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


摘 要:介紹了在生產某型號產品零件時,高強度鋼板材質的弧形零件折彎制作困難,主要原因為折彎起刀后,折彎角度容易回彈,經常會出現所折零件尺寸無法滿足設計要求。通過對折彎成形困難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給出了順序小角度、多刀次折彎的成形方法,同時通過對折彎機參數的調整,解決了弧形截面零件的折彎成形難題,得到了理想的弧形輪廓零件,為其他復雜形狀的折彎提供了很好的理論控制方法。可以迸一步為以后同類部件的折彎提供了理論和實際制造依據,可以在其他產品零件折彎中進行廣泛的推廣。
關鍵詞:弧形零件;折彎機;多道次
在生產某型號產品零件時,高強度鋼板材質的弧形零件折彎制作困難,主要原因為折彎起刀后,折彎角度容易回彈,經常會出現所折零件尺寸無法滿足設計要求,同時通過對折彎成形困難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給出了順序小角度、多刀次折彎的成形方法,同時通過對折彎機參數的調整,解決了弧形截面零件的折彎成形難題,使弧形零件在折彎后滿足了設計的技術要求。
1 弧形零件的折彎成形
弧形零件在以前的折彎生產中,都是通過壓模工裝來實現的,依照零件尺寸做好上、下模具,在折彎機上壓制成型。本文僅以某產品弧形零件制作為例(見圖1-1)。材質為高強板,不允許熱校,材料屈服強
度比較大,面板較厚,通過多次試驗,反復修正零件壓模,折彎制作出來的弧形零件還是會超出現很大的誤差。鑒于材料的特殊化學特性,不能熱校,只能人工擊打校形,效率十分低下,需要2天時間,且最后修正出來的零件尺寸也不夠標
1.1弧形輪廓零件的折彎研究分析
由于高強板的化學特性決定,帶有圓弧形形輪贏的零件必須采用冷彎成形,不能動用火烤【2】,該零件外形輪廓有三個圓弧組成,無法采用一次成形壓模工裝。根據現有設備采用折彎機進行壓制成形,兩端圓弧的2-R50半徑由成型模具壓模成形,R200半徑的圓弧比折彎機本身上下壓模半徑較大,需利用折彎機多次小角度折彎成形(圖1.2)。
通過對零件和折彎機本身結構分析可知,大圓弧在彎制成形中工件會與上模干涉,壓模下壓時擋刀干涉。為解決壓模與工件自身干涉的問題,需對折彎機進行調整,采用順序小角度多刀次的折彎方法,以工件中心層為基準,確定圓弧長和圓弧切點位置。
先折完兩端之后,將零件翻轉180。,從中間向兩邊各折6刀,如果從一端一直折到另一端時,工件會與上模塊干涉[3]。小刀折彎的角度參數輸入為:
180。 -(360/12)。 =165。
1.2弧形輪廓零件的折彎誤差控制
折彎前應先調節刀具、擋料板、下模及深度尺,將操作誤差控制在0. Imm之內。在鈑金折彎制作中,影響零件尺寸精度的因素有以下幾種:折彎半徑R;下模V型槽槽寬B;鋼板的厚度δ及彎曲角度α。零件的展開長度按村料的中性層展開,折彎系數根據零件圓弧半徑的大小及加工工藝有關,因此選用不同的V型槽槽寬,圓弧零件展開長L等于:
L=L1+L2+πα(R+Kδ)/180。
影響影及形零件折彎尺寸精度的另外一個因素是金屬內應力的回彈性[4],折彎刀具是由螺釘緊固在模具上模上的,固定在上模塊加緊塊上,在刀具下壓折彎鋼板時,由于各種因素存在,折彎零件的金屬內部存在塑性變形和彈性變形,因為彈性變形力小于金屬的屈服強度,不能使金屬發生塑性變形,當折彎保壓之后,撤去油壓機壓力,折彎口部就會向外回彈擴張,產生尺寸誤差。針對這類折彎誤差,可以通過補償的方式來解決,在圓弧零件的半徑尺寸基礎上,讓折彎機補償一個值,將半徑R變小一點,也可將折彎角度讓折彎機補償一個值,將角度A變小一點,增加保壓時間,從而消除折彎誤差。
2結論
通過一個批次弧形零件的折彎制作效果來看,完全能滿足零件尺寸精度及工藝質量要求,成形一致,同一零件互換性好,同一程序、統一定位可連續進行同批次彎形,極大的提高了生產率。
本文介紹了圓弧形輪廓折彎制作困難及焊縫質量難以保證的成因,通過對高強度鋼的焊接特性和折彎成形困難原因進行了的研究分析,得出了順序小角度、多刀次折彎的成形方法,同時通過對折彎機參數的調整,解決了弧形截面零件的折彎成形難題,保證了圓弧形輪廓零件的尺寸精度,得到了理想的弧形輪廓零件,為其他復雜形狀的折彎提供了很好的理論控制方法。可以進一步為以后同類部件的折彎提供了理論和實際制造依據,可以在其他產品零件折彎中進行廣泛的推廣。
到了比較滿意的焊接效果,可以進一步為以后同類部件的折彎和焊接提供了理論和實際制造依據。
介紹了在生產某型號產品零件時,高強度鋼板材質的弧形零件折彎制作困難,主要原因為折彎起刀后,折彎角度容易回彈,經常會出現所折零件尺寸無法滿足設計要求。通過對折彎成形困難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參考文獻:
[1]王錦宣,王毅,王瑞新等.開展變形控制技術應用提高軍工先進制造水平[J].新技術新工藝,2014,(324) 12:136-138.
[2]二葉建雄,張華.焊接工藝參數優化的智能計算研究[J].材料導報,2009, (23) 24:61-63.
[3]李凱,郜普剛,張慧珠.隨車起重機立柱結構設計及折彎工藝[J].起重運輸機械,2015,(8):111-114.
[4]付澤民,莫健華,陳偉,王波等.基于量綱分析法的金屬板材折彎回彈數學模型[J].機械工程學報,2010,(46)12: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