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振麗 柳正麗
【摘?要】 目的:探討信息化平臺與防跌倒評估量表結合后在產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對比應用信息化平臺前后本院孕產婦跌倒發生率及責任護士評估依從率及主動率。結果:信息化平臺建立后,護士評估依從率從79.30%上升至92.55%(χ2=29.394,P<0.01);低年資護士評估主動率從75.40%上升至94.17% (χ2=26.14,P<0.01);系統應用后跌倒不良事件發生率由0.38‰下降至0.32‰(χ2=5.256,P=0.023)。結論:應用信息化防跌倒評估量表來評估孕產婦發生跌倒的風險程度,能指導護理人員有針對性的對高危人群及高危因素進行前瞻性的干預,從而能對跌倒進行有效預防和控制,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孕產婦;跌倒;信息化平臺;護理安全管理
文章編號:WHR2018071047
跌倒是非自主的不因外力而改變低于原始平面的體位變化。在產科發生跌倒會嚴重影響孕產婦及胎兒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更為有效的預防跌倒的發生尤為重要[1],如何及時準確的篩選跌倒高危人群,及早識別發生跌倒的高危因素,并給予及時的護理干預進而有效的控制跌倒發生率[2]一直是護理工作人員的追求目標。本院在產科臨床護理工作中,選用了跌倒墜床評估量表與信息平臺相結合的方法來識別篩選跌倒高危人群及危險因素,從而有針對的制定有效的護理措施來預防患者跌倒,減少跌倒發生率。
1?資料
1.1?護理評估與信息化結合
在移動護士工作站中加入跌倒墜床危險評估量表,患者入院時進行首次評估,產后轉入病房時評估一次,產后24小時評估一次,病情變化時隨時評估。評估內容包括:近期有無不明原因的跌倒史;意識障礙;視力障礙;肢體偏癱活動障礙;年齡>65歲;體能虛弱;頭暈,眩暈,體位性低血壓;服用影響意識或活動的藥物;有無家屬陪伴等,評分總分10分,小于2分為低度危險,2~3分為中度危險,≥4分為高度危險。評分結果在患者信息一覽表中顯示,高危患者會有醒目顏色的字體標識,提示責任護士及時追蹤評估。
1.2?孕產婦跌倒原因分析
孕婦的特殊生理及身體變化或妊娠合并癥,導致孕婦活動幅度受限,活動能力下降,從而跌倒發生率高于正常人。有研究表明產婦發生跌倒的概率高于孕婦[3],孕婦跌倒的原因主要是妊娠合并癥:如果孕婦伴前置胎盤、妊娠貧血、糖尿病病史以及妊娠高血壓疾病,并使用相關藥物則會加重孕婦跌倒的發生率,而在第一產程中,孕婦因宮縮疼痛不能耐受導致坐臥不寧,無法平穩行走;產婦跌倒的原因有:產程時間過長,出血過多導致產后體能虛弱,下床活動過猛,排尿時下蹲時間過長,使用腹壓,站立太急,沒有家屬陪伴或家屬對產婦的跌倒的認識不夠。護理工作方面:責任護士對于孕產婦病史病程關注不夠,對于其發生跌倒的重視度不夠;護理巡視及健康宣教不到位;護理人員配備不足;護理人員專業技能水平不高﹙低年資﹚不能及時發現風險因素并處理[4]。
2?對策
2.1?孕產婦及家屬方面
進行風險評估,有針對性的給予個性化健康宣教,對于特殊用藥的孕產婦,應指導用藥后的注意事項及觀察目標。指導產后體位的選擇,勤翻身及早期下地活動指導,對于產程過長及出血過多的產婦應指導其適當延長首次下地活動的時間,并指導產后飲食的選擇及時補充體力;指導及時排空膀胱,避免下蹲時間過長及使用腹壓,指導產后頭兩次活動時不宜過快過猛[5],活動時須至少由一名家屬陪伴,并指導家屬觀察產婦的面色及活動耐力,若產婦出現面色發白出冷汗及下肢無力時應按呼叫鈴通知醫護人員并將產婦抬至床上平臥。
2.2?環境方面
對新入院的孕婦要詳細介紹周圍環境及設施,指導孕產婦選擇合適的衣褲及防滑拖鞋,并保持病室清潔、寬敞、明亮,地面干燥無水跡無雜物,床邊過道無障礙物,床擋、床頭柜及床邊椅保持完好;洗手間設置防滑墊及扶手,并張貼溫馨提示:請扶好,不要下蹲太久。對于高危風險的患者應在床頭懸掛“防跌倒”風險警示標識,指導教會孕產婦使用呼叫鈴。
2.3?責任護士方面
科室制定跌倒應急預案,加強科室人員的培訓﹙尤其是針對低年資護理工作者﹚,定期檢查了解護理人員對跌倒相關知識及預防措施的掌握情況,加強責任護士對高危因素及高危孕產的關注程度。責任護士應了解孕產婦有無視力障礙,肢體活動異常,有無妊娠并發癥及合并癥;了解孕產婦的特殊用藥及治療情況;了解分娩及剖宮產經過及時長,產后出血量及子宮收縮情況[6],并能制定詳細的護理任務,有針對的給予幫助指導。
