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維豪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教育事業運用的教育資源也越來越豐富,給教育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方便,也使教育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近些年我國重點大學錄取的學生中農村學生的比例越來越小。近30年中,我國農村籍的大學生在總的大學生人數的比例中下降了一半以上。尤其是重點大學中的農村籍大學生比例下降更明顯。為此,本文主要闡述造成農村籍學子重點大學錄取率下降的原因,使教育部門和社會重視這一問題,更平穩和諧的發展教育事業。
關鍵詞:農村籍學子;重點大學錄取率;降低原因
一、重點高校農村籍大學生比例下降的原因
(一)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差距越來越大
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隨著貧富差距的拉大,城市與農村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教育事業中,師資團隊是教育工作的核心部分。農村的教師資源與大城市的教師資源也存在不同,很多學歷高、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會因生活的原因去更好的城市發展,尋找更多的發展機會。而且在農村進行教育工作的教師其中一部分教學水平沒有大城市的教學水平高,造成農村的學生得不到更好的受教育的機會。再加上農村的教學設施與城市的教學設施也存在差異,那么學生在學校沒有更好的發展空間,使學生少了繼續進步的機會。
另外,教育改革的實施也一般由城市向農村開始發展,那么一些好的改革措施在城市已經普及開來,農村的很多學校還沒有開始實施,使得農村的教育理念落后,影響了學生的發展。造成農村教育方式的滯后性。發展水平高的城市中,人文資源與經濟資源的利用都相對完善,學生在不同的環境下生長自然會受到不同環境文化的熏陶,相對來說,城市的孩子眼界更開闊,進步的機會也越多。尤其大城市是人才與經濟匯聚的地方,獲取信息的機會更多,很多知識都是超脫于課堂來獲取,因此他們受到的教育會更加全面。重點大學所錄取的,一定是那些知識廣博、全面,眼界開闊的學生。而農村的孩子生活的環境信息相對閉塞,獲取新信息的機會很少并且發展的機會也少,即便很多農村的學生具備很好的天份或者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但是因為缺少機會而不能發揮出自己的才能,最后使這些找不到發展機會的學生被埋沒。
(二)重點大學的招生制度不利于農村籍學生錄取
重點大學的招生制度是降低農村學生錄取率的重要原因。重點大學大都設立在經濟發展比較靠前的大城市,尤其北京市是重點大學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很多外地的學生要想考上北京市的重點大學的難度是非常大的,而持有北京市戶口的學生相對來說考入這些大學就會容易一些。北京市的重點大學把更多的機會留給當地的學生,只有一小部分名額留給其他城市的學生,那么其他外省的學生想要考入北京的大學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另外,重點高校自主招生計劃主要針對省級示范性高中招生,這些高中的生源仍以城市為主體,這種招生制度無形中會導致重點高校農村生源少,加劇了重點高校農村生源比重下降的現象。其次,我國很多重點高校集中于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因此上大學的成本遠遠高于在中小城市,這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村考生進入重點高校產生阻力作用。
(三)農村家庭平均收入低
農村家庭人均收入只有城市家庭人均收入的1/3左右,且收入差距仍在繼續擴大,農村家庭學生更加關注上大學的成本問題,一般會選擇學費低廉的師范農林院校。那些家庭條件還可以的家庭或者愿意將孩子的學業放在第一位的家庭,愿意很早就讓學生去大城市學習,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選擇這種方式教育自己孩子的家長,他們都是普通人。因此,很多農村學子只能在離自己不遠的城市和消費水平低的城市進行自己的學業,從而導致重點大學的農村籍生源降低。再者,農村學生對信息的搜集能力不如城市學生,最新信息來源途徑窄,難以獲取詳細的招生考試相關信息。這在填報高考志愿時表現最為明顯,農村學生填報志愿時一般不會去認真關注所報學校的具體情況,只能根據他人給予的經驗,參考往年的基本錄取情況填報志愿。然而,城市學生在這方面明顯有很大優勢,他們往往會通過多種方式仔細理解填報院校的具體信息甚至能親自去參觀。
(四)農村家庭不夠重視孩子的學業培養
自古有一句“百無一用是書生”。雖然這句話說得很不科學,但是很多農村家庭不夠重視孩子的學業培養。他們很多家長對學習的認識帶有偏見,認為學習是為了賺更多的錢,將上大學看做一件很功利的事情。若不能夠因上大學而獲取更多經濟收入就會認為上大學沒有用。很多家長并不給自己的孩子繼續發展的機會,很早的就輟學回家務工。這也造成年級越高,班級中的人數就越少。
很多家長因為自己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給予自己孩子學業上的幫助就很少,農村家庭的孩子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的獲取更多的知識。與城市的孩子相比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夠獲得相同的回報,那么很多學生在這條艱難的路上需要更堅韌的耐心,而有些學生忍受不了那么大的壓力,最后與那些重點大學失之交臂。
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重點大學農村籍學生比例下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由社會、家庭、個人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現在的結果。要改善這一現狀需要社會、學校等共同的努力。只有平衡農村與城市學生在重點大學的比例才有利于社會的平穩發展,因此,我們要重視上述問題,尋找更好的解決策略,來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
參考文獻:
[1]王正惠,蔣平.高考“棄考”之剖析:教育公平的現實困境與價值訴求[J].教育學術月刊,2009(9):45-48.
[2]吳克明,盧同慶.農村籍大學生比例下降現象探究:城鄉比較的視角[J].現代大學教育,2013(1):22.
[3]吳克明,盧同慶.農村籍大學生比例下降現象探究:城鄉比較的視角[J].現代大學教育,2013(01):27-32+117.
[4]王德彬.重點高校農村生源比重下降的原因探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25(12):20-21.
[5]任雪麗.從農村籍大學生就業問題看教育資源失衡及后果[J].繼續教育研究,2012(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