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風英
“鳳凰古城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美麗、端莊、秀雅……”當看到朋友談起鳳凰古城眉飛色舞的樣子時,我頓時有了想去古城一探的念頭。于是,我整理好行裝,選擇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登上南去的列車,來了一場心馳神往的旅行。
湖南湘西的鳳凰古城,一個美麗的地方,一個有山有水、令人向往的地方。當真正置身古城中,即使你旅途勞累、愁緒滿懷,也會瞬間融化在這山水里,忘卻一路的顛簸,深深陶醉其間。
抵達湘西鳳凰古城時,已是晚上9點多了,入住酒店后,約上幾個同伴,便急忙前往鳳凰橋。其實,來鳳凰之前,朋友便特意囑咐我,夜晚的鳳凰別有一番韻味,是萬萬不可錯過的,如一旦錯過,真不知要到何年才能相遇。
果不其然,夜晚的鳳凰如夢似幻,有著“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與妖嬈。循沱江而望,整個古城在霓虹燈的照耀下,美麗璀璨。夜色如墨,弦樂如鉤,古色古香的城樓在五彩繽紛的燈光輝映下,光彩奪目,美輪美奐。沿著沱江走下去,兩岸香氣四溢的小吃店、掛著艷麗服飾的商店、不時傳來悠揚吉他曲調的酒吧,無疑也給這座不夜城增添了許多生活的情趣。
突然,前面飄來一股香氣,難不成是具有苗家特色的鳳凰小吃?比如湘西鳳凰姜糖、湘西辣米粉、糯米酸辣子、苗家菜豆腐等。終于,在一個小攤前,我們尋到了當地的美食,禁不住誘惑分別各要了一碗湘西煎豆腐、湘西辣米粉和湘西甜糍粑,就著清涼的沱江水,我們吃得好不愜意。待美餐過后,我們興致更加高漲,一路沉浸于古城朦朧的夜色中,徘徊在燈火闌珊處的古韻亭榭間,流連于月光傾瀉下的小橋流水里,整個人仿佛都醉了。
篝火晚會是古城風情里不可缺少的一個亮點。穿著艷麗的服飾,混跡在熱鬧的人群中,我們與五湖四海的朋友圍著篝火載歌載舞。伴著輕快的舞步、歡樂的笑聲和暢快的歌聲,在這快樂的氣氛之中盡情灑脫。在晚會上,我們還可以欣賞到古老神秘的“湘西趕尸”和“儺戲”,驚心動魄的苗家絕技——上刀山下火海,充滿民族特色的苗家婚禮,以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苗寨生活,他們用木葉傳情,用對歌表達愛意。
晚會結束后,我們發現沱江邊上越來越熱鬧,原來,這里正在舉辦一個很重要的活動——放河燈。放河燈是古代的一種習俗,它寄托了放燈人的情思,在花燈里寫上自己愛慕人的名字,花燈會把他帶到你的身邊。“河燈亮,河燈明,牛郎織女喜盈盈”“河燈一放三千里,妾身歲月甜如蜜”等民謠,可證習俗之久遠。原本只有在那些特定節日才有的河燈,在這里百無禁忌地漂浮著,因為這里天天是節日,天天可以許下心愿,盛滿了甜甜的祝福。
不知不覺間,夜色越來越濃,街上的行人已開始變得稀疏起來,店鋪也依次開始打烊了,但整個鳳凰古城依然流光溢彩倒映在沱江江面上,熠熠生輝。這時,不知誰提議“不如我們去酒吧感受一下吧!”于是,我們一行人呼啦啦地又一起來到了一家裝潢考究的酒吧里。近年來,鳳凰古城的酒吧越來越多,在夜幕降臨的時候,為原本古香古色的古城,又增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酒吧,也是古城的夜生活最火爆的地方之一。坐在酒吧的一隅,品著調酒師調好的雞尾酒,聽著如癡如醉的音樂,一種快樂愜意的感覺油然而生。
