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波瀾
蓮都區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有著“浙江綠谷”“休閑勝地”“綠色氧吧”等眾多美譽。區域內建有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濕地公園,省級森林公園、省級自然保護區各1處,森林自然資源優勢突出。為深入踐行“兩山”理論,建設生態文明,全面發揮森林生態功能和保健功能,加快集聚和轉化綠色財富,蓮都區從“大環境”“硬條件”“軟實力”三方面下功夫,著力建設森林康養示范區。
優化森林康養“大環境”
發展森林康養優勢在山,根本在林,核心在環境。蓮都區以優質的森林景觀和豐富的森林資源為依托,進一步優化森林康養“大環境”。
抓營林,提升森林質量。按照《麗水市蓮都區美麗林相建設總體規劃(2016—2035年)》要求,重點抓好美麗林相建設,美化蓮都森林。通過明確年度美麗林相建設目標,強化土地要素、資金投入、種苗供應、推動機制等相關配套保障措施,重點開展林相改造、珍貴彩色健康森林建設、平原綠化、創建綠化示范村和省級森林村莊等工作。采取“造、補、改、育”等措施,營造“結構優、健康好、景觀美、功能強、效益高”的森林。近年來,蓮都區共投入綠化造林資金5.5億元,造林更新3.05萬畝,完成森林撫育40.7萬畝,公益林面積達102.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7.15%,林木綠化率達78.1%。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面積比從68.71∶16.65∶14.64調整為61.39∶21.35∶17.26,森林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抓管理,確保資源增長。加強公益林管護,2018年公益林優質林分面積達88.26萬畝,公益林優質林分以每年2.5萬畝的速度遞增,優質林分占比從5年前的71%增長到85.9%。編制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實現以規劃管地;依法辦理各類征占用林地項目,盡量少占或不占林地,確保林地保有量。嚴格執行采伐管理制度,對林木采伐實行限額控制。全區森林面積172.85萬畝,全區活立木總蓄積496.9萬立方米,較上期2007年調查,活立木蓄積增加161.44萬立方米,年均凈增16.14萬立方米,年均凈增率4.01%。
抓保護,維護資源安全。森林資源是康養產業的基礎。蓮都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擴展森林消防覆蓋面,全面落實森林消防責任,構建全區森林消防“網格化”管理體系,最大限度地控制森林火災發生。堅持預防、封鎖和除治并重,開展松材線蟲病除治工作,留住綠水青山。蓮都區森林火災年受害率、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均低于省、市控制指標,先后被評為國家、省森林防火工作先進單位。同時,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完成全區第二次野生植物調查、陸生野生動物獸類資源專項調查工作。加強林業綜合執法,組織開展一系列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保障了森林資源和林區安全,保障了發展森林康養的產業優勢。
提升森林康養“硬條件”
以發揮森林多種功能為目標,充分利用森林的生態、文化、游憩和保健醫療等功能,打造基礎條件過硬的森林康養示范區。
挖掘森林康養“潛力點”。對全區森林旅游資源進行整合,實施政府引導、市場配置、企業參與的發展機制。挖掘蓮都林場潛力點,著重建設“一區一園一山”。“一區”指蓮都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是浙南重要生態屏障組成部分,在保持陸地生態系統整體功能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蓮都區全力建好自然保護區,發揮其生態功能,同時適度開發包括獼猴峽在內的實驗區,發揮其森林康養作用。“一園”指大山峰森林公園,為蓮都區最大的森林公園,已先后建成公園門樓、休閑山莊、游步道、涼亭、水泥路、停車場等基礎設施。2016年9月,結合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創建工作,重新編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并于2017年通過省級評審。蓮都區著力將大山峰森林公園開發與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建設相結合,使該區域成為特色鮮明的避暑度假勝地和森林科普教育基地。“一山”指天堂山林區,林區森林景觀優美。蓮都區將充分發揮其森林資源優勢,聯合周邊的風景區、旅游區,打造高山森林康養基地。
打造城郊觀光林業“亮點”。發展以森林生態觀光、林區養生度假、鄉村綠色購物等為主要內容的森林康養產業,創建進森林氧吧、品森林美食、賞森林美景的森林康養品牌。加快華東植物園建設,持續建設白云國家森林公園、九龍國家濕地公園;目前,白云國家森林公園已成為麗水市民接待賓朋親友的多功能會客廳,做到了以生態惠民;九龍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集保護、利用、科研、游覽、宣教于一體的國家級綜合型濕地公園,是名副其實的城市“綠肺”。同時,通過創建省級森林城鎮、省級森林村莊,培育家庭林場、林業體驗園,延伸森林鄉村游。近年來,共建成省級森林城鎮4個、省級森林村莊10個、市級綠化示范村96個;建成省級現代園區3個,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60家,建成省級森林食品基地10個。
創建森林休閑“延伸點”。培育集吃、住、娛于一體的村莊綜合體,提高森林康養接待能力。2018年蓮都區創建A級景區村23個,其中2A級景區村13個、A級景區村10個。培育并扶持百興菇業、處州山茶油、森老大板栗等特色品牌,推進旅游購物場所建設,六江源旅游購物點力爭建成四星級購物點,百興菇業確保建成四星級購物點,延伸了森林康養產業鏈。
增強森林康養“軟實力”
著力挖掘森林康養底蘊,擴大地域特色文化影響,著力打造“山水渾然、文景合一”的森林康養文化集群,增強森林康養軟實力,實現保護與發展的共贏。
旅游交通網絡基本完善。蓮都的交通運輸方式以公路、鐵路為主,堅持通景道路優先改造,逐步提高通往A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A級景區村莊、產業融合示范基地等道路的通行等級,實現區域交通“內通外聯、連線成環”,確保國家級森林旅游地和省級森林旅游地基本通達II級公路或通達等級公路,可進入性強。目前,蓮都農村道路全面改善,通達率達100%,路面硬化率達100%。
文化傳播體系初步形成。培育、傳播和傳承森林康養文化、森林文化和生態文化。2017年,建成“全國生態文化村”1個,為麗水市首個。建成“省級生態文化基地”1個;錄入中國傳統村落的村莊7個;全區現有古樹名木共計2155株,其中國家一級古樹118株,國家二級古樹342株,國家三級古樹1695株。投入資金400多萬元,開展栝蒼古道修復工程。全面完成官嶺古道修復,官嶺古道徒步游線初步形成;依托古村落、古樹、古道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傳播森林生態文化。
旅游市場秩序監管良好。常態化開展文明景區創建督查,向各景區反饋文明景區建設存在的問題,倡導文明旅游精神,引導游客文明出行,樹立文明有序、綠色環保的良好城市形象。開展旅游市場綜合監管工作,針對森林康養場所的消防安全隱患、公共食品衛生等問題,聯合相關部門先后開展40余次聯合執法和聯系安全檢查活動,進一步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初步形成聯合執法和綜合監管機制,有力保障游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