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任務驅動型作文,指的是通過明確的任務指令,對于作文材料進行限定,使學生在限定的材料內容中,了解到題目的立意,并從多維的角度對立意進行解讀。但是,由于任務驅動型作文是近些年才興起的作文考查方式,考查內容過于單一,作文立意水平較低。本文就以提升高考任務驅動型作文為主題進行研究討論。
【關鍵詞】高考;任務驅動型作文;立意提升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近幾年來,隨著新課標改革的逐步推進,對于高中教育階段而言,尤其高考的題目創新均有了新的發展。對于高考語文而言,除了加入創新型閱讀題目外,還加入了新材料作文與任務驅動型作文。以下就如何提升高考任務驅動型作文立意進行討論,并針對此提出幾點建議,以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任務驅動型作文。
一、任務驅動型作文的發展趨勢
對于高考作文而言,近年來最常考的題目類型就是新材料作文以及任務驅動型作文。對于新材料作文而言,它具有題目自由性強、立意新穎等特點,但是自由度過大,很難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考核。而任務驅動型作文則不同,任務驅動型作文是通過給出的明確指示,限制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主要考核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在任務驅動型作文中,經常會給出現實中的實際案例,要求學生能夠針對案例中出現的矛盾進行自主判斷,最終確定自己的寫作方向。
雖然,新材料作文與任務驅動型作文都是近幾年高考命題作文當中常見的寫作方式,但近兩年的高考語文作文卻都是任務驅動型作文題目。這是由于,對于新材料作文而言,盡管其具有創意多、立意新等多種特點,但是高自由度的創作,會增加學生套作或虛構的可能性,達不到高考語文作文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目的。而任務驅動型作文則通過直觀的任務指示,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但著重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由于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指令限制,學生的創作自由度降低,出現套作或虛構的概率就小。這也是為什么在近兩年的高考中,各類型高考語文作文的考查均選用任務驅動型作文作為試卷作文的考核內容。
二、任務驅動型作文立意提升的措施
對于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創作而言,考查的是學生對于實際案例中出現的矛盾進行自主判斷,要求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分析問題的結果,確定自己的寫作立意,從而完成最終的創作。但是,由于每個人對于案例中出現的矛盾理解不同,最終立意的質量參差不齊。為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高考語文作文成績,就提升任務驅動型作文立意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首先,加強對材料的理解,能夠深層次探析材料的核心內容。任務驅動型作文所提供的材料,閱讀難度較低,學生在進行初步閱讀的過程中,很容易找到材料中的矛盾點,甚至材料直接將矛盾點給出,供學生進行創作。但是,這種能夠被直接確立的立意并不是材料的核心立意,對于材料類型的作文而言,無論材料內容,最后的題目設定有再大差別,都可以將由材料衍生出的角度大致分為三類,分別是核心角度的立意、重要角度的立意以及次要角度的立意。不同角度的立意,會為學生帶來不同的創作方向,而評卷教師則會根據學生初步立意的不同,針對學生立意的角度,先進行一次打分,之后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寫作狀況進行二次打分,確定學生的最終得分。因此,若想加強學生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分數,就先要加強學生對于材料的理解程度,幫助學生深層次地探究材料的核心內容。
其次,提升立意的高度。提升立意的高度就是提高學生對于核心角度的找尋能力,并能夠通過對于高考作文的命題特點,升華自己原有的立意角度,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作文創作過程。針對提高學生尋找材料中的核心角度,依賴于學生自身對于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日常訓練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訓練力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不同的外表以及不同的思想,對于理解能力而言,隨著人的理解思維的差異性,而有所不同。有的人能夠很容易抓住材料中的核心內容,將其提取出來作為自己的立意角度,而有的人僅僅只能對于材料展現的粗淺的內容進行立意創作。這是由于先天存在的差異,但對于提升立意高度這個問題上,是可以通過后天訓練的。
