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玉玲



【摘 要】 目的:探究快速康復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在腹腔鏡子宮全切除術圍術期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擇期行腹腔鏡子宮全切除術的120列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快速康復外科治療,而對照組以傳統的方法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術后不同的康復效果。比較兩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時間、CRP水平,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術后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胃腸功能較對照組恢復快,術后首次排氣時間提前,且術后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縮短(P<0.05),住院費用明顯下降,術后惡心嘔吐,切口疼痛等癥狀減少。結論:腹腔鏡子宮全切除術圍術期應用快速康復外科,可以促進患者術后更加安全、有效、快速的康復,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快速康復外科,子宮全切除術,腹腔鏡。
快速康復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又稱加速康復外科,是指采用有循證醫學證據的圍手術期優化組合措施,以最大程度地減輕手術相關應激,加速患者術后康復進程,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外科患者預后,從而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具體包括最適宜的麻醉方法、微創技術、優良的術后鎮痛、術后早期腸內營養、早期下床活動及積極康復鍛煉等[1]。為研究快速康復外科在腹腔鏡子宮全切除術患者圍術期應用是否具有安全性及可行性,本文通過在本院婦科行腹腔鏡子宮全切除術的120例患者,分析探討快速康復外科在婦科腹腔鏡子宮全切除術圍術期的應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間對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保守治療失敗的功血等子宮良性病變行腹腔鏡子宮全切除術的患者150例,除去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重癥糖尿病、嚴重器官功能障礙者及多次腹部手術史有粘連者。以患者知情且同意為原則,將篩選過后的12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60例。年齡范圍43~59歲,觀察組平均年齡為47.3歲,對照組平均年齡47.5歲,兩組患者的年齡、體重指數、病種等一般資料無可比性(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 圍手術期處理方法
觀察組與對照組具體應用見表1~3。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3天CRP值;術后疼痛、惡心、嘔吐及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輸液治療時間,住院治療費用、住院天數。具體見表4~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0.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顯著性,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后并發癥比較
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中的出血量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均無腹腔內出血、切口感染及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發生。對照組:術后切口疼痛明顯,持續時間長;嘔吐發生率高;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發生率高,術后第3天CRP水平明顯高于觀察組(P<0.05)。觀察組:術后切口無明顯疼痛,惡心嘔吐發生率低;幾乎無泌尿系感染及肺部感染,并發癥的發生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2.2 兩組康復效果比較
觀察組較對照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時間,住院天數,輸液治療時間均顯著縮短,住院治療費用顯著下降。見表5。
3 討論
手術創傷通常不可避免地產生應激反應,過度應激及炎性反應有可能導致器官功能不全及出現并發癥,這將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速度[2]。快速康復外科理念(FTS)最早于2001年由丹麥外科醫生Kehle提出此概念,并在許多種手術病人中積極探索其臨床可行性和優越性,取得了很大成功[3]。目前,FTS在我國外科領域應用較廣泛,但在婦科領域應用還較少,尚處于起步階段。近年來以腹腔鏡為代表的婦科微創手術逐漸取代了開腹手術,因其創傷小,恢復快,頗受人們青睞。微創技術使手術微創化,減輕了手術創傷及應激反應,但并不能完全消除整個圍手術期的應激反應。圍手術期諸多環節若處理不當仍會影響患者的康復速度。目前,大多數臨床醫生僅僅強調手術的微創效果而忽略微創手術的圍手術期的處理[4]。怎樣將微創手術圍術期的創傷降到最低,無疑FTS的主要機制和核心是盡量控制整個圍術期患者的應激反應。將FTS措施與微創手術相結合,更進一步減少了整個圍手術期機體的應激反應,從而促進患者更快的康復。
在本次研究中,遵循FTS理念,借鑒甘肅省婦幼保健FTS的理念在婦產科領域的應用[5]。在手術前由科室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及耐心宣教,并與患者及家屬進行充分溝通,告知患者手術所能達到的治療效果,有利于緩解患者的恐懼焦慮情緒,可以減輕生理應激反應,增強了患者的信心,為術后的康復起到了積極作用。FTS打破了多年來飲食管理的傳統觀念,不再整夜禁食水,術前2小時口服碳水化合物的飲品,這樣一來既可以滿足患者術前新陳代謝狀態,能夠顯著改善患者饑渴、煩躁等不適,并降低患者發生胰島素抵抗和術后應激反應的機率,同時有利于維持機體正氮平衡,促進合成代謝[6]。術前不灌腸可避免患者脫水及電解質失衡,避免了對腸道的干擾,術后排氣提前。本研究中麻醉均為氣管插管靜脈全麻,未聯合硬膜外麻醉,但麻醉藥均選用半衰期短的全麻藥物有利于患者術后快速清醒拔管。圍術期限制性靜脈補液,有利于患者術后腸道功能的更快恢復。研究表明[7],過多的輸注鹽溶液將延遲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并增加術后并發癥和住院時間,加重心肺負荷,容易造成肺水腫、腹水增加。術前不灌腸,縮短禁食時間、術前口服碳水化合物,術中微創手術的應用,可減少術中液體的輸入量,減輕了心肺的負荷。圍術期抗菌素的合理給藥時機,在預防感染的同時減少了抗菌素的用量,避免了抗菌素的過度使用造成的危害,并且節約了醫療成本。術中患者中心體溫保持在36℃左右,加熱靜脈點滴液體及溫鹽水沖洗腹腔減輕了機體的應激反應,減少了術中出血及術后感染,還能降低心血管意外發生率,減少手術應激反應、降低分解代謝和術后多器官功能障礙的風險,改善了患者預后。術后最大的應激反應是疼痛,充分止痛可減輕應激反應,也是患者早期下床活動的重要保障。及時使用非阿片類止痛藥能避免腸蠕動受抑制。早期拔除引流管,不僅可以降低感染機會,還可以減輕患者不適感及下床活動的心理障礙。術后使用促進胃腸蠕動藥物促進了胃腸功能的恢復有利于患者盡早恢復口服飲食、減少靜脈補液。早期下床活動能夠促進胃腸道及心肺功能的恢復,防止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早期進食水,維護了腸粘膜功能,防止細菌移位。早期拔除尿管減少了對尿道的刺激,避免了泌尿系感染。
綜上所述,在腹腔鏡子宮全切除術患者圍術期應用快速康復治療措施,減少了對患者生理功能的干擾,減少了機體應激反應的發生,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加快,術后首次排氣時間縮短,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發生,縮短了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明顯下降。術后惡心嘔吐,切口疼痛等癥狀減少,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及生活質量。為患者減輕了經濟負擔,帶來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切實可行,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羅敏.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婦科手術中的應用與展望[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01):12-13.
[2] 江志偉,黎介壽.快速康復外科優化的臨床路徑[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2,15(01):12-13.
[3] 基香蓮,王榮,王克玲.快速康復外科在婦科手術中的應用[J].經驗交流,2018,03(02):219.
[4] 陶凝,陳昌賢,李力.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婦科腫瘤手術中的應用[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5,(07):632-636
[5] 基香蓮,王榮,王克玲.快速康復外科在婦科手術中的應用[J].經驗交流,2018,03(02):219.
[6] 王錫山,快速康復外科的現狀與展望[J]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2014,03(02):79-83 Chin J Colorec Dis(Electronic Edition),2014,Vol.3,No.2
[7] 姚軍波,沈小青,于聰慧。加速康復外科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0,22(0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