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合 閆海英
摘 要:熱軋帶鋼楔形問題是熱軋帶鋼存在板形缺陷的最為主要問題之一。本文將首先分析熱軋帶鋼楔形的原因;其次根據熱軋帶鋼楔形產生的原因,通過對粗軋壓頭的基面進行修復、對粗軋弧面墊進行更換、對滑板進行打磨與更換、對粗軋力輥進行標定、統一調整生產手法這六個方面說明降低熱軋帶鋼楔形的方法。
關鍵詞:熱軋;帶鋼;楔形
前言:熱軋帶鋼的楔形是對于熱軋帶鋼的工藝水平以及生產質量進行有效衡量的重要指標之一。良好的板形可以有效地提高產品的成材率,為之后的其他工序創造出一個更好的生產條件。因此,在實際熱軋帶鋼的生產當中,要不斷的對熱軋帶鋼的平直度、板凸度等工作進行完善,提升熱軋帶鋼的生產質量。
1 熱軋帶鋼楔形的原因
根據相關的技術人員對帶鋼楔形的產品情況,進行實際的調查后發現,當成品楔形大時,往往就會伴隨著粗軋中間坯旁的彎曲情況十分的嚴重,而實際的對粗軋中間坯旁具體彎值以及成品帶鋼楔形進行抽樣調查后發現,大部分產品的楔形值在0.05-0.07mm之間。而根據相關調查,楔形的產生這主要是因為軋機機架左右的壓下不平衡,從而造成的熱軋帶鋼楔形問題。并且在實際的生產過程當中往往出現粗軋中間坯的楔形過大,旁彎情況十分的嚴重,造成成品帶鋼的楔形過大。對于此,相關技術人員通過深度分析后發現造成這一現象的發生原因,主要有六個方面。第一方面是因為粗軋壓頭的基面凹凸不平,為操作人員帶去了極大的誤差、以及需要及時調整的假象、從而導致了熱軋帶鋼出現了中間坯寬度、方向和厚度均不均勻的現象;第二方面,粗軋弧面點半壞損嚴重造成受力不平衡,影響寬度方向和厚度不均的楔形現象;第三方面,軸承箱滑板及牌坊滑板磨損嚴重,使得軋輥咬鋼過程,存在晃動;第四方面,立輥不對中,使得坯料在實際的軋制過程當中,位置常常出現變動,造成中間坯板形不能穩定;第五方面由于軋輥硬度不均,使得楔形越發的嚴重;第六方面就是工人調整手法的不統一,造成廢鋼和甩尾等現象的發生。
2 降低熱軋帶鋼楔形的方法
2.1 對于粗軋壓頭的基面進行修復
粗軋壓頭的基面不平是造成軋帶鋼楔形的第一個原因。粗軋壓頭也就是壓力傳感器,是軋機壓下力檢測的重要原件之一。其安裝在軋輥的下面,對鋼板的表面所承受的總壓下力以及反應鋼板表面受壓均勻程度的差壓下力進行檢測。檢測之后工作人員需要根據測量結果調整輥縫水平。因此對于壓頭基面出現高度差等問題的修復方法,機修車間人員可以通過自行設計一個基面打磨裝置,通過這一裝置對壓頭基面進行實際的打磨與修復操作,修復后使得兩側的接觸面積大于百分之九十,將兩側壓頭基面的等高度維持在零點五毫米或零點五毫米以下,避免工人在實際的工作中出現中間坯寬度方向厚度不均情況的發生。
2.2 對于粗軋弧面墊進行更換與打磨
降低熱軋帶鋼楔形的第二個方法就是對于粗軋弧面墊進行更換。粗軋軸弧面墊是對于軋機軸承座合理受力情況進行調整的重要裝置之一。如果弧面墊磨損十分的嚴重,且兩側磨損程度不一,就會影響軋輥裝入后水平度。對于粗弧面墊磨損情況進行改良的方法,首先可以對不能使用的粗弧面墊進行更換;其次可以對現有的三對軸承箱當中的粗弧面墊精心打磨與找平,經過實際的測量后,使得打磨后的粗弧面墊兩側高低滿足實際的生產需要。打磨后的粗弧面墊兩側高度最后能夠保持在0.2mm-0.4mm之間。
