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
【摘 要】 轉基因生物興起于上世紀70年代,重組脫氧核糖核酸技術剛開始應用于動植物育種的時候,常規的做法是將外源目的基因導入生物體內,使其得到表達,因而在早期的英語文獻中,這種移植了外源基因的生物被形象地稱為轉基因生物。隨著轉基因生物逐步進入大眾的視野,人們愈來愈關注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而且我國對轉基因食品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本文就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及對策進行相關的分析探討。
【關鍵詞】 轉基因生物 安全性問題 對策 分析探討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是自從轉基因食品發明以來一直備受爭議的一個問題。事實上,隨著轉基因技術的發展,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不僅在國內,更是在國外引起了一股關注熱潮。很多處于不同領域的專家,就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一定的研究。主要是從生態學角度、科技倫理方面以及環境科學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積累了一些資料和文獻,希望能夠通過技術層面來對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進行解讀。但是隨著這些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已經不能單純地通過科學技術層面來進行詮釋了,其中反應出來的更多還是社會層面的問題。
一、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
自從轉基因生物面世以來,出現了大批量的轉基因食品,很多企業借助廣大人民群眾對轉基因生物的了解力度不足這一現象,大力生產轉基因食品,隨之產生了一系列的糾紛。實際上,轉基因生物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盡管轉基因生物對于一些植物的生產能力和品質方面進行了相應的改善,但是其中存在的安全性問題,卻隨著轉基因食品的發展而逐步顯現出來。首先,轉基因生物的發展是對自然環境的一種破壞,轉基因生物在自然區域的培育會大量傳播可轉基因,使得很多生態環境的系統遭到了破壞,而且如果大量植物的基因發生改變,會使得原有的生態循環系統失衡,對于生態環境和人類世界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災難。不同于植物方面,轉基因對動物方面的影響力更大,一旦轉基因動物回到自然環境中,轉基因動物體內所特有的優勢特征會導致食物鏈的崩壞,還會導致物種間的競爭關系被破壞,影響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再者,如果回到自然環境中的轉基因動物,通過繁衍改變了物種的基因,那么將會改變原有生物的平衡現象。轉基因生物轉化為食品之后進入人體也會產生影響:比如,很多人群并不確定是否存在某種食物的隱性過敏體質,一旦這些轉基因食品改變了原有的食品特質,在進入人體以后所產生的反應是不可預測的。重點是,有很多隱性反應是不會立即表現出來的,往往是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后才表現出來,這就會造成人體器官的功能性紊亂,而且是不可監測的。
二、轉基因生物安全性問題的相關對策
(一)通過法律法規進行約束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已經成為國內外廣泛關注,且上升到社會層面的問題,要想對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進行管理,更多的是需要通過國家立法來對對其進行約束。因為很多學者認為,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更多的是倫理方面的社會問題。要對生物體系構建完善的法制管理體系,運用法律的手段來對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進行管理,而且還要根據國內外不同情況來制定不同的法律法規。當然,還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機制,對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進行全方面的監測,并結合生物安全來對轉基因生物進行安全管理。
(二)加強對轉基因食品的管理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有很大一方面是反應在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中的。就一些發生大規模糾紛的轉基因食品來說,人民群眾更關心的還是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因為轉基因食品并沒有經過長期的研究和實驗就流入了市場,盡管我國對轉基因食品的管理相當嚴格,但是仍然有一大部分轉基因食品活躍在市面上,并且大力宣揚其中的功效。這種情況導致了很多人民群眾在對轉基因食品了解不足的情況下,就輕易地嘗試了轉基因食品。但實際上,轉基因食品破壞了食品中的自然屬性且對人類身體存在一系列顯形或是隱性的影響。而且轉基因食品實際上更大的效果是使食品的產量變得更高,但是卻降低了食品中的營養價值和重要成分的含量。可是人們往往更關注的是食品的價格和包裝,從而忽視了食品中所含營養物質成分的說明。很多轉基因食品實際上對人體是存在危害的,會引起人類的一些過敏反應和產生一些毒素,還會破壞人體原有的細胞。所以,國家和政府需要嚴格控制轉基因食品的生產,避免轉基因食品流入到市面上。
結語:綜上所述,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不僅是科學技術層面的問題,更是社會倫理問題,需要國家的嚴格把控,從而使轉基因生物發揮其更好的一方面。
參考文獻
[1] 姜文虎,張德健,劉軍俠,李超麗,路戰遠,楊敏生.轉基因和非轉基因楊樹——棉花復合系統中節肢動物群落比較分析[J].林業科學,2018,54(10):73-79.
[2] 徐宮瑾.人類健康與轉基因食品技術的發展[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6,30(0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