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占林
摘? ? 要:本文探討了公共停車場規劃,主要包括:規劃總則、規劃供應缺口與公共停車結構、路外公共停車位供應規模分析、公共停車場充電設施建設要求,通過此專項規劃,能使停車場設置更加科學。
關鍵詞:公共停車場;規劃;原則
1? 概述
根據《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導則》規定,停車設施按停車設施的建設類型來劃分,可分為建筑物配建停車場、城市公共停車場、路內停車位三類。本次專項規劃,結合秦皇島市中心城區的實際情況,以及調研獲取的資料形式,將從市交警部門獲取的備案停車場明細表中,土地權屬屬于公共的路外停車場,規劃視為現狀公共停車場。
2? 規劃原則
2.1? 總體要求
路外社會公共停車場主要針對服務范圍內公建配建停車泊位不足的情況,是建筑物配建停車泊位的調節和補充,其重點應布置在公共交通換乘樞,重要綜合性商業、服務和活動中心以及中心區的邊緣地帶等。
2.2? 布局原則
路外社會公共停車場的選址與用地規劃、道路網規劃、交通規劃、交通組織、交通安全、交通環境都有密切關系,一般遵循以下原則。
(1)為了減少外地車輛對城市所增加的交通壓力,應在城區邊緣地帶以及在進出城區的幾個主要方向的道路附近設置大型停車場,并配備司機、乘客的食宿和進城的公共交通等設施。
(2)為了盡量減少人流穿行干擾交通的情況,便利群眾和車輛在短時間內迅速疏散,有利于交通安全和暢通,停車場應設置在大型公共建筑物附近。停車場應緊靠有關建筑物,并位于干道的一側。一般情況下,停車場的服務半徑不宜超過300m,即步行約5~7分鐘,最大不應該超過500m。
(3)為了有利于車輛進出和疏散交通,有利于交通安全,停車場應根據停車性質及車輛類型不同,分別設置在不同的位置,以免相互干擾。對于大型群眾集會的廣場,應按分區就近布置的原則來確定停車場的合理位置。
(4) 為了避免造成交叉口處交通組織的混亂,停車場的出入口應盡量設在次干道上;如設在主干道旁,則應盡可能的遠離交叉路口。
(5)為了盡量減少車輛出入停車時對某些要求環境安靜的建筑物的躁聲、廢氣污染的影響,停車場的出入口及停車坪距某些建筑物應留有一定的距離。
3? 規劃供應缺口與公共停車結構
3.1? 一類區
(1)按照綜合交通規劃要求,一類區路外公共停車占比應為20%。
(2)考慮到金夢海灣、中心片區現狀缺口過大,且建設空間有限,從現實條件出發,將規劃路外公共停車占比調整為5%,不足車位依靠路內停車補充。
(3)山海關古城東部現有大型路外公共停車場一座,約有1200個車位,占古城片區規劃停車供應規模的50%。隨著區域鐵路客運體系的發展和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基本能夠滿足游客停車需求。
3.2? 二類區
(1)按照綜合交通規劃要求,二類區路外公共停車占比應為20%。
(2)規劃考慮海港組團西部片區和山海關組團關城片區現狀路外公共停車位缺口嚴重,難以通過短期內的建設達到總需求量的20%,規劃確定該區域內的路外公共停車位比例為10-12%,并適當提高路內停車位比例,進行補充。
3.3? 三類區
(1)按照綜合交通規劃要求,三類區路外公共停車占比應為12%。
(2)該類區域建設用地相對有一定的挖掘空間,規劃全部按照綜合交通規劃要求,提高路外公共停車場的建設和預留,使路外公共停車位比例能達到12%,限制路內停車位的供應。
4? 路外公共停車位供應規模分析
4.1? 供應規模
按照2020年中心城區路外公共停車位供應目標和現狀供應規模差值計算,供應缺口為48415個,控規和綜合交通規劃中新規劃停車位33300個,考慮古城片區控規中有3664車位主要為旅游服務,不參與其它片區指標平衡,二次缺口實為18776個,本次規劃主要利用中心城區規劃綠地建設地下停車場共41座,泊位19873個,總量上基本補齊缺口。部分片區自身仍有少量缺口,可以結合未來建設發展的實際情況,通過兼容性停車場、彈性停車場和機械立體停車等方式予以補充。
