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琴
摘 要:生產性服務業已成為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增長點,是衡量一個城市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本文從廣州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對四個城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進而提出改進廣州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生產性服務業;服務業;國際化大都市
一、研究的目的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廣州作為廣東乃至華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必將繼續發揚著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就需要進一步實現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和協調性等要求,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的高度發展。
廣東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經濟發展一直以來都是以出口導向型為主。自2008年的次貸危機以后,廣東對于歐美出口有所削減情況下,從外需方面抑制了廣東出口的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部分國家經濟衰退造成貿易保護壓力增大,這都對廣東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提出了新的挑戰。
從國內外大都市的發展軌跡可以看出,一個城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快慢與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水平,因此本文從廣州生產性服務業與北上深的比較研究入手,研究廣州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現狀,指出廣州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且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二、國內大都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1.北京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北京作為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有自身得天獨厚的優勢,其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規模持續快速擴大,對GDP的貢獻穩步提升。2013年成為全國首個突破百萬億的城市,自2016年以來北京的生產性服務業占北京GDP的半壁江山。2017生產性服務業中的金融、科技、信息三大行業對地區GDP的貢獻率高達65.9%,有效支撐著首都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并且對與全國起到了極好的輻射作用。
伴隨著北京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分工不斷深化細化,為其他產品提供中間服務的生產性服務業,借助北京的地緣優勢,越來越具有專業化程度高、知識密集、服務地域廣、比較效應高等特點。
2.上海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窗口的上海,以“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為推動其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背景下,不斷強化科技創新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中的研發設計、信息技術、知識產權、科技金融、技術轉移等行業,不斷強化制造業企業服務化轉型的總集成總承包、融資租賃、服務外包等行業,不斷強化服務業的專業化、市場化進程。上海生產性服務業主要聚焦點在打響自己的品牌,即著力打造支持創新創業的生產性服務業品牌;著力打造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生產性服務業品牌;著力打造細分領域專業化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品牌。
2018年,生產性服務業對GDP的貢獻值已經高達45.6%,呈現穩健上升的態勢,上海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已經超過了70%,其主要得益于其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這都得益于上海對高尖端人才的引進,為生產性服務業的更新和升級,為生產性服務業的專業化、高端化發展提供人力儲備。另外,上海不斷更新硬環境和軟環境,創造有利的創新創業環境,提高產業發展所需要的配套條件,進而吸引國內外人才的流入。
3.深圳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深圳根據“十三五”規劃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指引下,其發展的重點是高尖端的生產性服務業,主要包含科技服務、金融服務、物流服務、信息服務、專業服務、文化創意、節能環保等六個重點領域。生產性服務業呈現出發展速度快、經濟貢獻大、行業不斷優化、企業數量多、勞動生產率高、對外開放水平高、吸引投資能力強等特點。
2017年深圳的GDP是22000億元,比2016年名義增長率為12.87%。2016年深圳已經趕超廣州,就其根本原因是深圳的科研投入新增GDP是廣州的兩倍以上,2016年深圳全年用于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達到了800億元,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全國第三,其科研全球創新名列全球20名以內。專利也是深圳研發投入的重要產出,深圳的專利數量不僅全國領先,而且位居全球前列。在全球的創新能力活躍的城市當中,深圳名列前茅。
三、廣州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1.廣州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現狀
作為珠三角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最快最成熟的城市之一,近年來廣州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發展速度快,增長規模大。生產性服務業是國際化大都市中增長最快甚至成為許多國際化大都市的核心產業,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過程中起到了支柱作用。廣州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無論是從總量還是從發展速度來看,都已經對GDP的增長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對GDP的貢獻大,行業結構不斷深化細化。2008―2016年,生產性服務業對廣州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從35%提高到58%,生產性服務業成為拉動廣州經濟發展的主動力。近十年來,生產性服務業的行業結構上也發生的巨大的變化,金融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房地產租賃服務業所占的比重分別提高了。隨著行業進一步細化,國際物流中心和國際會展中心的發展,也將成為廣州生產性服務業的主要支柱行業。
(3)從業率不斷提高,增長速度快。廣州生產性服務業的從業率從2008年的15.8%提高到了2016年的20.7%,2008年和2016年分別比同期第三產業的勞動生產率高出36.8%。相對于第三產業而言,2016年廣州生產性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是2018年的兩倍,其產值功能呈現出了逐年穩步增長的態勢。
2.廣州生產性服務業存在的問題
(1)整體發展水平偏低。從國內外大都市的發展軌跡來看,暫不說與國外成功的大都市相比,即便是與國內的北上深相比,無論是產出的總量、所占GDP的比重、就業貢獻率,還是內部結構、行業成熟等方面,廣州的生產性服務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2016年廣州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35.81%,占本地區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1.64%,明顯低于同期的北京、上海、深圳,它們的比重依次為55.88%、46.75%、45.43%,占本地區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依次為69.36%、65.74%、64.28%,且這三個城市的生產性服務業內部結構比列較為均衡。
(2)內部結構不平衡。廣州生產性服務業中的金融服務業、房地產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業和郵政業等三個行業的發展水平遠遠高于其他行業,這三個行業2016年對于服務業的增加值貢獻率達到45.88%。從各行業的相對勞動生產率來看,金融服務業屬于高盈利、高收入行業,而房地產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人均服務產品占有量和服務密度也都較高;而科研技術、信息咨詢等智力密集型行業,盡管近些年來這幾個行業增速較快,但是依然存在產值低、規模小、市場競爭力不強等現象。
(3)市場化程度不高。廣州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偏低主要體現在行政干預較為突出,如銀行、保險、科研、通信技術等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領域。這不僅會抑制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而且也會使得生產性服務業的價格出現扭曲的現象,影響整個行業的健康有序的發展,從而制約了生產性服務業對廣州經濟的整體拉動作用。
四、政策建議
通過與國內大都市的經驗比較,生產性服務業由于自身無以替代的特點,成為廣州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特破口。要想大力發展廣州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加快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就必須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首先,改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軟硬件環境,為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外在環境。國際化大都市發展,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外部環境,必要的基礎設施。廣州利用其為廣東省省會的地緣優勢,大力發展基礎建設,成為珠三角的城市樞紐中心。
其次,廣州應采取積極的政策來克服制約其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制度和因素,營造有利于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社會環境。加大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有利于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體質機制。
再次,智力和知識密集型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最大特點,人力資本的開放和積累是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的根本所在。廣州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需要大量引進和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因此需要制定相關的政策來配合。
最后,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支柱產業,如金融服務業、房地產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業和郵政業等行業,尤其是金融服務業引進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進一步發揮其在生產性服務業的先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程大中.中國生產性服務業水平、結構及影響――基于投入產出法的國際比較研究.經濟研究,2008(1).
2.段杰.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研究.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3.閻小培.信息產業與城市發展.科學出版社,1999.
4.王玲.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與空間分布研究.中山大學,1997.
5.李盾.香港工業政策變遷的理論分析.國際貿易理論,2005(8).
6.郭煥昆.論附件服務業快速發展之道—香港經驗啟示.中共福建省黨校學報,2004(10).
7.薩森.全球城市:紐約、倫敦、東京.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8.周振華.崛起中的全球城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