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玲



【摘?要】 目的: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在白內障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72例白內障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8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臨床護理路徑,對兩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5.3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91%,相對比,P<0.05(χ2=13.0972)。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8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09%,相對比,P<0.05(χ2=9.3782)。結論:給予白內障患者臨床護理路徑,利于術后患眼視力恢復,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應用。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白內障;護理療效
多種原因可致白內障,如老化、外傷、免疫與代謝異常等,該疾病會使患眼視力進行性下降,不進行干預有致盲的可能。對于該疾病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但多數患者對手術治療不了解,極易出現不良情緒,如緊張、恐懼等;而在術后出現并發癥的可能較大,如術后感染、頭痛、眼痛等,增加患者痛苦[1-3]。因而需積極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筆者現選擇本院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72例白內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72例白內障患者,共196只患眼,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86例。對照組,男45例(53只患眼),女41例(49只患眼),年齡為57~71歲,平均年齡為(67.33±4.72)歲,術前視力0.06~0.40;觀察組,男47例(51只患眼),女39例(43只患眼),年齡為58~73歲,平均年齡為(68.38±4.97)歲,術前視力0.02~0.40。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觀察組給予臨床護理路徑,具體如下。
1.2.1?常規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評估其心理、身體狀況,對其病情狀況進行動態觀察,如呼吸頻率、各項生命體征等。
1.2.2?臨床護理路徑?建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招募科室護理人員,選護士長為組長;制定良好的臨床護理路徑表,護士長可定期召開小組討論會,在會議中,要鼓勵組員積極發言,查閱相關資料,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4]。
1.2.3?心理護理?患者入院后,由于擔心病情會出現焦躁不安的現象,加上在不熟悉的環境下居住,會使其心理負擔加重。護理人員要做好與患者的溝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做好疏導;在溝通過程中要尊重患者的意愿,對其提出的疑慮耐心回答;為使患者更快的適應環境,使其排斥、消極心理消除,護理人員可帶領他們對病房及周圍環境進行參觀。
1.2.4?術前、術中護理?1)對于白內障患者而言,較為有效的處理方法是手術治療。在進行手術前,護理人員要做好相關準備。多數患者擔心手術會出現不良反應,有緊張、恐懼等心理,護理人員要告知其手術的過程及步驟,并將不良反應提前告知,使其有一個心理準備;并告知他們此類技術較為成熟,其術后出現不良反應的幾率很小,要相信主治醫師的能力,以積極的心態面對。2)為減少患者術中所用時間,護理人員要告知其維持正確的姿勢,并對術前相關儀器進行調整[5-8];為預防感染的發生,使手術在無菌條件下進行,要將手術室消毒、滅菌工作做好;在進行麻醉時護理人員要做好與患者的溝通,使其緊張、不安情緒消除,并囑他們如有不適及時告知。
1.2.5?術后護理?1)手術結束后,為避免術后感染的發生,要做好眼部的護理,保持其清潔,并對眼部進行密切觀察,如出現紅腫、分泌物及雜質等,需及時進行處理;2)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并將不良反應提前告知;及時疏導其出現的不良情緒,并做好與家屬的溝通,使其重視患者的病情,并做好相關護理。
1.2.6?出院指導?患者在出院前要做各項檢查以明確身體恢復情況,護理人員可協助患者進行;告知患者及家屬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并將與疾病相關的藥物、設備等提供給患者;為加快眼部康復,可對其進行健康指導,如術后不可用藥過度,不可做搖頭、揉眼動作,院外規律服藥,并告知其復查時間,即術后1周。
1.3?觀察指標
1)兩組術后視力恢復情況、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對比;2)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3)焦慮、憂郁評分,分別采用SAS、SDS自評表。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7.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以率進行描述,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護理評價分析結果
由表1可知,術后兩組視力值對比有明顯差異(P<0.05),表現為觀察組視力提高明顯;兩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對比,差異明顯(P<0.05)。
2.2?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5.3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91%,相對比,P<0.05。
2.3?兩組術后SAS、SDS評分對比
兩組術后SAS、SDS評分對比,差異明顯(P<0.05),體現為觀察組評分均較低。
2.4?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有2例(2.33%)出現頭痛,3例(3.49%)出現眼球頭痛;對照組有8例(9.30%)出現頭痛,11例(12.79%)出現眼球頭痛。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81%,明顯低于對照組22.09%,相對比,P<0.05(χ2=9.3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