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
摘? ? 要:利用BIM技術建立冷水機房模型,并將模型合理拆解,出具預制加工圖由工廠進行預制構件生產,預制好的構件到施工現場后,只需要進行拼裝連接,達到了減少工序、降低工時的目的。
關鍵詞:BIM;模型拆解;機房拼裝;縮短工期
1? 前言
當前,國內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各大城市對于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要求不斷提高,建設項目投資額和建設工期在不停的壓縮。機電安裝專業作為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過程中最后的一環,是關系到能否滿足運營條件順利開通的關鍵,也是整個建設過程中工期壓力最大的專業。如何利用新工藝解決機電安裝專業施工的時間和空間問題,是城市軌道交通機電安裝行業內研究的新方向。在廣州軌道交通十三號線機電安裝項目施工過程中,我們以減少現場加工環節,縮短工期為目標,在既有BIM建模技術基礎上,總結形成了冷水機組管件裝配式施工工法,經過實際運用,具有較高的指導借鑒價值。
2? 工程概況及技術難點
2.1? 工程概況
廣州市軌道交通十三號線首期工程魚珠至象頸嶺段線路長約26.817km,均為地下線敷設方式;共設置11座車站,平均站間距約2.586km。本項目主要包括廟頭站、夏園站、南崗站及相鄰區間施工,三個車站均設置一個冷水機房。
施工內容包括機電工程(含通風空調、給排水及消防、低壓動力照明、FAS、BAS、門禁、氣體滅火七個專業),建筑裝修工程(設備區裝飾裝修工程、軌行區廣告燈箱安裝、公共區及出入口導向牌安裝、室外地面恢復工程)。
2.2? 技術特點及難點
2.2.1? 技術特點
(1)利用360全景掃描儀復測車站冷水機房土建結構,修正校核形成數字化結構模型。
(2)利用Revit軟件,綜合考慮規范要求、施工操作空間、機房設備布置、基礎布置、排水溝位置、機房管線排布、支吊架設置、整體凈高、整體觀感效果等,建立1:1精確搭建設備和管道附件等的三維模型。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對冷水機房模型進行合理拆分,利用BIM軟件導出管件預制加工圖,形成下料單交付廠家,管件加工完成后,按照裝配圖紙進行現場拼裝。
(3)根據模型拆分結果,出具各組管件加工圖、裝配圖以及總裝配圖,將最終圖紙下發到工廠技術人負責人及焊接技術人員,根據技術要求及圖紙詳細尺寸進行工廠化加工,同時按照裝配圖完成各組管件的拼裝。
(4)利用裝配式施工,實現管道與設備同步安裝或優先于設備安裝,不受常規先設備后管道安裝的影響,有效縮短機房施工工期。
2.2.2? 技術難點
(1)每組管件之間運用法蘭片連接,所以組與組之間的法蘭片孔必須一致,在下單時必須將位置、尺寸定準,廠家制作時要精確無誤,否則現場無法進行拼接。
(2)1:1精準建模基礎數據(甲供設備外形尺寸、設備基礎大小等)要準確無誤,各管件模型拆分后出具的加工圖數據要精確,避免加工廠加工的構件運輸到現場不能安裝。
3? 關鍵技術研究
3.1? 施工準備
(1)BIM建模人員和通風空調專業工程師熟悉施工圖紙,調試BIM工作站,做好前期BIM建模工作。(2)根據土建施工進度,協調好場地移交工作,確保冷水機房區域能夠更早移交于機電施工單位,進行前期測量工作。
3.2? 技術資料收集及核對
(1)利用360全景掃描儀復測車站冷水機房土建結構,修正校核形成數字化結構模型,做為后期冷水機電管線及設備建模的基礎資料;(2)為保證BIM模型與現場保持一致,滿足工廠化預制的需要。在施工準備階段,需現場測量冷水機房房間尺寸、設備基礎尺寸、冷水機組外形尺寸、冷凍冷卻泵外形尺寸,修正根據冷水機房內管線布置圖紙建立的BIM機房模型,使冷水機房模型滿足指導施工和工廠化預制的需要。
