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
也許你已經拿到心儀港校的錄取,也許你還正在焦急等待,不論怎樣,先讀一下這篇文章來為新旅程做好準備吧。
中國香港是亞洲的金融中心,有李嘉誠的商業帝國,也有張愛玲的飲食男女。在這樣的鋼筋雨林之中,眾多高校危危佇立,為其乃至全世界培養輸送面向未來的人才。在這樣的高校中就讀,可以獲得的有書本中的知識及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技術,還有對未來及全人類的思考與計劃。而為了提供更好的教育,每所港校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與培養原則,學校之間會建立合作,保證校內及其與社會的連接更加密切。
圖書館 為在校師生提供最高效的服務
香港有八所公立大學,其世界排名與學生畢業后就業表現均十分突出,被統稱為八大。他們是香港本地學生心中的北大清華,也是內地同學在申請香港學校時的首選。對于就讀八大的學生來說,很多資源和信息都可以實現共享,從圖書館到社團活動,學校之間密切的聯系與合作使得校內師生可以及時交換信息,共享資源,達到優勢最大 化。
首先是八大之間圖書館資源的分享。以香港浸會大學為例,圖書館管理人員表示,學校每年都會投入過百萬港幣在線上資源的維護購買包括中國知網、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等國內外優質線上圖書館論文資源,并在圖書館登錄頁面設置搜索引擎,讓師生免費在世界范圍內搜索自己需要的書籍或論文信息。
除此之外,每個大學的圖書館都像一座滿滿當當的寶藏,藏著各種語言、各種學科的圖書,供師生查閱。對于就讀八大其中任何一所大學的學生來說,還有一個隱藏福利,就是八大聯合圖書卡。除了自己本校的學生卡外,八大就讀的同學可以到自己就讀學校的圖書館,申請一張可以出入其他七所大學,并且能借書的聯合圖書卡。香港八大的圖書館系統是互相關聯的,也就是說,學生在網上搜索到自己需要的書,同時也可以看到這本書在哪所學校,接下來就是如何借到的問題了。
香港不大,八所學校離得也不近,先不說帶著一本本書坐地鐵擠巴士會有多沉,中間如果不慎損毀借書,賠償的費用也會讓學生欲哭無淚,不好好賠償的話甚至會影響正常畢業。這個時候大家就會想:如果可以有人幫我送過來就好了。可以的,你盡管點,圖書館幫你送。
在圖書館的系統里,學生可以在圖書信息的頁面看到圖書的具體信息,也就可以看到這本書現在是否可借,可借的話在哪所大學。如果這本書不在本校,學生可以在線申請調書,短則幾天,這本書就會被調過來,送到你的手上。更方便的是,需要還書的時候,學生也不需要背著書跑到另一所學校去,本校就會有專門標注還外校書的書箱,看準了放進去就可以。這樣的條件下找不到合適的書,好好完成論文,就真的只能怪自己不努力了。
校內組織 讓大學與社會之間互動起來
八大之間的社團及官方學生組織,如學生會等也有很多交流,大家會不時一起組織活動,讓學生之間可以有更多機會互相認識。以研究生會為例,固定的有類似八校籃球賽、叮叮車派對、歌唱比賽等活動,有時也會邀請香港社會知名人士參與。各個研會之間每年還會根據當年交流情況舉行其他活動,給大家提供交流機會。這些信息,無論是在學校公告板的海報上還是微信群里都會有宣傳。
“我很喜歡看學校的公告板,上面會有各種各樣的宣傳,社團、表演、讀書會等很多活動都會以這種形式來告訴大家自己的存在,實時更新活動,是一個大家可以集中交換信息的地方。”香港中文大學的Sylvia告訴《留學》記者。
除此之外,大部分學校都有自己的義工組織。這樣的組織類似于內地學校里的志愿者協會,是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或者校園內部活動的組織。義工這個詞在香港流行多年,做義工也是不少人學習和生活中重要的經歷。香港重視全社會的互幫互助,提倡人道主義,也就格外注重義工這樣團體的存在,從學校開始就培養大家的服務精神。校內的義工組織通常都有較長的歷史,也就意味著他們會與社會上許多公司或學校、養老院等地方有密切聯系,對于想要深入了解香港社會,體驗本地人日常生活的同學來說,加入校內的義工組織不僅可以增加社會經歷,為之后的就業增加競爭力,也可以讓自己在上課之余,有機會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了解當地社會結構,一舉兩得。
在香港浸會大學讀書的Chloe告訴《留學》記者,她曾跟著學校的義工組織參與過老人院的義工活動,那次活動讓她很有感觸,“好像看到了一個真正的香港,而不只是那個光鮮亮麗、永遠朝氣蓬勃的城市,更多讓我感受到了這個城市的溫度。這個經歷很難得,是我自己很難有機會申請到的。”她 說。
學生身份帶來的不只是校內的便利
像內地一樣,香港的很多節目也會面向社會招觀眾到現場參與節目錄制。嚴格來說這并不只是針對學生,只是節目的錄制時間通常會在工作時間,對于不用守著朝九晚五去上課的學生,特別是大學生來說格外友 好。
在香港大學讀書的Claire曾經參加過鳳凰衛視中文頻道《笑逐顏開》的錄制。在網上報名后,她和同學一起乘坐專門小巴到達電視臺,并親眼看到了尉遲琳嘉,感受了一把他現場強大的爆發力。“我是文科生,語言對我有一種天生的吸引力,之前在電視上看覺得節目精彩應該是剪輯問題,到了現場才感受到他的語言功底和舞臺控場真的很厲害。他一個人對著鏡頭流暢生動地念詞,一鏡到底,對我是個很大的激勵,也讓我對香港的傳媒行業多了一份敬畏。”Claire 說。