鳳凰的夜,是這座小城朦朧的美麗,是不易被察覺的驚喜,千萬不容錯過。只要你體驗過鳳凰的夜,你就能遇到鳳凰不一樣的美。
比起昨夜的樂聲四起、燈光熠熠、熱鬧喧囂,晨曦中的鳳凰古城別有一番風情……
清晨的鳳凰閑暇悠然,那是一種遠離塵囂的靜謐,也是一種返璞歸真的自然。此時的它就像一位古典美人,亭亭玉立在沱江江畔,氣度不凡而又帶著江南水鄉的古風遺韻。說起鳳凰古城,給人的第一印象當然就是沱江。她安靜、秀氣,如同小清新一般清爽素雅,怎一個美字了得。彼岸,穿著苗族服飾的婦女們在江邊忙著洗菜、洗衣,木棒敲打衣服的聲音就像一支古老的歌謠,順著沱江水潺潺流淌;此岸,水車在藍天白云下悠悠地轉動著。古樸的吊腳樓下,幾個苗族女人在不停地招攬著游客拍照留念,盡管時間緊迫,我們還是以打仗的速度,換上了當地的苗族服飾,拍下了幾張珍貴的照片,留下了一個永久的紀念。
天公作美,突然下起了一陣淅淅瀝瀝的小雨,雨點是那樣小,雨簾是那樣密,就像給潺潺東去的沱江水披上了一層白紗。雨中的沱江緩緩流淌,敞開“心扉”接受著雨的洗禮。天空飄著清涼的味道,五顏六色的傘花形成了鳳凰古城雨中的另一道風景,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岸那邊吊腳小樓窗臺上的阿妹此時正深情款款地凝望岸這邊的阿哥,他們以水傳情,眼里盡是愛意和數不盡的相思之情。
坐在烏篷船上游覽沱江,聽著艄公的號子,看著兩岸百年歷史的土家吊腳樓,更是別有一番風味。烏篷船頭,有土家族姑娘在深情歌唱,岸邊的人越來越熱鬧,“攝影師”們來回穿梭在人群中,變換著不同的角度拍攝著,旁邊還夾雜著小販的吆喝聲、討價還價聲,好一番熱鬧的景象。
漫步古城幽深的小巷,腳步輕踏在光滑的青石板上,斑駁的古樓、古城、古墻,雖歷經風雨滄桑,但它卻像一位慈祥的老人,等待著我們前來拜謁。萬壽宮、萬名塔、奪翠樓……我們用腳步一一丈量著歲月的痕跡。帶著對湘西古老的記憶和思緒,我們走過歲月滄桑的虹橋,穿越縱橫交錯的小巷,靜靜地感受著鳳凰古城淡雅的山水、濃郁的風情,還有古樸淳厚的人文歷史。
若干年前,我曾讀過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湘西那淳樸、恬淡的生活,給我留下了磨滅不去的記憶,那個集熱情、純真、勤勞、善良于一身的船家少女翠翠,曾給予我無限的遐思。于是,在鳳凰古城,在小巷間,在渡口,在每一個角落里,我尋覓著那個在茶峒小河渡口長大的姑娘翠翠。在古城最繁華的那條街上,與黃狗相伴的是翠翠嗎?在絨線鋪里,在虹橋下的石板路上,我還能看到翠翠走過的身影嗎?一位苗族老鄉攔住我問:“你在尋找什么?”我說:“我在尋找沈從文筆下的翠翠呀。”老鄉嘆息著說:“那個翠翠已經老了,走了。”真的走了嗎?我不信。其實,沈從文筆下的翠翠何嘗不是千百個湘西普通淳樸勞動婦女美的化身。湘西之地,鳳凰古城,處處都有翠翠,她一直生活在鳳凰、在渡口、在小巷,不是嗎?
此時,碧綠沱江水,古老吊腳樓,看上去仿佛也被我的情緒所感染,它們如翠翠一般,用自己澄澈和典雅的美,撥動著每一位游客的絲絲心弦,留給人們不舍的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