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佳莉
摘要:本文從我國現階段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的金融市場發展趨勢出發,研究了移動金融市場的普遍性、實時性和社會性等特點,探索了關于商業銀行發展移動金融服務的五點建議:順應移動金融市場發展趨勢、建立差異化發展模式、維護大數據管理、鞏固移動金融安全技術和建立移動金融顧問模式。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絡時代;商業銀行;移動金融服務
引言:
目前,移動金融服務,由移動互聯網技術和金融產業的深度整合形成,成為了一種新興的商業形式,是金融行業中最受關注的創新且發展迅速。在當前移動互聯網的背景下,特別迫切需要分析商業銀行的移動金融服務的發展策略。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及其與金融行業的加速整合,移動金融已成為行業多方關注的熱點問題。移動金融開拓了金融服務的范圍,開創了商業銀行服務的新領域,并呈現了與傳統金額服務不同的諸多特征與前景。
1簡述移動金融市場未來發展趨勢
2017年,移動金融市場中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達到102.1億元,增長迅速,同比上漲73.6%。在移動互聯背景下,從PC端轉向移動端的消費者數量顯著提升。2018年,國內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超過了150萬億元的交易規模,同比增長68%。而關于商業銀行,以中國最大經濟中心城市之一的上海為例,早在2015年底,在上海市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管轄的21家中外合資法人銀行中,開展企業網上銀行業務的就已有19家,開展個人網上銀行業務的10家,開展手機銀行業務的7家。手機銀行交易金額和筆數也顯著提升的同時,移動金額市場渠道覆蓋面也相當廣泛。經過了三年多的發展,移動金融市場的發展態勢已相當良好。截至2018年底,手機網民占全國網民總數的比較已高達98.3%,移動互聯網已成為助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力量。移動金額市場支持營銷決策分析和數據采集,將在保護大數據訪問平臺的基礎上,關注消費者關系維護平臺、自動化客戶服務平臺、云數據推送平臺等管理運用,通過大數據信息的詳細研究比對,快速構建用戶畫像,強化云技術的網絡信息分析與營銷。
2商業銀行移動金融服務的機遇與挑戰
2.1移動金融發展政策下支持金融機構
從政策方面,2014年國家關于金融服務發展意見政策的出臺,表明政府支持農村移動金額服務。同年4月,國家又頒布《移動支付服務發展指令》。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了工業互聯網、電子商務和在線金融的健康發展。從行業監管的角度,2013年10月搭建國家移動金融安全互信平臺,在深圳、合肥、寧波等多地逐步打造移動金融服務的應用試點。在移動互聯政策的背景下,網絡化、自由化和共享化的理念引發了對移動支付和移動融資的亟待需求。
2.2移動金融市場的發展給金融機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競爭
首先,非金融企業具有優勢地位。互聯網關于個人的移動支金融服務正在形成,如支付寶和微信錢包等,從簡潔的支付手段轉向到以提供服務為主導的消費形式。其次,流動性金融嚴重影響著傳統銀行業務的規模。由于傳統線下的終端市場已趨于飽和,在移動互聯大背景下,第三方移動金融機構不斷開發市場占有率,積極拓展新的核心業務。最后,移動金融提供的產品同質化競爭加劇。商業銀行金融產品服務的創新力度不足,在手機APP、銀行終端和金融網站的整合方面進展緩慢,同時金融產品創新的專利權保護意識不強。
2.3移動金融模式的異化帶來的具體問題
由于我國金融發展環境的具體性和特定性,互聯網融資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歐洲等發達國家已經開發了P2P網絡貸款,其風險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而且由于國外的操作方式相對獨特,他們的優勢更加明顯。相比之下,中國在線貸款平臺已經開發出各種復雜的衍生品,以開發客戶和促進融資為目的。網絡金融模式的異化導致了其產品和運營方式的復雜性和風險性。與此同時,消費者對金融產品的法律內容不太了解,消費者維權也更加困難。
