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華


【摘?要】 目的:分析導尿管留置導致尿路感染的臨床分析及護理。方法: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醫院收治432例置留尿管的住院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216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則采取優質護理干預模式。觀察兩組患者護理不同時間尿路感染的發生率,并詢問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結果:兩組患者在護理第1周尿路感染發生率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觀察組在護理第2、3、4周的尿路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優質護理干預措施在置留尿管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有助于降低患者置留尿管期間的尿路感染發生率,從而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
【關鍵詞】 導尿管;尿路感染;臨床護理
置留導管是臨床中一種常用的治療措施,但是其存在較高的導管感染率,這成為臨床醫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1]。若不及時進行干預,可能對臨床治療造成影響,因此需要引起臨床醫學的廣泛關注。導管相關性感染的出現對患者的康復造成較大影響,同時使患者的住院時間延長,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2]。因此需要通過有效的臨床護理措施來降低置留導管過程中的感染。因此,本研究主要針對導尿管伴隨性尿路感染的臨床護理展開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醫院收治的432例置留尿管的住院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216例。觀察組216例患者中有男性115例,女性101例;年齡為22~72歲,平均為(40.6±10.3)歲。對照組216例患者中有男性111例,女性105例;年齡為21~73歲,平均為(40.5±10.4)歲。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一般護理。
觀察組則采取優質護理干預模式,具體措施為:1)預防腔內感染的護理:引起腔內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導尿管消毒滅菌不過關,導致插入后出現尿路感染,因此需要使用嚴格消毒滅菌的導尿管,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導尿管。同時,患者在置入導尿管之后,需要固定好導管以及尿袋的位置,叮囑患者尿袋的放置位置不能高于膀胱,并告知周圍陪護人員在清理尿液時不能彎曲或擠壓導管,避免導管堵塞。集尿袋通常3d更換1次。此外,醫護人員需要叮囑家屬多觀察尿液的顏色以及量,同時叮囑患者運動幅度不能過大,避免導管脫離。2)預防腔外感染的護理:腔外感染主要是由于集尿系統和集尿袋產生的細菌通過腔外途徑引發尿路感染。為了預防腔外感染的出現,護理人員可以使用碘伏或0.5%洗必泰擦洗陰部以及尿道口,避免細菌滋生。3)預防導管脫落:患者躁動不安時容易出現導管脫落,因此需要做好導管固定,避免患者牽拉引起脫落。4)膀胱沖洗護理:由于置管過程中反復進行插管操作,導致外源性細菌進入體內,容易引發尿路感染,而膀胱沖洗能夠有效預防尿路感染。5)尿管拔除時的護理:臨床醫學主要將膀胱充盈時作為拔除導管的最佳時期,有助于恢復自主排尿。護理人員在患者拔除導管之后,可以叮囑患者有意識排尿,從而盡快恢復正常的膀胱功能。
1.3?觀測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不同時間尿路感染的發生率,并詢問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進行描述,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尿路感染發生情況
見表1。
000
2.2?護理滿意度
見表2。
3?討論
應該指出的是,導尿管伴隨性尿路感染是一種常見的院內感染。有研究指出在醫院置留尿管的患者中,約有3%的患者可能由于尿路感染而引起敗血癥,其中有13%~30%的患者可能死于敗血癥。因此,如何有效預防置留尿管患者出現尿路感染是臨床護理的重要課題。隨著現代醫學改革的不斷推動,除了重視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之外,臨床護理越來越重視人性化精神的貫徹,逐漸轉向以患者的身心需求為導向的臨床護理發展[3]。
有學者通過調查發現,所謂的導尿管伴隨性尿路感染出現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方面患者自身由于疾病或手術導致免疫力低下,容易引發感染;另一方面是術后護理不夠完善引起的感染,例如導尿管插入過程中細菌自身、或是尿管與尿道口之間的空隙感染。導尿管長期置留本身容易引起尿路及膀胱粘膜損傷,導致容易出現細菌感染。因此在患者置留尿管過程中,需要堅持無菌操作,做好陰部的清潔,并叮囑患者多飲水,從而降低尿路感染的發生率[4]。
優質護理干預主要是基于臨床獲得的最新結論,并根據護理人員的經驗、患者的需求制定出相應的護理方案。優質護理是根據科學結論,提出問題并用于實際,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措施。該護理模式主要應用“以患者為中心”的思想,不斷提高自身的護理質量。核心在于為患者提供最有效的護理路徑,從而達到最理想的護理效果。對于置留導尿管的患者,由于自身免疫能力下降,加上器官功能下降,患者無法適應現在的生活狀況,導致患者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例如焦慮抑郁癥狀,這很可能加重了患者的應激反應,從而導致免疫力的進一步下降,導致出現感染的幾率高于其他置留尿管的患者[5]。而優質護理干預證實根據患者的需求提供有效的預防措施,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從而降低置留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發生率。護理人員需要學習導管護理相關理論知識,組織專家對護理人員進行導管護理操作能力的考核,包括置管的作用、原理,導管特點,適用證與禁忌證,置留期間并發癥的表現及預防和處理措施。在護理過程中需要重視無菌操作,避免穿刺點感染。
參考文獻
[1] 楊玉萍,段立中.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與護理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0):153-154.
[2] 陳曉紅,彭根英,吳金香.神經內科病房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目標監測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4):2292-2294.
[3] 李友芳,張亞萍,張麗.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預防[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08):120-121.
[4] 駱安德,蘇美如,梁瓊.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標準操作規程的臨床應用效果[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02):313.
[5] 蘇汝霞.留置尿管并發尿路感染因素與護理對策的研究[J].實用醫技雜志,2013,20(06):63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