3?評價方法
3.1?孕產婦跌倒發生率
選擇本院產科2017年10月至12月收治的住院孕產婦834例(應用防跌倒評估量表前),分為對照組。孕產婦年齡為20~42歲,平均年齡為(28.2±2.5)歲。選擇本院產科2018年1月至3月收治的住院孕產婦855例(應用防跌倒評估量表后),分為研究組。孕產婦年齡為19~44歲,平均為(28.8±2.2)歲。對照組和研究組孕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2?責任護士評估的依從性及主動性
選擇本院六個產科65名臨床一線護理人員,納入標準:具有護士資格證書,工作10年內、自愿參加本研究,放發調查問卷,調差信息平臺應用前和應用后護士評估的依從率及主動率[7]。
護士評估依從性評價分為“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及非常不同意”5個等級,依從率=﹙非常同意人數+同意人數﹚/總人數×100%。評估主動性評價分為低年資護士年限≤3年,和高年資護士年限>3年,從“非常愿意、愿意、一般、不愿意及非常不愿意”5個等級,主動率=﹙非常愿意人數+愿意人數﹚/總人數×100%
3.3?效果評價
信息化平臺建立后,護士評估依從率從79.30%上升至92.55%(χ2=29.394,P<0.01);低年資護士評估主動率從75.40%上升至94.17%(χ2=26.14,P<0.01); 系統應用后跌倒不良事件發生率由0.38‰下降至0.32‰(χ2=5.256,P=0.023)
4?討論
4.1?信息化平臺的建立能有效減少跌倒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責任護士當班可根據評估表的提示了解當日分管孕產婦的跌倒發生的風險程度,給予關注,并針對不同風險的孕產婦提供個性化護理干預及健康宣教,依據每日動態評估結果給予針對性護理措施及選擇是否需要加強干預,從而有效的預防跌倒的發生。
4.2?信息化平臺的建立能提高護士評估的依從性及主動性
信息化平臺能整合展現并提醒護理人員對高風險患者予以關注,變被動為主動評估,從而激發了護士﹙尤其是低年資﹚鉆研業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護士臨床思維的發散及知識水平的提高,利于低年資護士盡快融入臨床護理安全管理工作中。
5?小結
將跌倒評估量表與信息化平臺相結合,從臨床常見問題著手,利用信息化手段解決臨床常見護理問題,從而簡化指導工作內容,減輕臨床護士工作壓力,調動護士的積極性[8]。信息傳遞客觀快速,能及時反映和處理,提高了服務質量,并能有效的提高防跌倒質控效果,利于護理安全管理,從環節入手解決疑難問題。
參考文獻
[1] 秦琳.住院患者跌倒風險因子評估表的應用及護理體會[J].當代護士,2012,01(學術版):183-185.
[2] 滕艷華,馬寧.跌倒危險因素評估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9):1748-1750.
[3] 陳穎因.產科病區孕產婦跌倒風險因素與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2):58-59.
[4] 何利琴.孕產婦住院期間跌倒的危險因素及防范[J].醫院管理論壇,2017,34(07):18-20
[5] 農桂玉.體位干預對剖宮產術后產婦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9):94-95.
[6] 曹蘇玲.優質護理干預在婦產科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0):33-34.
[7] 李晶.跌倒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及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11):1347-1350.
[8] 肖爽,趙慶華,肖明朝,等.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1,25(03):726-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