4.2? 路外公共停車分類管控方案
(1)社會公共停車場分類方案。為了提高規劃公共停車場方案的可實施性、規劃管理的可操作性,體現規劃的動態機制,本次規劃社會公共停車場布局按照用地控制分為控制性、兼容性、彈性三類。
公共停車場規劃布局要能夠適應城市建設的不確定性、停車需求的復雜性以及城市機動車擁有定量預測與實際發展可能的偏差引起的停車需求的波動,基于上述思想、考慮規劃管理的可操作性,本次規劃公共停車場布局按照控制性布局和彈性布局進行分類。這種采用不同彈性程度的布局方法,能夠做到宏觀與微觀結合,剛性和彈性并舉,規劃成果中既有必須執行的明確內容,又有城市停車發展的彈性空間。避免規劃方案過于偏重剛性或彈性的偏頗。能夠較好地解決城市不同區域、不同建設開發進程中的停車問題,保持動態、滾動的科學態度,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和城市停車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標。
(2)控制性停車場的剛性控制。控制性停車場:是指控規用地性質為停車場用地。此類停車場的用地位置和用地規模嚴格予以保障,原則上不得更改,在本次規劃布局中對停車場泊位數量和形式基本確定。每個控制性點均需充分考慮停車需求、建設規模、征地范圍、資金投入產出以及實施效果。控制性停車場主要分布在機動車停車設施供需矛盾集中、車輛停放混亂的地區,以及為未來城市的停車需求預留空間的地區。
(3)兼容性停車場的復合使用。兼容性停車場:是指用地性質為非停車場用地、但屬于政府控制的用地(如S1、S2、G、T、市屬行政辦公用地等)。此類停車場的用地位置基本確定,此類停車場一經確定,原則上不得更改。在本次規劃布局中確定停車場泊位量,用地規模和開發形式可靈活變動。出于節地考慮,此類停車場采用用地高度復合形式,和城市公共用地(如公共綠地、公園、廣場)和交通設施用地(公交場站、長途客運站)結合,建設一定規模的公共停車泊位。
(4)彈性停車場的優化補充。彈性停車場:是指上述兩類未涵蓋的用地,此類停車場建設易吸引社會投資且效果明顯,停車場布局規模可結合各片區二次缺口規模進行確定,其停車規模和開發形式可靈活變動。
針對現狀公共設施配建車位不足,且不具備補足條件的情況,應結合周邊地塊開發,通過超標準配建停車場,滿足片區停車需求。
(5)其它方案。在對現狀和控規停車場的剛性控制和實施兼容性停車場、彈性停車場的補充機制同時,鼓勵在海港區中心片區、西部片區和西港片區等公共停車二次缺口嚴重且建設空間十分緊張區域,建設機械停車、停車樓等立體停車設施,可以政府投資與社會投資相結合,也可由社會投資為主,政府給予政策支持。
規劃中心城區路外公共停車供應目標為54268個,其中,保留現狀泊位5853個,占目標泊位數的10.8%,規劃新增泊位33300個,約占目標泊位數的61.4%,其余通過結合綠地建設地下停車場進行了二次缺口補充。
5? 公共停車場充電設施建設要求
按照《秦皇島市濱海地區加油加氣站及充電設施布局規劃(2016~2020)》要求:社會公共停車場不低于有效車位的10%安裝充電樁。中心城區范圍內,旅游景點周邊公共停車場要適度提高充電莊安裝比例。
6? 結語
本文主要探討了停車場規劃,停車設施按停車設施的建設類型來劃分,可分為建筑物配建停車場、城市公共停車場、路內停車位三類。城市公共停車場是指位于道路紅線以外、面向公眾服務的供機動車停放的停車場。本次專項規劃,是結合秦皇島市中心城區的實際情況而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