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小燕
2001年,在美國俄亥俄州東部一個煤礦里,科學家發現了一塊距今約3億年的完整蟑螂化石。你可別小看這塊不起眼的化石,科學家們由此推測出蟑螂起源于3億5千萬年前的石炭紀,比恐龍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還要早數百萬年。更令人稱奇的是,3億年前的蟑螂與現在的蟑螂并沒有多大的差別。億萬年來,恐龍滅絕了,而蟑螂的外貌不僅沒有什么變化,其生命力和適應力卻越來越頑強,一直繁衍至今,且遍布在世界各個角落。
蟑螂屬于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蜚蠊目,與蜘蛛、螃蟹一樣都是由節肢動物進化而來。它們居住在洞穴內,喜歡晝伏夜出,經過億萬年酷熱和嚴寒的考驗生存至今。現在,凡是有人類生活的地方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這里有它們喜歡的溫暖、潮濕的環境,有豐富的食物和多縫隙的場所。
蟑螂的身體扁平且帶有油狀光澤,便于在縫隙中藏身。三角形的頭上,長有兩只小單眼和一對大復眼。咀嚼式的口器上有兩個扇形上顎,就像一把剪刀;齒間有瘤節突起,仿佛老虎鉗一般能碾碎硬物。口器邊有四條觸須和許多短毛,上面有感覺神經,能采集周邊各種氣味,既能覓食又能避開毒餌的誘惑。長在胸部的6條腿上有豐富的神經末梢,感覺非常靈敏,能察覺輕微的震動。尾部末端的尾須也是復雜的震動感受器,能感知外界刺激,要想靠近它,再輕的腳步也無濟于事。
蟑螂有著超強的生存本領。它們身手敏捷,身上有獨特的氣門可以輔助呼吸,不僅淹不死,即使把它的頭切掉,也能存活9天。它們不吃不喝可以活1個月,有水可以活3個月。
蟑螂的體表和消化道可攜帶多種病菌,如痢疾桿菌、沙門氏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當這些帶著病菌的蟑螂爬到食品、餐具上時,就可能將疾病傳染給人類。
蟑螂的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還可以引起人體的過敏反應。蟑螂可攜帶蛔蟲、十二指腸鉤口線蟲、牛肉絳蟲、繞蟲、鞭蟲等多種蠕蟲的卵。它們還可以作為念珠棘蟲、短膜殼絳蟲、瘤筒線蟲等多種線蟲的中間寄主。科學家研究發現,蟑螂還能攜帶、保持并排出病毒,包括柯薩奇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
不過,蟑螂也不是一無是處。它的食性非常繁雜,從各種動物腐爛的尸體、枯枝敗葉、人類的各種食品到電線膠皮、硬紙板、肥皂、油漆、紡織品、皮毛等,都可以成為它的食物。因此,蟑螂在自然界的生態系統中有著重要作用,它既是生態系統的清除者,也是食物鏈的穩定者。蟑螂在清除各種垃圾的同時,阻止了這些垃圾變成細菌毒素,而蟑螂排出的糞便還可成為植物的養分。蟑螂的身體富含蛋白質,可以作為鳥、青蛙、蜘蛛等的食物。
蟑螂的繁殖能力也很驚人。它的發育階段包括卵、若蟲和成蟲3個時期。雌雄成蟲在羽化后的一周左右就能進行交配。雄蟲一生能交配多次,但雌蟲僅交配1次或2次就可終生產出受精卵。雌蟲把卵產在特殊的膠質囊內,形成卵鞘。卵鞘光滑、堅硬,具有防水功能,以保護卵的正常發育。卵在卵鞘中排成整齊的兩列,28~90天即可孵化出若蟲。若蟲經歷多次蛻皮,逐漸長大,一般歷時60天。若蟲最后一次蛻皮后,就長出翅膀,羽化為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