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翰彪

摘要:隨著城市供水規模的不斷擴大,沿用傳統的供水運營模式,已不能有效地解決和處理當今供水運營管理中出現的日益突出的問題,供水企業生產經營的風險也隨之增大。城市供水從出廠到用戶的供銷過程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有相當比例不應出現的水量損失,造成大量的寶貴水資源浪費,嚴重地影響著供水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本論文對供水分區計量進行簡要分析,提出了標準化在計量儀表管理中的應用措施,希望能夠為供水企業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關鍵詞:標準化;計量儀表管理;應用
1供水分區計量
1.1管理分區
管理分區是將大的管網治理任務和目標進行分解。在對管理分區進行漏損診斷和治理時,如果操作性不強,較小的暗漏不容易被發現,可以對該管理分區進一步細分,之后再診斷和治理,逐步實現階段性的治理目標。
1.2管網區域劃分
在分區范圍內,收集管網地理信息數據、營業收費數據、維修記錄、壓力、流量情況、組織架構和人員配置情況等,另外還有用戶用水性質及居民戶數、企業及工商戶數量、規模、供水范圍,對管網區域初步劃分。
1.3現場調查
根據分區開展計劃,現場考察分區邊界位置,收集數據,評估閥門和水表的狀況;能發現重要的不準確的記錄,得到圖紙上沒有記錄的重要信息(如管網交叉和無記錄在案的閥門);核實多路進水,影響夜間流量的非居民用戶用水情況等。
1.4安裝
現場對流量計,壓力表,采集器進行安裝和調試,同時對參數和網絡調試。
1.5夜間用水情況調查
分區的夜間用量和流量是最能反映管網真實漏損的指標,夜間用量通常由3部分組成,可檢測到的漏損(暗漏和明漏)、不可檢測到的漏損(背景漏損)以及用戶夜間用水。通過對區域夜間小流量進行采集監控來評估管網泄露水平,但是區域內夜間用水大戶是干擾數據分析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對這些用水大戶進行調研統計,這些夜間用水大戶是升級改造的首選重點客戶。
1.6結算表與區域對應關系統計
每一個區域的產銷差=(供水量-用水量)/供水量。區域的供水量在系統中能夠自動采集和計算,但是用水量大多是用戶安裝的機械表統計的,所以要想統計每一個區域的產銷差數據,就必須將結算表與區域的對應關系進行統計。
1.7表計校驗和數據對接
在進行分區計量管理之前,在水廠出口和管網上可能存在一些已經安裝的計量點,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驗證這些表計是否穩定,是否滿足精度要求,是否能夠提供數據統計分析的基礎數據。一般要對這些表計進行校驗。符合分區管理要求的表計,對接方式視具體情況而定。
1.8總分表對比試驗
對于獨立計量分區,同一時間范圍內總表計量水量和分表水量累積和應該基本相等,但實際上總表水量會與分表計量水量和有一個偏差,《城鎮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及評定標準》中給出樓棟總表與戶表對比偏差8%的參考值,這個僅僅是一個參考,所以建議找一個比較典型的小區(考慮管道材質,人口數量,表計類型等情況)實際測試得出參考數值。
1.9加強管理
要建立或者完善產銷差核定制度、營業抄表制度、數據管理制度、維修管理制度。不斷完善管理流程。對每一個分區進行考核管理,逐步降低管網漏損率。成立分區計量項目管理小組,負責制定相關制度,應具有協調組織、項目實施、數據核算和管理,人員考核等的權利和義務。
2標準化在計量儀表管理中的應用
2.1選擇標準的計量儀表
準確的測量儀表是提升計量準確性的重要基礎,供水企業要盡量選擇標準計量設備,由于在進行供水輸送的過程中供水流量大小不易控制,而標準計量設備的量程最為嚴格。工作人員只需根據供水流量的實際變化情況使用具有較寬量程的流量計進行測量。因此,供水企業必須對供水計量儀表的選取給予足夠的重視,一旦供水計量儀表存在較大的誤差就會對供水控制造成非常嚴重的不利影響,甚至還會造成反作用。隨著科學發展不斷進步,越來越多先進的計量儀表被應用到社會生產中,未來一定會產生有效的測量儀表將供水計量誤差控制在最低的范圍內。
2.2加大對供水計量儀器裝置的安裝研究力度
在供水計量儀表的安裝中,供水企業要安排具有專業技能的工作人員使用正確的供水儀表安裝方法再結合供水輸送的實際需求進行供水儀表的安裝工作。如果安裝過程存在問題也會造成供水輸差問題,即使供水測量儀質量合格,但安裝的過程中由于工作人員失誤造成線路破損或感應電極磨損問題,就會造成較大的測量誤差,由此可以看出正確供水計量儀器裝置方法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供水企業必須加大對安裝供水計量儀器裝置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還要安排專業的工作人員對供水計量儀器裝置進行后期維護,只有這樣才能將有效緩解供水輸差問題,保證供水企業的經濟利益。
2.3加強儀表檔案式管理,提高計量準確性
注重各部門配合以及結合現場需求、安裝工藝標準對計量儀表進行合理管理,根據相關標準及現場情況更換儀表,從而控制不合理儀表使用,同時建立完善計量儀表檔案,做到專人負責,提高計量管理水平。對計量儀表管理中各種記錄、使用說明書、檢定證書、圖紙資料等建立臺賬,并進行動態的檔案式管理,隨時補充更新數據,保證資料的準確性便于綜合性的分析。
2.4突出安全操作規程,促進安全生產
技術標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安全操作規程,嚴格執行各項計量儀表標準,約束自身行為,通過安全操作標準化,對危險因素進行識別、評估、制定相應三違防范措施,使隱患排查工作制度化、常態化。以管理標準為基礎,加強標準的實施。提高管理標準化的實施,既要加強標準的宣貫,也要加強生產過程中有效標準的實施。依據廠標準目錄,制定標準化工作計劃以及執行情況。制定標準工作計劃及標準監督檢查細則,總分考慮管理過程中存在標準化的各個方面問題,加強對基層崗位員工標準檢查力度,用標準來提高員工實際操作水平,對執行標準不合格員工,采取再培訓方式,強制掌握標準化操作,從而提高員工的標準化能力,使之標準化與管理融合一體。
結語
標準化工作是現代企業管理工作之一,它真正意義在于規范人的行為,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工作,它強化了計量體系的工作,有了好的制度和規范,不等于工作有好的結果,標準化管理工作必須有監督程序,把工作落到實處,這樣才能形成持續改進的機制,從而使標準化工作進一步規范化和標準化,使計量儀表管理標準化管理體系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羅路明.淺議標準化方法對計量檢測過程的質量控制[J].計量與測試技術,2018,45(02):80-83.
[2]周瑩瑩,徐非,楊坤,徐鋼,韓冰.供水管網分區計量管理[J].凈水技術,2017,36(S2):128-131.
[3]陳書云.淺談供水管網分區計量管理技術與應用[J].凈水技術,2017,36(07):101-104+108.
[4]張譯文.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分區裝表計量技術和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