對于拿到港校錄取的同學來說,同時默認取得的還有香港的居民身份證。與永久居民的正式身份證不同,這個身份證是香港入境處發給每位符合入境條例,而且得到入境簽證達到12個月的入港人士,這其中也就包括了每個到香港讀書的內地同學。拿到這張身份證對于喜歡旅游的學生還是很有用處的,首先就是解決了一部分“大額保證金”的困擾。
與內地相比,香港在去很多國家,比如日本、泰國或者歐洲的國家等,辦理簽證時都更加簡便。這張居民身份證不可以讓學生以香港居民的身份免簽,但可以在辦簽證的過程中省掉不少手續。在香港中文大學讀書的Vivian告訴《留學》記者,這張身份證讓她可以更快更方便地去法國,對于沒有大額存款并且想在短期內拿到簽證的同學來說,非常合適。
香港以其高速運轉而聞名,街上擁擠而快速移動人群,商場里比內地滾動更快的電梯,運行間隔很短的港鐵,都是這個城市的速度。這樣的環境對于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都是一種挑戰,而一旦適應下來,就能感受到這個城市對你的友好。身為學生在香港生活有很多便利,校外半折的地鐵票及各種展覽票,商場里特有的低至半折的學生折扣,還有校內全套的硬件設施和豐富的學習資源,都是社會對于學生的保護和培養,學生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將其利用起來,讓自己更加高效開心地學習和生活就好。
香港八大
香港教育大學(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創辦時間?:1994年。專注師資培訓及專業發展的師范大學,促進及支持香港教師教育策略發展的重任,支援優秀教育工作者和專業人士的培訓及終身學習,帶領教育的創新與變革。2016年香港特區政府批準向香港教育學院授予大學名銜。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創辦時間?間:1963年。書院制大學建制,由三所中文專上學院(新亞書院、崇基學院、聯合書院)于1963年合并組成,是一所公立研究型綜合大學,知名校友有余英時、丘成桐、鄭海泉、羅旭德、徐立之、陳茂波、陳德霖 等。
香港嶺南大學(Lingnan University),創辦時間?1888年,為香港八大公立大學之一,世界博雅院校聯盟成員,國際高等商學院協會認證成員。學校奉行西方經典的博雅教育理念,在香港高教界獨樹一幟,專注于人文社會學科,是以本科教育為重點的教學型大學。
香港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創辦時間:1984年。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助的八所大專院校之一,被列入國家重點高校名單,為中俄工科大學聯盟成員高校。香港城市理工學院1995年獲政府授予自我評審資格更名為香港城市大學,1997年在原威靈頓中學舊址設立九龍灣分校。
香港浸會大學(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創辦時間:1956年。前身為香港浸會書院,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之一,是一所由香港特區政府全面資助的公立研究型綜合大學,以“全人教育”為其教育目標及理想。
香港科技大學(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創辦時間:1991年。是香港政府為配合20世紀80年代經濟結構轉型需要而創辦的香港第三間大學,以科技和商業管理為主,人文及社會科學并重,商科和工科見長。為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亞洲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重要成員。
香港理工大學(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創辦時間?:1937年,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是香港八所受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并可頒授學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中俄工科大學聯盟成員高校,是一所公立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香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創辦時間:1911年。由1887年成立的香港西醫書院及香港官立技術專科學校合并而成,于1911年在香港島正式創立,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為香港西醫書院首屆畢業生,香港大學自創校以來始終采用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