3商業銀行發展移動金融服務的應對策略
3.1順應移動金融市場發展趨勢
面對日益激烈的經濟競爭,商業銀行必須從相關機制管理角度出發,精簡和加速移動金融結構的建設,建立順應市場的客戶調整機制,加強資源整合,提高管理效率,以移動金融為主導推動移動金融產品的全面協調與實施。與此同時,參照相關IT企業的商業形式,建立專門的業務小組,加強團隊建設,努力創造前期、中期和后期一條龍服務的水平。為了快速開發產品、滿足市場需求、保證產品實時更新及長期維護客戶關系,商業銀行應建立了一個專門的“管理和運營業務”團隊。
3.2建立差異化發展模式
加快差異化發展模式應從客戶角度出發。首先,加強移動互聯網、語音識別等大型云數據的特征和定位服務。關于新興技術的研究強度,從簡單的支付手段到以服務為中心形式的移動支付應該得到支持。其次,加強手機近距離支付力度。順應行業發展潮流,創造平臺TSM自動化,加快各種模式的創新應用,諸如專用的SD卡和SIM卡等。最后,豐富移動電子商務,逐漸改進開放商業消費平臺的應用,創造移動貿易的權利。推廣移動社交平臺,為銀色客戶構建互動平臺,創新短信增值服務。
3.3維護大數據管理
商業銀行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比如潛在的資源儲備、全方位金融牌照和核心客戶資源,推動數據倉庫的建設,以大數據的挖掘和分析為移動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提供技術支持。根據對大數據的詳細研究,捕獲和分析客戶的資產和交易數據,實現精準營銷。同時根據客戶日常消費行為,主動識別客戶經濟情況,追蹤客戶產品購買的歷史記錄,進行線上推薦。最后完善信用風險管理模式,通過現有的信息,解決信息不對稱和信用問題,分散風險,減少市場交易成本,擴大微型企業、中小企業、個人等,移動金融服務的覆蓋面。
3.4鞏固移動金融安全技術
第一,有必要不斷創新安全認證方法,提高安全技術認證的能力,加強安全技術手段,防止盜竊、篡改、重播和偽造。目前,商業銀行已在移動金融安全技術的領域里進行了有效的探索,成功啟動了通用K寶、U盾等跨平臺的安全認證工具。第二,維護信息系統的安全操作并為移動金融的穩定發展奠定基礎。優質的用戶體驗確保了“使用方便”,而且體現了“易于使用”。為了達到“易于使用”的目的,應該嚴格控制系統維護時間,以實現商業銀行數據信息系統的安全和穩定運作。鞏固移動金融安全技術,必須建立高度安全的基礎設施,適應移動金融業務的發展。商業銀行應建立自己的流動理財開放平臺,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同時,將平臺連接到中國人民銀行、銀聯和其他安全可靠的平臺,為商業往來的快速擴張提供新的渠道,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為移動金融服務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3.5建立移動金融顧問模式
在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領域,使消費者全面了解移動金融服務是這個階段的重中之重。現有的政策傾向于給客戶提供法律知識以及更大的信息披露,然而,基于中國金融客戶現有的知識能力和商業素養,商業銀行應建立移動金融顧問的模式。通過此種模式,客戶就可以在消費過程中向金融顧問詢問相關移動金融服務問題,并得到一些維權的建議。關于人才建設,應集聚一些有經驗的移動金額知識專業人才,也可以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律師事務所合作,雇傭法律從業者做兼職工作。這種模式可以在社區、街道等政府事業單位中應用,不僅方便了民眾,也保障了金融客戶的權益。同時,鑒于互聯網金融方便快捷、涉及面廣泛、交易金額小、程序標準化、發生糾紛率較高的特點,應建立一個更有效和低成本的互聯網金融糾紛解決機制。
參考文獻:
[1]衛海梅.我國商業銀行移動金融業務發展策略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6(7):127-128.
[2]侯曉明.移動互聯網金融服務發展趨勢及商業銀行應對策略[J].金融發展評論,2013(11):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