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佳
摘? ? 要: 基本公共服務設施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載體,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內在要求。文章以《全椒縣城公共服務設施綜合規劃》為例,剖析規劃構思、發展策略、各領域發展重點和規劃主要內容,總結創新思考,探索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縣城公共服務設施綜合規劃的編制。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 ;縣城公共服務設施綜合規劃
1? 引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城鎮化進程推進,城市發展與公共服務水平的關系日益密切,公共服務不僅是保障居民生活的重要民生工程,還是衡量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制定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發展目標、發展策略,合理配置資源,構建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優化空間布局,對全面提高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推進服務均等化、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2? 規劃構思
依據“以人為本,均等服務;統籌協調,適度超前;分級配置,合理布局;改革創新,提升水平。”原則,在現狀分析評估基礎上,確定公共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社會福利等公共服務設施的發展目標、體系構成和配置標準,科學預測規模需求,對各級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的空間布局、建設規模、用地落實等進行綜合規劃與統籌安排。
3? ?發展策略
配建標準上采用標準化策略。量質并重,提升服務水平,重點完善結構,構建“縣、社區”兩級梯度配置體系。在縣城主要設置相對完善的、可集中設置的公共服務功能,如高中、博覽文化設施等;在社區主要設置需就近設置、半徑依賴較大的基本服務功能,如幼兒園、衛生站、老年人服務中心等。
設施利用上采用融合化策略。加強整合,提高利用效率。構建復合型利用模式,實現功能多元化、資源利用高效化。對現有設施、資源兩方面進行橫向整合,從縣級到社區逐層加強設施功能,縱向整合。
供給模式上采用多元化策略。源頭創新,全面擴大供給。鼓勵采用PPP模式,市場化運營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的需求。鼓勵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如基層醫療設施采用雙向轉診、分級就診的供給模式創新,居家養老采用“互聯網+醫療”模式等。
4? 各領域發展重點
在公共教育領域,以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建立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終身教育和優質教育體系。優化教育設施布局,促進教育資源均衡化;繼續完善學前教育,重視特殊教育,高標準發展職業教育。
在公共醫療衛生領域,建立分工協作機制、打造城鄉一體的醫療服務體系。建立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全面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在公共文化領域,推動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發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推進社區級場館建設。
在公共體育領域,加強體育設施建設,完善體育設備設施。加強體綠融合建設,強化公園綠地體育功能,推動縣級體育設施建設多元化、差異化,完善群眾性全民健身設施。
在公共福利領域,全面落實兒童、殘疾人福利政策,完善孤兒院、殘疾人托養服務體系。加強養老設施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完善殯葬設施,建設公益性公墓。
在公共社區領域,以推進社區服務中心(站)全覆蓋為目標制定與服務人口緊密結合的設施建設標準,合理布局社區服務站,完善豐富社區服務功能。
在公共安全領域,加強城市布局安全,提高城市抗御災害的綜合防御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加大人防結建工程,完善安全防護體系;增強震災綜合防御與應對能力;合理配置消防安全設施,健全多元型消防責任體系。
在公共旅游領域,統籌全域旅游,建立完善基礎設施體系,突出創新“旅游+”,提高旅游品牌塑造,突出“大旅游”,實現與周邊聯動發展。
5? 規劃主要內容
(1)現狀特征。全椒縣公共服務設施在配置上總體標準偏低,基層性設施短缺;在空間上分布失衡;老城集聚、新區不足;在供給模式上相對單一,社會資本參與度不高;在使用上,利用低效,綜合利用有待提升。
(2)總體目標。構建體系完善、分布均衡、利用高效、供給多元的社會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至2030年,公共服務設施整體水平達到“全市領先、全省前列”的標準。優化供給,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
(3)配置標準。結合縣城現有基礎條件,結合人口規模、年齡結構及市場參與建設等因素,依據各行業規范標準及地方控制性詳細規劃通則要求,分層次、分類別,有針對性地確定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標準。
(4)空間布局。結合公共服務設施的現狀條件、建設要求、服務半徑等,進行集約化、均等化布局。根據新、老城區不同特征,均衡配置。在老城區創新建設方式,謀劃建設空間;在新城區健全配置體系,提高建設水平。充分利用現有公共服務設施,采用開放共享、功能置換等方式,實現存量資源高效利用;引導新建公共服務設施集中布局、功能整合和復合使用。加強社區服務設施建設,以社區級設施為基礎,各級設施銜接配套的公共服務設施網絡體系,打造宜居生活圈。
(5)規劃管控。結合縣城規劃管理單元劃分,科學制定公共服務設施單元控制圖和管控一覽表,加強單元化管理與實施。結合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特征,采用“實線控制、虛線控制、點位控制、指標控制”等差別化控制方式,保證規劃的剛性管控與彈性操作。
6? 規劃創新探索
(1)構建體系化縣級公服設施配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結合,依據國標、省標、市標,根據自身發展實際,科學確定配建標準。結合問卷調查,研判各類公服設施存在問題及短板,同時根據部門意見,判別設施需求,校核指標體系,構建配置模式,確定標準。
(2)完善設施均等化布局。合理配置老城區、新城區與工業區設施;強化基層配套,構建全覆蓋與高可達的社區公共設施服務網絡。對老城優化提升區補缺補差、存量提升;對新城重點布局區超前謀劃、集約布局;對工業設施強化區強化配套、保障基本。以“社區服務站”、“戶外活動場地”為雙載體,實現社區公共服務均等化。
(3)加強整合共享、存量資源利用。依據公共服務設施特性,橫向促進同類設施整合,促進資源共建共享,縱向構建分級配置、功能集聚的建設模式,有效提高設施水平、服務質量,節約用地、資金以及建設周期。
(4)強化項目實施的可操作性。采用剛性和彈性引導控制方法,結合單元劃分,制定單元圖則,剛性落實縣級設施,彈性控制社區級設施,將規劃成果轉化為項目庫和年度實施計劃,推進規劃落實。
7? 結語
積極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在現狀評估基礎上,合理確定公共服務設施發展目標、體系構成和配置標準,科學預測規模需求,強化空間布局、設施控制。逐步提高城鎮居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構建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參考文獻:
[1]? 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2016.
[2]? 吳亞偉,代曉輝,張超榮.安徽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綜合規劃編制導則思路探討[J].規劃師,2017(12).
[3]? 吳秋明,黃燦煌.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提升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為例[J]..發展研究,2017(11).
[4]? 劉佳萍.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及對策研究[J].探求.2018(1).
[5]? 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安徽省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綜合規劃編制導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