2.3 對滑板進行打磨與更換
為降低熱軋帶鋼楔形,有關人員可對滑板進行打磨與更換。為避免參數存在誤差,打磨與更換的過程,應嚴格按照圖紙進行?;宕蚰サ哪康?,在于減小其厚度,從而減小裝配間隙,改善修復效果,使其能夠滿足生產需求。需要更換的滑板,一般均已無法使用,且無維修的必要。對滑板進行更換后,新的滑板性能將可有效發揮,達到降低熱軋帶鋼楔形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如需對滑板進行
打磨,打磨后,必須對其間隙尺寸進行測量。通常情況下,如滑板尺寸處于0.2~0.3mm之間,則視為打磨合格。此時,咬鋼的瞬間,軋輥晃動的問題將會明顯改善,生產的連續性及效率也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1]。
2.4 對粗軋力輥進行標定
粗軋力輥未有效標定,容易導致熱軋帶鋼楔形的問題發生。因此,為降低熱軋帶鋼楔形,對其進行標定較為重要。通常情況下,立棍不對中的現象,一般由有關人員未對其進行調整,或機械使用時間過長所導致。重新標定后,相關人員需對其參數進行觀察,判斷對中是否良好,確定對中良好后,方視為已解除了粗軋力輥標定不合理的問題。在此過程中,輥縫跑動的現象較為常見。為提高輥縫的穩定性,應對各傳動部位的間隙進行調整,如此方可預防跑動,降低熱軋帶鋼楔形,提高生產的連續性及安全性,使相關領域的經濟效益得以提升。
2.5 對于軋輥的質量進行優化
軋輥質量是影響熱軋帶鋼的重要因素之一,軋輥的周向以及軸向不均,將會導致軋輥在軋制過程出現磨損,繼而造成輥縫楔形,使得帶鋼出現楔形現象。因此對于軋輥的質量進行優化,同樣可以降低熱軋帶鋼楔形。對于軋輥的質量進行優化可以通過與廠家對于粗軋工作輥技術協議進行重新簽訂,規定軋輥的輥身硬度實際落差情況要≤5HSD,技術人員要進行嚴格的把關,滿足軋輥使用要求,減小軋輥的磨損情況[2]。
2.6 統一調整生產手法
當前在對帶鋼進行實際的生產過程當中,不同的班組、車間會出現過精軋帶浪軋制、調整單側輥縫來調整成品楔形,這種習慣往往會忽視粗軋中間坯對成品帶鋼楔形的影響。因此統一的對手法進行調整,當帶鋼楔形較大時,要以粗軋調整中間坯板形為主,嚴禁通過精軋進行大幅度調整,并且建立嚴格的執行制度。
結論:綜上所述,對于熱軋帶鋼的生產過程當中要注意帶鋼楔形問題。經過上文分析有效解決帶鋼楔形問題可以避免工人在實際的工作中出現中間坯寬度方向厚度不均情況的發生、可以有效改善軋輥晃動問題、使得生產的連續性及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促進生產的連續性及安全性,使相關領域的經濟效益得以提升。因此在未來的熱軋帶鋼生產過程當中,要注意解決帶鋼楔形問題,提升熱鋼帶扎的生產效率。
參考文獻:
[1]宋敏. 熱軋帶鋼板形控制模型研究及應用[D].遼寧科技大學,2016.
[2]田寶生,王信威.減小熱軋帶鋼楔形的措施[J].河北冶金,2014(03):25-26+79.
作者簡介:
王建合(1981-),男,籍貫:河北省灤南縣,學歷:大專,研究方向:熱軋帶鋼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