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文不凡亮點多多
彭友茂(山東臨沂)
每次收到《雜文月刊》,總要如饑似渴地讀起來。哪一篇不讀,都怕里邊的好東西白白流失。讀完2019年1月份下這期,我覺得里面好東西太多了。忍疼割愛,我只撿幾篇感覺最棒最深的說一說。
許民彤的《文學排行榜緣何變成“娛樂狂歡”?》,揭示了目前文學界存在的一個叫人憂心忡忡的現象:觀點明朗,材料翔實,詞匯豐富新鮮,語句平中見奇,夾敘夾議,段與段,過渡舒緩自然。“隨著這場投票越來越熱,有網友把它形容為‘2018作家跨欄大賽……這使作家排位投票仿佛變成體育競賽……一個原本沒有多少關注度的作家榜投票演變成網民的狂歡。”———本段說得尖刻又實在。“如今名目繁多的文化、文學、作家排行榜,卻有越來越遠離初衷之嫌,評好作品、好讀物和好作家,在缺乏公信力,理性態度和大眾監督的行為下,演變成了拉票榜……從而讓文學的大眾評選愈發帶上已頗為泛濫的娛樂化、商業化和消費化色彩。”———這部分內容,則是在前一段述說、鞭笞的基礎上,讓問題的癥結更加顯豁、明朗。
像作家發表在大江南北林林總總數不勝數的談天說地鋪天蓋地的文章一樣,齊夫《王安憶的“三勸”》的寫作,繼續成竹在胸,悄無聲息地將文論家劉勰“論如析薪,貴在破理”的寫作訣竅貫穿、融合在文章中,不慍不火,優哉游哉,通過設問、比喻、排比等修辭格的運用、連綴,條分縷析,娓娓道來,將眼下一些即將踏上社會的研究生和業已在社會上工作多年的青年學子過分強調、追求凡事“盡想著有用”“過于追求效率”和“急于加入競爭”的不當做法、不良心態和浮躁作風給以批評指正,同時將“不要盡想著有用”“不要過于追求效率”和“不要急于加入競爭”———演講人王安憶對莘莘學子的“三勸”彰顯、樹立起來,顯示出作者為文的大家風度。編輯把上面這兩篇文章的題目和作者,放在了刊物封面的顯著位置,是十分有眼光的。
此外,我也非常喜歡劉希的《給夢想加個“截止日期”》、馬建紅的《糾纏于情法之間的家務事》和劉振的《創作應警惕“題材優越論”》。特別是后面這篇《創作應警惕“題材優越論”》,不論是對喜歡舞文弄墨的廣大作者(自然包括著名作家),還是對文學評論家,都是一種善意的提醒和忠告:“題材優越論”要不得。一個作者,你選擇了吸人眼球的題材,未必就能寫出質量上乘的好作品;選擇花鳥蟲魚等不起眼的“小來來”的題材去寫,照樣能寫出美味佳肴一樣的好文章。
沒有誠信就沒有未來
張良漢(安徽馬鞍山)
《雜文月刊》(文摘版2019年1月下)中的《不能讓“狼來了”透支社會信任》一文,很有針對性、現實性,值得人們深思。
誠信是每一個小家乃至社會這個大家和諧穩定的根本所在,如果任其讓“狼來了”透支社會信任,我們還有未來嗎?溫州11歲男孩黃某“失蹤”事件已經引發了人們對誠信缺失問題的關注和思考: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不能不誠信,因為誠信是社會的道德底線,只有人人堅持誠實守信,社會才會營造良好的文明環境,從而形成促進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正能量”。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寧。誠信是一個人的優秀品質,也是一個社會、一個地區、一個國家能夠得以持續高質量發展的精髓所在。
一直以來,我們對失信懲處力度是不夠的,導致失信成本過低、失信行為屢禁不止。竊以為,除用法治的手段治理社會誠信的缺失外,全社會要形成一種失信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氛圍,從而提高失信成本,促使其不敢失信、不愿失信。這也是我看這篇文章深切的體會。
和孩子一起學習,就是最好教育秘訣
鄭來福(河南鄭州)
2019年《雜文月刊》1月下刊登了《“舍命陪孩子”但愿只是段子》,文章提到一位33歲的母親,因為孩子寫作業太磨磯,氣得得了腦梗住進了醫院。
孩子寫作業慢騰騰,這不是個別的現象。一位同學告訴我說:他上五年級的孩子,寫作業真是太慢了,寫著作業還做著其它事,一會解手,一會兒喝水,一會兒餓了吃點東西等等,就是靜不下心來寫作業,真是急死人,他真想狠狠揍他一頓。看看孩子可憐巴巴的樣子,真是下不去手。孩子是自己的親骨肉,能不心疼嗎?就只好陪著孩子做作業,天天都是到十一二點,累得自己筋疲力盡,苦不堪言。現在孩子放署假,又該陪孩子寫作業,真不知道該怎么辦?
我也是過來的人,女兒也已經上了大二,在女兒成長過程中,也時常陪著她寫作業。但孩子的作業晚上九點鐘以前就寫完了,晚上十點鐘之前必須休息。我的做法很簡單,就是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做作業。在學習過程中有什么疑問?我和孩子一起去探討。有什么困難?我們一起去解決。
這樣做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在尊重她。心理學上有一條很重要的理論是:“人的心理深處最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作為孩子,他們最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這樣孩子就能產生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和孩子一起學習,孩子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用這種方法教育孩子,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是很優秀,高考成績超過當地錄取分數線20多分,被一所重點大學錄取。
教育是永恒的話題,每一個父母都有自己教育理念和方法,雖然別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一定適合自己。但是我覺得,和孩子一起學習就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秘訣。
教育孩子很簡單,找對方法是關鍵,這個方法就是和孩子一起學習。和孩子一起學習,就能走進了孩子心靈,就能了解孩子在學習上的需要和意愿,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所遇到的困難。另外孩子也會感覺到父母在尊重他,使他產生幸福感。幸福感是戰勝人生困難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