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慧
【摘?要】 目的:探討急性皮膚組織挫擦傷患者的護理方法。方法:納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診治的70例急性皮膚組織挫擦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護理要點、觀察疼痛情況和護理結果、評估并發癥情況。結果:護理后患者疼痛評分明顯降低(P<0.05);疼痛改善時間、創面愈合時間以及下床活動時間均較短;并發癥發生率為12.86%。結論:應用護理干預后能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情況,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其恢復。
【關鍵詞】 急性皮膚組織挫擦傷;護理體會;疼痛評分
皮膚組織挫擦傷是皮膚擦傷和軟組織挫傷的統稱,皮膚擦傷指的是患者皮膚表明受到粗糙物摩擦導致損傷,常見擦傷部位為膝蓋、肘部、手掌以及小腿,擦傷后患者表皮受損,創面蒼白,可出現多處出血點,大多有組織液滲出,真皮層包含大量神經末梢,擦傷后疼痛感明顯[1]。軟組織挫傷指的是由于外在和內在等因素的影響下,軟組織發生破壞,組織生理功能發生紊亂進而引發損傷,軟組織包括肌肉、筋膜、脂肪、滑膜、韌帶、關節囊、肌腱及其周圍血管和神經組織[2]。急性皮膚組織挫擦傷是臨床急診科常見的外傷,發生較為突然,受傷后患者行動不便且疼痛劇烈,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均造成影響,臨床通常應用藥物治療,在進行治療的同時要加強對患者的護理,減輕患者疼痛感,保證治療效果,促進傷口恢復。本文作者對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診治的70例急性皮膚組織挫擦傷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進行護理要點總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接收的70例急性皮膚組織挫擦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3]:1)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2)患者均無合并嚴重全身性基礎疾病;3)患者意識清醒,神志清晰,能配合完成研究。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嚴重全身性基礎疾病患者;2)排除患有意識障礙和精神疾病的患者;3)資料不全者。70例患者中男36例,女34例;年齡21~56歲,平均(38.17±4.12)歲;車禍外傷者49例,工作中機器損傷者15例,燒傷者6例。
1.2?方法
1)詳細觀察患者創面情況,了解其病史和基本資料,對其病情和健康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在此基礎上制定全面護理方案,分析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針對性提供護理干預。2)遵醫囑進行創面消毒清理和包扎,包扎時注意觀察患者情況,調節包扎松緊度,避免包扎過緊影響血液循環;給予抗感染、止血消炎等相關治療,酌情應用鎮痛藥物;向患者和家屬介紹疾病相關知識、治療意義、護理注意事項,提升其對疾病、治療以及護理的了解,使其信任和配合護理工作;向患者介紹常見并發癥,告知疼痛屬于正常現象,消除其恐懼、焦慮等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治療,保證治療工作的展開。3)嚴密監測患者創面情況,做好傷口護理,定期進行消毒和換藥,保證創面清潔、干燥,觀察創面有無紅、腫以及有無滲出液,及時更換紗布;制定飲食方案,忌辛辣刺激飲食,多食富含維生素、熱量和蛋白的食物,以清淡飲食為主。4)指導患者進行肢體康復運動,保證肢體處于功能位,受傷較輕者在家屬攙扶下可進行慢走、散步等運動,活動不便者可指導進行床上運動,運動時注意保護傷口,避免劇烈運動損傷創面,定期進行翻身,避免發生創面受壓。5)創面結痂時會出現瘙癢癥狀,告知患者屬于正常現象,不可用手抓、撓,避免損傷創面進而導致感染。
1.3?觀察指標
觀察疼痛情況和護理結果,評估并發癥發生情況。疼痛情況應用疼痛量表(VAS)進行評估[4],量表滿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劇烈。護理結果通過觀察疼痛改善時間、創面愈合時間以及下床活動時間進行評估。并發癥通過觀察發熱、痂下化膿以及感染發生率進行評估。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疼痛情況
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后疼痛評分明顯降低,疼痛情況得到緩解(P<0.05)。
2.2?護理結果
70例患者疼痛改善時間平均為(2.36±0.54)d,創面愈合時間平均為(2.45±0.57)d,下床活動時間平均為(3.72±0.49)d。
2.3?并發癥發生情況
70例患者中發熱者5例(7.14%),痂下化膿者3例(4.29%),感染者1例(1.43%),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2.86%。
3?討論
皮膚組織挫擦傷是臨床常見的外傷,隨著急診外傷事件的不斷增多,急性皮膚組織挫擦傷發生率也日益增多。當患者在外力影響下發生皮膚擦傷和軟組織挫裂傷,皮膚擦傷時患者皮膚表層受損,由于真皮層神經末梢和血管較豐富,因此會出現許多出血點,疼痛劇烈,常伴有組織液滲出,軟組織挫傷是由于外來壓力因素導致軟組織受損,急性軟組織挫傷多是由于銳性和鈍性暴力損傷導致,損傷部位以及程度不同患者臨床表現也不同,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利影響。創面若不及時處理還會引發感染,加重疼痛情況,不利于傷口恢復,降低患者生活質量[5]。因此在給予治療的同時要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優化護理工作模式,提升護理服務質量,預防發生并發癥,緩解患者疼痛感,保證治療效果,促進創面恢復。
文章結果表明,將護理干預應用于急性皮膚組織挫擦傷患者時能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感,疼痛改善時間、創面愈合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均有所縮短,患者恢復更快,并發癥發生情況也較少。分析原因發現,護理干預強調以患者患者為中心,首先對創面進行消毒、清理和包扎,對患者創面、病情、病史以及基本資料進行綜合評估,分析治療和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對其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向患者和家屬介紹常見并發癥、預防方式以及護理注意事項,提升其對治療和護理知識的了解,更加注重治療和護理工作,積極配合進行治療和護理;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告知疼痛屬于正常現象,消除其緊張、不安等不良情緒;遵醫囑給予相關治療,有效緩解疼痛感;密切關注患者創面情況,及時給予消毒和換藥,避免發生創面感染;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運動,避免長期臥床導致肢體僵硬、創面受壓;制定飲食方案,禁辛辣刺激、煙酒,避免飲食刺激影響創面愈合;創面結痂時囑患者不可抓、撓,避免損失創面引發感染、出血。為患者提供全面、綜合的護理,緩解疼痛,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恢復[6]。
綜上所述,為急性皮膚組織挫擦傷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能有效緩解疼痛感,改善并發癥發生情況,促進患者恢復。
參考文獻
[1] 胡娟.面部擦傷的護理體會[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z1):105.
[2] 李麗珠,洪瓊君,麥雪柔,等.泡沫敷料聯合德莫林噴劑對急性皮膚擦傷治療的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01):125-126.
[3] 高春華,陳秋紅,汪曉虹.多發傷伴30%皮膚深層擦傷繼發感染1例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4,13(08):809-811.
[4] 張新蕾,宋娟,楊永青.那格銀創面修復敷料治療大面積擦傷的效果觀察[J].現代臨床護理,2015,14(05):17-19.
[5] 黃國梅,劉麗瑜,胡德泉.黃油紗配合黃水紗外敷護理皮膚軟組織挫擦傷的效果[J].實用臨床醫學,2016,17(12):76-77.
[6] 蔣琪霞,俞惠,彭青.分級護理方案治愈皮膚撕裂傷26例的護理報告[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8,31(02):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