3.3? 管線深化,利用BIM技術建立1:1精準模型
在施工前期,項目部組織各專業工程師及深化設計人員根據設計圖紙、現場設備及場地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規范要求、施工操作空間、機房設備布置、基礎布置、排水溝位置、機房管線排布、支吊架設置、整體凈高、整體觀感效果等,確定最合理的機房布置方案。
根據平面圖深化結果,BIM技術人員利用Revit軟件,在建筑信息建模BIM基礎上,根據冷水機房深化設計圖紙,結合裝配式施工需要,創建標準BIM族庫,建立基于實物尺寸的冷水機房管線BIM模型。
3.4? 模型拆分,出具預制加工圖
(1)模型拆分。根據調整或修正后的最終冷水機房管線BIM模型,結合現場實際情況,根據工廠預制和材料運輸要求,綜合考慮管件運輸、吊裝、安裝、支吊架設置,例如現場預留吊裝孔洞尺寸、位置以及現場運輸路徑條件能否滿足管道分段后的吊裝、運輸,同時盡量減少管道的分段,管道分段越多,相對增加成本及后期使用隱患。
(2)出具預制加工圖。管件分段方案確定后,BIM技術人員導出各組管件分段預制加工圖、裝配圖以及總裝配圖交付工廠照圖加工及預拼裝工作,同時導出設備基礎圖、設備定位圖、機房管線定位圖、支吊架定位尺寸圖等,交付現場照圖施工。在此過程中,深化設計人員在設備基礎施工完成后,需要復核基礎尺寸、位置等,反饋到模型當中進行適當調整,然后導出設備定位圖,傳統施工模式下不需要出具設備定位圖,而工廠預制化裝配施工要求精度高,管道加工誤差一般控制在±1mm,就要求設備定位安裝非常精確,必須有圖可依。
3.5? 工廠化加工管件
按照構件加工圖,在工廠加工拼裝構件。由于冷水機房閥部件短管較多,經過推算管道和法蘭的焊接工程量占整個機房焊接工作量的60%,而此部分工作可以全部在工廠預制完成,對工人的技術水平要求較低,只需進行簡單的裝配即可,大大節省了人工成本。同時工廠預制的焊接質量良好,焊縫連續飽滿,無咬邊、氣孔、未熔合等常見的焊接質量問題,在后續的打壓試水過程中也未發現管-法蘭焊口有漏水情況。
3.6? 管件出廠,組織吊裝運輸
本項目冷水機組管件最大長度為6.2m,最大重量為350kg,屬于小型材料。待所有管件加工驗收完成后,根據現場施工條件,項目部采用汽車運輸至施工場地吊裝孔位置,利用25t汽車吊吊裝至地下車站冷水機房位置。運輸過程中為了防止管件受損或變形,項目部統一采購塑料防撞墊作為護套,進行全程保護,吊裝過程中,安排專業工程師及安全員全程旁站指揮吊裝運輸工作。
3.7? 現場拼裝
現場拼裝是冷水機組管件裝配式施工的實施階段。將工廠生產好的各組管道構件按照編號運輸至冷水機房后,按優化后的管路布置圖定位并進行現場吊裝,配合BIM模型圖進行機房管路拼裝。施工過程中只需要按照各管件編碼進行管路連接即可完成施工,極大的降低了施工難度。
4? 結論
通過分析研究,本項目在冷水機房施工過程中,BIM技術精確建立冷水機房模型,精準定位設備位置和管道標高,根據BIM模型拆分結果,出具預制加工圖由工廠進行預制管道構件生產,在管道上集成了彎頭、法蘭、溫度計、流量計等,摒棄了以往在現場人工進行開孔、焊接的不穩定因素,確保了位置準確性;同時避免現場進行焊接作業造成的污染,工廠加工一次成型能夠提高管道的質量,保障施工質量;工人現場進行施工時簡化了工序,預制好的構件到場后,只需要進行配管連接,達到了減少工序、降低工時的目的,較以往項目冷水機房施工周期約20~25天,利用裝配式冷水機房施工工藝,冷水機房施工工期降低為2天,有效縮短工期,提高施工質量,降低安全系數,改善現場施工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