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鈺
在我國,社區教育正一步步推動我國職業教育走向大眾化,社區教育也日益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被賦予更多的責任和期望。發展終身教育、構建學習型社會的歷史重任正肩負在社區教育上。基于此,本文對發展社區職業教育的重要性進行了簡要闡述,并對發展社區職業教育提出幾點策略。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部分,首先談到的就是“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規范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
面對我國多元化的社區人口結構,無論是教育方式還是教育服務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作為職業院校,立足社區、為市民提供公益性教育,這種服務社區的靈活的辦學體制即社區職業教育便滿足了這種需求。
1 發展社區職業教育的必要性
社區教育是指在一定區域內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開展旨在提高社區全體成員整體素質,服務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教育活動,具有“全員、全面、全程”的開放性特征。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中指出,要構建開放靈活的終身教育體系,加強社區教育機構和網絡平臺建設,充分開發社區教育資源,為廣大學習者提供更加靈活、便捷、開放的學習條件。社區教育的發展有助于我國實現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形成。
2017年7月21日,市教委等九部門《關于進一步推進天津市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津教委〔2017〕25號)文件中指出,社區教育不僅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將社區教育切實納入到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中;以社區居民為中心,創新發展社區教育模式,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社區教育,使百姓享受到更高質量、便捷通暢的終身教育服務,提高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堅持資源整合、開放,充分發揮各級各類院校在社區教育中的作用;建立學校資源共享機制,引導社會各界力量積極投身于社區教育工作,共同探索出一條開放、共享、可持續發展的社區教育道路。文件中強調指出,到2020年,我市要建成政策架構靈活開放,管理機制科學高效,教育資源開放共享,內容形式豐富多樣,服務能力明顯提高,居民滿意度顯著提升,具有天津特色的社區教育體系,社區教育示范區要達到80%以上,實現社區教育全覆蓋,形成學習型城市的基本格局。
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中指出,“各省、市要依托各職業院校設立社區教育指導機構”,將“職業技能”作為社區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由此可見,大力發展社區職業教育符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發展社區職業教育可以為社區居民提供公益職業技能培訓,同時提高社區居民整體素質,很好地服務于社區居民,具有較強的社會服務能力。
2 發展社區職業教育的策略
2.1 整合各職業院校資源
首先,可以挖掘當地職業院校的師資、設備、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充分調動職業院校有理想、有理論知識的專業技能教師,從中聘任兼課教師,為社區教育建立師資庫,對這部分教師予以績效考核,擴充社區教育的師資隊伍。其次,可以充分調動職業院校龐大的學生資源,可以將學生發展成為社區職業教育志愿者,不僅為社區職業教育提供信息咨詢與技術支持,通過社區職業教育工作還可以使這部分學生獲得人才培養與職業訓練。再次,可以利用職業院校的多功能教室、圖書館、實訓場地等設施,在非工作日可以對社區開放,彌補社區教育設施不足的空缺。
通過整合職業院校資源,不僅可以充分調動職業院校師生隊伍,為社區教育提供人力支持、解決師資問題、增強科研力量;還可以實現與職業院校教育資源共享,提高社區教育機構的教育資源存儲量。
2.2 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職業資格認證
社區教育主要涉及兩大方面,一方面是社會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是職業技能。 首先,可以為社區居民開展相關職業技能培訓。為了提高社區居民的就業能力,社區教育機構可以與人社局、衛計局等多部門合作,面向社區在職人員、失業人員、社區弱勢群體等開展以提高居民職業技能為重點的后續教育,例如計算機、網絡、電器維修、服裝加工、烹飪、家政等方面的技能培訓,來滿足社區居民就業與再就業能力;其次,還可以為社區居民開展創業培訓。社區教育機構面向具有創業意愿并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社區居民,開展創辦小型企業或自主創業所需的基礎知識、法律法規知識與必備的職業技能培訓。社區教育機構可以與人社局下屬的某些培訓機構合作,組織開展社區居民的創業培訓,例如廚藝、汽車維修、電子商務、烘焙、服裝裁剪等培訓,提高社區居民創業能力。
無論是提高社區居民就業與再就業能力的職業技能培訓,還是以提高社區居民創業能力的創業培訓,社區居民在相應培訓后,都可以進行相應工種的職業資格認證,對自己所培訓工種進行職業資格能力鑒定,獲得人社局頒發的相關職業技能證書,可以增強就業能力,提高就業機會。
2.3 發揮信息技術優勢
面對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為社區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便捷的平臺。社區教育通過互聯網等信息化,不僅為社區居民提供一個龐大、自由的學習空間,而且還能解決社區居民教育供求不平衡、教學資源不充足、師資不穩定等
題;網絡互動平臺不僅可以提供教學資源信息及時上傳、更新、共享,縮短集團、企業與社區居民的空間距離,減少社區居民的學習成本,還可以合理利用師資,促進各類教育資源的充分運用,避免國家有限經費的重復投入。網絡互動平臺可以讓更多的人受益于社區職業教育,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創造條件。同時,隨著教育資源的信息化、線上化和共享化,社區職業教育很快會實現教育公平的愿景,使居民職業技能得到提高,最終提高就業能力。
2.4 發揮社會公益團體力量
近幾年,在我國隨著公益活動的不斷推廣,越來越多的人士投身于公益事業,他們逐步凝聚成一個強而有力的社會公益群體。許多公益組織已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遍布我國多個公共領域,例如社區組織、慈善組織等。據統計,中國已登記注冊的民間公益組織趨于40 余萬家,而且還有各種未登記注冊的草根組織。這些公益組織進一步推進我國的科學發展。
由于社區教育與中國公益組織都有公益性的特點,社區教育機構可以與公益組織協力合作,這樣既有助于社區教育的建設和發展,又可以將社區教育的公益性充分體現出來。在我國已有部分地區的社區教育與公益組織合作發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我國臺灣地區的某個社區文化活動從策劃構思、邀約、造勢到開場,完全交給社團義工全權負責,這樣不僅給義工學員創造了學習的機會,而且進一步了解社區的特色,提高大家對社區教育的認同感和責任感。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要做好發展社區職業教育,就要在國家、地方政府、職業學校、社區四個層面內相互促進。通過國家的指導扶持;通過整合職業院校資源;通過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統籌依托社會團體的力量的共同努力,使社區職業教育不斷趨于大眾化,提高人們對社區職業教育的認同感和責任感。
本論文為《推進職業院校為市民提供公益性教育服務的研究》課題使用。
(作者單位:天津市電子信息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