝技術出現時,大部分人認為沒有應用的必要,這樣的傳統思想導致現代化的農機與農藝無法被深入地推廣和應用。
1.4? 農機與農藝的應用不平衡
由于農機的推廣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所以在現實中,出現了農藝應用廣泛而農機應用不足的現象,二者發展不平衡。同時,單純運用農藝也很難達到理想的農業生產效果[1]。
2? 促進農機與農藝結合的措施
2.1? 結合農村的地理特點,因地制宜
我國不同地區的土壤、氣候和地形條件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推廣農機和農藝的過程中,要因地制宜。對于一些地形復雜的地區來說,推廣農機設備較為困難,可以大力修整土地。同時,根據土壤的特點,合理選擇農作物,從而滿足當地農作物種植的需求,切實提高產量。由專業的農機、農藝推廣人員在當地開展宣傳和指導工作,指導農民正確地利用農藝、使用農機,最大限度發揮農機與農藝的作用。
2.2? 制定科學的規劃,促進農機、農藝一體化
各地區要根據本地農業生產的特點,制定農業發展的目標,通過科學的規劃,保持農機與農藝的統一,將其應用于農業生產的全過程。根據本地農業生產的需求,農機部門應致力于新型機械設備的研究,與農業部門配合,研發與農業機械設備配套的生產技術,建立完整的農業技術體系。要確保農機與農藝的適應性,保證二者能夠應用到本地的農業生產活動中,確保農業的一體化發展。如圍繞節水、節能、節約肥料等技術,研發機械設備和農藝,體現綠色生產,將水稻機插秧、秸稈粉碎還田、經濟實用型育秧等技術與農機設備相結合[2],以低投入獲得高收益,推動農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2.3? 發揮各項作用,促進農機與農藝的配合
在農作物的種植過程中,部分農業機械設備需要適應農藝,而某些農藝也需要通過調整來適應農機,因此將二者結合的難度較大,必須調整二者的作用和功能,推動農機與農藝的結合。
農機與農藝的結合,需要從農機設備的研發、農藝技術的引進和推廣等多方面入手,各部門人員積極配合。農業部門在引進新型的農藝技術時,要考慮其與農機設備相適應的因素,以配合農機設備為前提,整合相應的種植技術。要根據本地已經建立起的基本農業生產模型、農機設備的功能和特點,以及農業產業的布局進行科學的規劃。如從已經被大規模推廣的農機出發,研究耕種、播種、培育、收割等各個環節,選擇與之配套的農藝技術手段,改變傳統的耕種模式,實現低投入、高回報,建立完整的技術體系[3]。此外,為了解決農機推廣的難題,應在現有的基礎上,調整農民購買農機的政策,加大優惠力度,提高農民的購買力,通過補貼專項資金,推廣現代化的農業設備,推動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2.4? 加強農田整治,加大研究力度
由于農田是制約農機推廣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加大農田的整治力度是十分必要的。農田整治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①提高農田的建設標準,確保在利用農業機械設備時不會破壞農田中的營養層[4],使農機的應用效果能夠被充分發揮出來。②整改農田現有的耕種寬度,與新型的農機耕作寬度保持一致,保證農機能夠直接進入農田進行耕作和生產。通過整改,可以突破原有的環境限制,提高農民購買農機的積極性。此外,相關部門的技術人員要研究更加高效的農機、農藝技術,結合當地的種植特點,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相關技術[5]。
2.5? 加強宣傳,促進技術設備的應用
技術人員應深入基層,宣傳和推廣農機、農藝的優勢,使更多的農業生產者能夠掌握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技術。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向他們普及農業生產常識,走出農業種植的誤區,提高生產力。相關的管理部門要整合農機銷售企業,避免不良商家出售劣質、高價的農機。
3? 結束語
促進農機與農藝的結合,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舉措,只有不斷將新的技術和設備投入到農業生產活動中,才能夠使農業發展的速度滿足糧食供應的需求,推動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在促進農機與農藝結合的過程中,還存在許多阻礙,要不斷制定對策,將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腳步作為核心任務,為盡早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發展目標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殷占文,徐玉蓮.淺談現代農業發展中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的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5(11):52.
[2]白波.現代農業生產中農機與農藝結合的措施[J].南方農機,2016(2):63.
[3]蔡秀紅.山東現代農業生產中的農藝與農機結合的措施[J].中國農業信息,2016(6):34-35.
[4]鄭玉龍.淺談現代農業發展中農機與農藝相結合問題[J].農民致富之友,2017(6):216.
[5]郝磊,王濤,趙萍.農機與農藝結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4(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