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衛
摘要:隨著林業生產外包經營現象日趨明顯,國有林場多數林業項目通過招投標或委托代理招標方式外包給生產經營單位,給國有林場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問題、新思路。本文擬對這一外包關系安全管理問題探討交流。
關鍵詞:國有林場;外包生產存在安全問題與對策
國有林場林業生產外包的種類有很多,最常見的四種外包現象一是營林生產項目外包作業,二是木材生產項目外包作業,三是外聘人員森林管護,四是林地、土地、房屋等出租出借外包經營管理。本文主要針對林業生產項目這一外包關系安全管理問題探討交流。
一、外包林業生產存在的安全問題
1、外包生產關系中安全資質情況復雜。
(1)競標人的安全生產資質情況難以辨識。林業生產外包有別于工程類發包,競標時投標人是否具備安全生產資質條件,投標時很難審查落實,經營管理與安全管理矛盾事前難以統一,對后期的安全生產管理埋下隱患。
(2)林業法人資質單位注冊情況與實質不符。多數注冊的林業法人資質單位注冊資金不實,實為空殼皮包公司,一但出現安全責任事故公司無力賠償,勢必影響發包單位。
2、外包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意識不強。
(1)從業者的安全技能和意識差。林業生產大部分是野外露天作業,零散且具有區域性特點,路隘林深苔滑,作業環境較為惡劣,特別是木材生產采伐作業,危險系數高,造成安全事故的隱患概率大,需要外包生產經營單位具有較高的安全生產管控能力。
(2)外包生產經營單位的僥幸心理。在當前“要我安全”的高壓態勢下,安全工作雖有進展,但外包生產經營單位常出于成本利潤考慮,總是該安全投入的不投入,自我反省的安全敏感度不高,未能采取足夠的安全防范措施。
3、發包單位安全監管不嚴。
(1)安全監管滯留在形式上。安全管理上到各級部門領導、下至各級管理人員,看似很重視很到位,實質都是在文件、口頭上紙上談兵,沒有很好地落實到企業或基層管理上。
(2)不嚴格執行《安全生產法》。外包單位經常習慣性違章,如作業安全生產間距不夠、上下重疊作業、不正確穿戴勞保用品、使用無證油鋸手、運輸車輛行駛證過期末年檢等等,導致違章行為屢屢不能根治,制度或合同的規定條款成了擺設。
二、加強林業外包生產安全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1、秉持“兩個絕不能托付”的安全生產工作理念
安全生產工作是個系統復雜工程,涉及面廣。就當前安全生產工作形勢而言,歸根到底,安全生產依賴于層層托付的可靠性。
(1)找到“可以托付的人”。安全生產從林場層面說,必須選用有擔當、能負責、敢負責、法治觀念強、專業業務精的人至相應崗位,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才能穩步推進,安全風險才能有效遏制。
(2)保持安全生產工作的高壓態勢。現階段指望人人自覺以“安全標準”抉擇做出正確的安全行為并不現實,要實現“我要安全”的工作態勢,需要內外因的共同作用,通過高壓的政治態勢及嚴苛的考核、問責、市場準入等機制,讓管理者始終保持工作的熱情和力度,讓生產者不敢不能忽視安全,才能使各級各層級人員真正行動起來,負起相應的安全生產職責,并持之以恒。
2、加強安全誠信建設
(1)逐級開展安全承諾。不僅要在監管單位內部逐級開展安全承諾活動,也要在被監管單位逐級開展安全承諾活動;開展安全承諾不能停留在形式上,應落實到工作行動上。對照各自崗位職責,落實好領導干部及各科室(站)、外包生產經營單位及班組責任部門任務分解表,履行書面或正式的安全承諾簽字儀式。另外積極接受地方安監部門或上級業務部門的監督,創造良好的外部誠信監督管理環境。
