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敏
摘 要:蘋果的營養價值較高,在我國的種植范圍非常廣泛。但是在蘋果的生長過程中,葉部經常會出現病害,對其健康生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必須要研究蘋果葉部的主要病害,探索其規律,為病害的防治提供有效對策,保證蘋果健康生長。
關鍵詞:蘋果;葉部;病害;發生規律;防治措施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3-0114-01 中國圖書分類號:S436.611.1 文獻標志碼:A
1 蘋果葉部病害發生規律
1.1 蘋果褐斑病
所有蘋果品種上都有可能發生蘋果褐斑病,其主要癥狀是綠緣褐斑,一旦病葉脫落,正常葉組織內的葉綠素就會分解變黃,雖然病斑呈褐色,但是病斑外緣仍是綠色的。這種病害有3種表現形式。
第一,針芒狀病斑。病菌侵染蘋果葉部后,無色至褐色菌索會出現在葉片正面表皮下,呈放射狀,病斑大小不等、形狀不定、邊緣不齊,并散生黑色小點[1]。
第二,同心輪紋狀病斑。菌絲形成菌索,向四周擴展,最終形成暗褐色、圓形病斑,并產生有同心輪紋的黑色小點。
第三,混合型病斑。蘋果葉部受到病菌侵染后,在初期不會形成菌索,但是菌絲會向不同的方向擴展,后期形成放射狀菌索。病斑呈暗褐色、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狀,并散生黑色小點。
1.2 炭疽葉枯病
嘎拉、金冠、秦冠、喬納金等品種容易發生炭疽葉枯病,富士、元帥等品種不會發生這一病害。炭疽葉枯病會損害葉片和果實,發病初期表現為近圓形黑色病斑,其直徑在3~5 mm,形狀不規則、邊緣不清晰,病部葉肉的組織變黑、壞死,且發病后期會出現兩種不同類型的病斑。
第一,葉斑型癥狀。一旦天氣干旱,病部就會枯死,病斑會緩慢擴散,所以褐色枯死斑的大小不等、形態不規則。如果病斑占葉片的1/5~1/4,病葉就會變黃脫落,綠色暈圈出現在枯死斑周圍。
第二,葉枯型病斑。在高溫、高濕天氣,病斑擴散速度加快,容易形成大型黑色壞死斑,葉片大部分甚至整體都會變黑、壞死,病葉失水焦枯[2]。
1.3 斑點落葉病
該病多發于元帥、印度等品種。發病初期,會形成直徑為1~2 mm的褐色圓形枯死斑,而后會擴展到5~6 mm,呈淺褐色或紅褐色,葉子病部會出現深淺相間的同心輪紋。天氣潮濕時,病部的正反面會生長墨綠色或黑色霉狀物。幼嫩葉片是斑點落葉病的主要侵染對象,在發病初期,會形成褐色圓形枯死斑,直徑為1~2 mm,發病最嚴重的時間是5月。
2 蘋果葉部病害的防治措施
2.1 褐斑病
防治這一病害需要在6月份雨季開始前用藥,每10~15 d噴一次藥,在雨前使用保護性殺菌劑,在雨后使用內吸治療劑。如果這一時期降雨頻繁,噴藥次數就要增加。初侵染期為5月中下旬到6月底,用藥次數必須在兩次以上。在雨季防治褐斑病時,應使用波爾多液,充分發揮其粘附性強、耐雨水沖刷、持效期長等特點[3]。
2.2 炭疽葉枯病
這一病害的潛育期短,一旦發病,難以用化學方法治療。因此,在蘋果生長過程中,要做好化學保護,通過清除初侵染菌源等措施進行防治。在6份雨季開始前,要在葉片和果實上噴灑足夠濃度的藥劑,控制病害。6—9月,要每月噴灑1次保護劑,在兩次噴灑之間,要使用一些殺菌劑,如美邦來福。炭疽葉枯病防治的首選藥劑是冠菌清,噴灑后,可以維持15 d以上,但是容易污染果面。使用其他有機殺菌劑也有較好的效果,但是其有效期大多在7 d以內,所以冠菌清為最好的選擇。
3 結束語
近年來,蘋果的葉部病害越來越多,嚴重影響了蘋果的產量和質量。在這種情況下,要把握葉部病害的發生規律,通過其規律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所以要關注其不同生長時期的藥劑使用和生長管理情況,保證蘋果生產的質量和產量。
參考文獻:
[1]李保華,王彩霞,董向麗,等.蘋果葉部三種病害的識別與防治[J].果農之友,2016(5):30-31.
[2]洛曉平.蘋果主要葉部病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J].河北果樹,2016(3):16-17+24.
[3]馮浩,高小寧,黃麗麗.蘋果褐斑病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J].農業知識,2017(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