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詩語
摘 要:我國古代園林之美世界聞名。古代園林有著深刻的文化底蘊,現代城市公園設計也受到了古代園林思想的深遠影響。為了滿足現代人的需要,現代城市公園與古代園林在設計理念、功能作用、受眾面和表現形式等方面有較大差異。對比研究了構成景觀園林幾個基本要素,歸納了我國古代園林與現代城市公園的異同之處。
關鍵詞:古代園林;現代城市公園;設計理念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3-0153-02 中國圖書分類號:TU986 文獻標志碼:A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環境提升更為重視。人們不愿被束縛在鋼筋水泥的堅硬城堡之中,充滿生活氣息的現代城市公園應運而生。現代城市公園是現代大都市不可或缺的部分。
優秀的城市公園需要厚重的歷史文化作為底蘊和內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在我國古代園林設計中被演繹得淋漓盡致[1]。現代城市公園設計者應學習并汲取古代園林的設計精華,用于城市公園的設計建設,在傳承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創造。
1 我國古代園林基本要素
我國古代園林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我國古代園林起源于商周的囿,發展到漢朝時期的苑,隨著園在魏晉南北朝興起,到唐宋成熟,于明清達到巔峰。圓明園這樣的古代優秀園林雖然遭到破壞,但依舊是人類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在歷史的星河熠熠發光。保留至今的很多世界聞名的古代園林,如頤和園、蘇州園林等,已經或正在被營建、改造、整理,服務于我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暢游其中的人們被古代園林之美深深吸引,沉醉不知歸路[2]。
1.1 山石
山石是構建古代園林的要素中必不可缺的部分。造園家將自然環境里的山石,運用藝術手法巧妙概括、接移到園林中,體現出古人對自然美的熱愛與追求。由于地理條件和文化習俗不同,園中山石的用法也各有千秋。如果園林占地較為寬闊或要體現高大雄偉氣勢時,設計者會將真正峰巒聳翠的山脈圈引進來。依山建園,山體自然優美,建筑也更具雄偉氣魄。頤和園萬壽山便是一個經典例子。萬壽山隸屬燕山余脈,頤和園的宮、殿、樓、閣都圍繞萬壽山而修建,形成了一條氣勢磅礴的建筑帶。如果園林空間較為狹窄或要表現清新秀麗主題時,設計者通常會使用石頭疊堆的方式來替代,俗稱“假山”。“假山”通常較為小巧精致,主要為構筑物增添觀賞趣味。“假山”多建于江南一帶的園林中,比如在景色蒼潤的蘇州園林中,園內的獅子林便是由“假山”堆砌而成,格局變化多端、曲折幽深,凸顯出南方園林溫文爾雅的氣質[3]。
1.2 水
除山石之外,水也是構筑古代園林的靈魂之一。“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山的剛毅與水的柔美相得益彰,是古代園林中不可分割的兩大美景。在古代園林中,水是造園者們必須考慮的元素,也是最具有技術含量的元素之一。除了美觀以外,水系的精妙設計還能對園林起到防洪抗旱的作用。
古代園林大多服務于皇家貴族或私家富豪,參觀人數十分有限,因此園內較為靜謐。而水隨著地勢高低起伏有動有靜、與花草鳥獸融為一體,顯得有聲有色,剛好為園林增補了動感與活力。在河湖充足的地區,造園者會直接將水域引入,再根據建筑格局來調整岸長、岸寬。在較為干涸的地域,造園者會采用人造池或枯山水[4]。
1.3 建筑
亭臺樓閣是園林的基本構筑物,在園中充當“根骨”的重要角色。相對山、石、水而言,亭臺樓閣更能體現人類智慧和精湛工藝。亭臺樓閣有著引導和組織空間關系的作用,給人們提供休憩游樂的場所。
古代園林中的亭臺樓閣,不論規模大小都較為華麗精致。為了彰顯擁有者的財富和地位,大部分古代園林都會在保證美觀和實用的前提下,讓造園家對構筑物精雕細琢。樓前獅子雕塑的眼睛鼓得像銅鈴般栩栩如生;閣檐的鳥獸用鎏金雕刻而成,造型精美、色彩豐富;窗框上的雕龍畫鳳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建筑物上各式各樣的繪畫美輪美奐、精彩絕倫,各式人物、祥云、牡丹、鳳凰等,如活物一般。尤其是皇家園林繪畫,濃墨重彩盡顯雍容華貴[5]。
2 現代城市公園
我國現代城市公園起源于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有的是古典園林加以改建,也有的直接在空地開創新建。現代城市公園在“天人合一”的基礎上,更注重“以人為本”。
在現代城市公園設計和建造中,“山”“水”兩個設計要素被沿用下來,經久不衰。山水的運用因地制宜,其規模可以小到一個庭院假山池塘,也可以大到整個城市的山巒河流。隨著現代工業迅速發展,自然生態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現代城市公園的山水,不能再像從前那樣只看重美觀,而是要更加實用,注重環境優化和加強生態建設。因此,目前我國城市公園大多以濕地公園為主,這也有利于城市生態可持續性發展。
亭臺樓閣元素在現代城市公園設計建設中也保留了下來,但其形式發生了巨大改變。它們不再像古代園林那般追求精致華貴,而是比較簡約時尚。亭臺簡化成了常見的觀景座椅,花紋也沒有那么繁雜,摒棄了很多耗資巨大而不實用的雕梁畫柱。由于服務人群從少數權貴轉變到大量民眾,構筑物的種類和功能變得更加多樣化和綜合化。
古代園林的主要作用是賞花觀景和休憩居住。現代城市公園基本取消了住宿功能,在保證觀景功能的基礎上,增添了體育設施供人休閑娛樂、強身健體。一些公園還設立了展覽館,用于宣傳本土文化和社會科學等,成為了現代都市的一張名片。
隨著科技發展,城市公園的道路交通和通信設施也在不斷優化。傳統的石板路被水泥或瀝青路取代,更符合現代人使用。綠道、人行道、自行車道、機動車道一應俱全,無線網絡、監控、電話亭等樣樣不落,滿足了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游園目的人群的需求。這些設施貫徹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使人們出行、游園變得更方便,提高了大眾的幸福指數。
3 結束語
我國古代園林的設計理念和建造手法,對現代城市公園產生了不可磨滅的深遠影響。現代城市公園沿用和傳承了古代園林的優良設計。盡管兩者服務對象不同,設計形式有所改變,但設計理念依舊是以人為本、以自然為中心。設計師應挖掘古代園林設計精髓,學習古人的聰明智慧,將其融入現代城市建設中,打造出服務對象更廣、環境更優美舒適的現代城市公園。
參考文獻:
[1]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
[2]陳鷺.繼承中國古代園林傳統的探討與思考[J].中國園林,2010(1):41-44.
[3]楊先藝.中國古代園林的設計特征[J].唐山學院學報,2003(1):29-30.
[4]王露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城市公園景觀中的表達[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2.
[5]王啟照.現代城市公園景觀藝術設計的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