(2)建立安全誠信業績檔案。一是推行轄區內林業生產準入機制,規范林業生產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嚴格林業生產準入條件,安全生產資質審查和招投標資格認定,從源頭預防安全風險。二是要根據外包經營單位近年來的生產安全業績檔案及財務運行情況作出客觀評價,計算累積的誠信積分。三是對當年林業生產作業項目過程,通過對施工管理人員,單位作業人員的備案登記、培訓教育、工傷保險、違章作業、隱患整改等情況進行年度統計,建立外包生產經營單位的生產質量、進度、安全管理業績檔案,對過程進行事中記錄管理。
3、加強外包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監管。
安全就像下棋,棋盤上的每個子,每個點都必須關注,所謂“一崗雙責、黨政同責、齊抓共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
(1)落實安全監管責任制。以明責、考責、問責的思路,推動各自做好各自層級的安全監管工作。如:①外包隊伍進入作業現場前,發包單位生產部門交代清楚作業區域范圍和安全注意事項,特殊地段或重點區域共同現場勘查和安全技術交底,以書面文字形式記錄在案并要求對方確認了解。②作業時,業務、施工、安全管理人員要協助安全培訓、技術交底、宣傳法律法規,辦理工傷保險,發放必備的勞保用品和藥品。③作業過程中,業務、施工、管理人員要加強安全生產檢查和技術指導。④施工人員做好日常當班作業區域的施工質量、進度、隱患排查、檢查整改落實文字記錄。⑤管理考核部門落實安全監管責任的考核與獎懲。
(2)建立“生人文化”,嚴格安全監管執法。“行罰,重其輕者,輕者不至,重者不來,此謂以刑去刑,刑法事成”(《商君書·禁令》)。安全監管一要拋棄“熟人文化、建立“生人文化”。抹開“情面關”,違章行為有情可原、不敢管、不想管、老好好,一來二去就養成了蔑視制度、輕視規則的惡習,小錯就可能導致大錯的發生;鐵面無情,敢抓敢管,嚴格制度管理,員工就不敢有怠慢、僥幸心理,就能更好地創造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改變陋習。二要規章制度執行嚴而有度,獎罰分明。安全規章制度是安全法律法規和安全技術標準的細化,執行不嚴或者不執行,安全管理就是一句空話,罰就要罰到有切膚之痛,熟人面前下得了狠心,讓其不能有懈怠、不敢懈怠。
4、強化安全檢查和教育培訓。
安全管理是所有經營和作業的核心,安全的關鍵在于提高員工的安全行為,使之保持持之以恒的警覺狀態,為此安全管理人員必須要有過硬的知識底蘊。
(1)突出教育層次,有針對地開展安全培訓教育。對外包單位主要負責人注重綜合管理素質的提高,采用約談,集中開安全座談會議、納入一年一度本級單位安全月脫產集中安全培訓等形式;對從業人員注重安全技術知識的普及和安全意識的提高,采用督促外包生產經營單位開展崗前培訓教育,發包方深入作業現場實況進行人員登記培訓、技術交底、安全注意事項告知,散發安全生產宣傳單、安全知識手冊,使員工看得見、摸得著,直接感受得到,這比別的方法效果更顯著。
(2)監督檢查中落實再培訓教育。深入林區一線作業現場,掌握作業場所或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護措施、應急措施等,認真監督檢查。注重從細節中發現問題,從現場施工管理過程中發現問題,相互提示、及時整改、互相促進,幫助查找原因,隱患限期整改,完善措施,實現安全生產過程中的再教育培訓,以三定三不準原則,即定措施、定時間、定人員,凡是自己能解決的,班組不推給科室(站),科室(站)不推給安全辦,安全辦不推給安委會,構建隱患排查的預防工作機制,真正將“安全人人抓,幸福千萬家”安全理念,落實到了基層。
參考文獻:
[1]牛文靜 探討安全文化建設在企業安全管理中的運用 建筑工程與設計 2018.
[2]孫平 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思考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3.
[3]孫寶銀 堅持安全生產與細節落實的體會與思考 林業勞動安全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