對于提升立意高度的后天訓練,首先依靠的是教師在進行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初期訓練時,與學生共同進行的材料分析過程。在進行任何形式的作文寫作初期,教師一般都會對作文題目、作文要求進行專門講解,之后再要求學生進行寫作。而學生在這個階段的學習中,不應該只關注教師最后給的要求,應當在教師分析作文材料的時候,就緊跟教師的 思路,學習教師分析材料的方法,并在之后的自主寫作過程中,針對之前的方法進行實踐。其次,當材料很難進行分析,找尋核心立意的時候,應當就作文材料明面給出的重要角度進行創作,以防分析失誤導致立意角度更加偏離作文材料內容。此外,在寫作過程中,學生應當明白高考命題人在命題過程中,大的思想方向是以人為本、立徳樹人,寫作也就以此作為方向進行具體的創作,從而保證在找不到好的立意角度的前提下,對立意的高度進行提升,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成績。
最后,注重學生的日常積累,加強訓練。作文的寫作過程包括很多方面,但是大致的創作過程,無非就是通過對于題目或材料的理解,確定文章的主體立意,之后以確定的立意為中心進行創作,創作過程中結合學生的日常積累,最終創作出一篇好的文章。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對學生進行相關的課程訓練外,還需要針對學生的日常積累做出要求。并且對于提升立意,尤其是任務驅動型作文的立意,好的日常積累能夠幫助學生更容易讀懂材料,更容易找尋作文的核心立意。
此外,根據近些年的高考語文試卷進行分析,能夠發現近年來高考語文作文的命題趨勢,與每年我國出現的重大事件均有所相關。因此,學生在進行日常學習之余,應當了解時事,了解我國發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并聽取新聞主持人對于事件的相關解釋,當學生真的遇到相關題目時,能夠以此作為參考,幫助學生更好地找到核心立意。除此以外,對于任何題目進行適當練習是十分必要的。對于任務驅動型作文而言,材料的分析、理解程度直接決定了立意的好壞,而立意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作文的初始評分。盡管,近些年的高考語文作文命題與時事緊密聯系在一起,但是隨著對于任務驅動型作文命題能力的提升,材料的核心立意越難找尋。因此,教師依舊需要加強對于學生分析材料、解析材料的訓練,并在最終的高考沖刺階段,對近兩年我國的重大事件進行總結,以便于學生能夠在繁忙的高考沖刺階段依舊能夠對國家時事有一定的了解,對于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同樣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加強學生的日常積累,還能夠幫助學生美化文章結構,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文章框架的構建,使得學生所寫出的作文更加有層次感、豐富性,提升在作文寫作方面的綜合能力。
三、結語
高考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應用,盡管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但是通過對于材料及任務的限定卻又很好地考核了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為幫助學生在任務驅動型作文中,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應就學生的作文立意水平進行提高,幫助學生抓住材料重點,找尋材料中的核心立意。為幫助學生提升立意,首先應當加強學生對于材料的理解程度,幫助學生找尋核心立意。其次,應當提升學生的立意高度,在確立立意的情況下,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進行創作,對已選取立意進行升華。最后,應當加強日常積累,進行專項訓練,通過訓練加強對積累內容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找尋核心立意。任務驅動型作文,其實就是材料理解加上文章的具體寫作,通過對于找尋文章核心立意的訓練,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創作,并取得高分。相信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高考任務驅動型作文的立意,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肖炳生,溫振雄.任務驅動型作文審題立意與批判性思維——以2015年全國新課標甲卷作文題為例[J].語文學習,2016(6).
[2]張良勇.深度思考提升立意——任務驅動型作文立意提升策略探析[J].課外語文,2017(13).
[3] 費明富.也談任務驅動型作文試題——兼談2016年高考課標卷Ⅰ和江蘇作文試題的審寫[J].語文知識,2016 (13).
[4]馬佳.任務驅動型作文和漫畫作文的比較研讀——以2015年全國Ⅱ卷、2016年全國Ⅰ卷為例[J].課外語文,2017 (22).
[5]邵菊花.出新不足,守正有余 ——關于高考“任務驅動型”作文命題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12).
[6] 歐陽國勝.“白馬非馬”式審題:始于起點,經由中點,達于終點——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審題立意[J].語文教學通訊,2018(10).
作者簡介:鄭佳佳,女,1986年生,福建漳州人,本科,中學一級,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教學。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