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 王博


摘要:數據挖掘是根據需求從大量混亂數據信息中搜索、尋找數據信息的過程,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這項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軟件工程開發、企業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領域。在新形勢下,受到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的影響,軟件工程發展迅速,在軟件開發中,應用數據挖掘技術,可提升工作效率,節省人力和時間成本,而且,軟件工程的進步,推動數據挖掘技朝著自動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二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
關鍵詞:數據挖掘;驅動;軟件工程;發展
所謂數據挖掘,是指目的性從大量數據中搜索、尋找數據信息的過程,在這項技術中,需將驗證驅動法作用于數據中,并默認想要搜尋的信息是存在的。從目前社會的發展形勢來看,數據挖掘技術在軟件工程中的重要性會越來越高,而且,隨著軟件工程的發展,這項技術會逐步朝著自動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1.數據挖掘概述
數據挖掘是從數量大、種類繁雜的海量數據資源中,根據需求尋找相對應數據信息的過程。數據挖掘是按照業務需求理解、數據理解、數據搜集、建模、模型測評、部署的流程展開的,而且這一流程是迭代式進行的。在這項技術中,工作人員會將分類后的幾個樣本作為模板,來制作模型,并將未分類數據按照規定數目進行分類,建模后,進行數據挖掘,分類輸出值是非連續的,然后,再尋找不同數據間的聯系,對數據進行分組,將相似數據分在同一組。
基于數據挖掘的技術優勢,以及軟件工程開發、企業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在數據處理上的需求,這項技術在上述領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信息爆炸的現階段,單純依靠人工進行數據的采集、整理、分析,工作效率高,且工作質量得不到保障,而依靠數據挖掘從海量混亂信息中尋找所需求的信息,可大大提升工作成效,節省大量的人力、時間成本,這對于提升社會生產效益有著積極意義。
數據挖掘流程大致如下:
數據挖掘是一項較為先進的技術,國外對于這項技術的研究起步較早,最初將之應用于人工智能領域。不過,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目前這項技術已經被應用于軟件工程、金融、保險、零售、財務信息處理等各個領域。基于科技水平的差異,我國對于數據挖掘的研究比國外晚了很多年,所以,理論研究基礎薄弱,技術體系相較不完善。在近些年,受到計算機技術、數據庫技術、信息技術發展的推動,我國在數據挖掘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十足的進展,有關于這項技術的論文數量顯著增加,論文引用次數大幅增長,這促進了數據挖掘在我國工業生產、公共管理等領域的應用。基于數據挖掘的重要性,國家對于這項技術研發的重視度較高,也投入了較大的資金,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仍然遇到了不少的阻礙,比如說無統一評測標準等,仍需進一步解決。
2.現代數據挖掘驅動的軟件工程發展
軟件開發是一個如同循序漸進的過程,包括設計、運行、維護等多道工序。在軟件工程開發時,工作流程如下: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軟件工程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而大數據時代的進入,則預示著數據挖掘的重要性會越來越高。目前,人們所使用的計算機、智能手機軟件中,有不少都需要用到數據挖掘技術,比如說百度、360瀏覽器、知網、淘寶等,這些軟件能夠根據用戶的個人信息、瀏覽記錄等,為其推送相關內容,這樣能夠讓用戶在短時間內迅速查找到所需信息,提升人們的生活效率。
在軟件工程開發過程中,迭代式循環會產生大量運行數據,儲存在軟件工程數據庫中,如果硬要數據挖掘技術,能夠充分高效地利用上述信息,為軟件開發人員提供精準的信息支持,從而提升軟件開發效率。目前,數據挖掘技術包含關聯技術、聚類技術、人工神經網絡等技術類型,在軟件工程中,被應用于以下幾個方面:
①檢查漏洞。數據挖掘技術能夠在短時間內進行漏洞檢查,將相關數據進行整合分析,提供給軟件開發人員,讓其明確軟件設計中的不足,再按照客戶需求進行修改;
②執行記錄。數據挖掘技術能夠記錄軟件程序的執行路徑,加以分析,尋找相關聯的代碼關系,進行跟蹤與檢驗,這樣能夠利用數據的相關性進行編程,提升工作效率。
3.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智能手機、計算機等移動終端逐步普及,為軟件工程的發展提供了推廣基礎。數據挖掘技術是軟件工程領域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項技術,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這項技術的重要性愈發重要,所以,從發展角度來看,現代數據挖掘驅動的軟件工程發展前景是較為廣闊的。
參考文獻:
[1]喬偉軒.淺析現代數據挖掘驅動的軟件工程發展[J].中國新通信,2018,20(24):154.
[2]李曉晨. 面向軟件倉庫挖掘的數據驅動特征構建方法[D].大連理工大學,2015.
[3]喬偉軒.淺析現代數據挖掘驅動的軟件工程發展[J].中國新通信,2018,20(24):154.
[4]劉芬.數據挖掘在中國的現狀和發展研究[J].山東工業技術,2018(17):123.
[5]黃鋒.軟件工程數據挖掘的發展趨勢[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21):165.
[6]謝怡文.探討數據挖掘技術的研究現狀及發展方向[J].通訊世界,2016(17):30.
作者簡介:
王廷(1996—).男.漢族.福建省福州市.本科.研究方向:軟件工程
王博(1995—).男.漢族.陜西省西安市.本科.研究方向:應用物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