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萍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寫話的要求是“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充滿趣味和想象空間的優秀繪本是孩子寫話的資源,巧妙合理地利用它,不但尊重了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降低了寫話的難度,而且能有效地培養孩子的寫話興趣和語言表達能力。將寫話與繪本閱讀相結合,將是一種有益的嘗試,讓孩子樂于寫出自己的故事。
教育家于北辰老先生曾經說過那么一段話:“小學語文教師竭盡所能傳授字、詞、句、段、篇,小學生勤奮學習,家長們點燈熬夜輔導……幾十年的努力,我們不但沒有使小學生順利通過‘作文關,反而把對作文的恐懼和無奈交給了中學。”是啊,這說的就是多年來作文教學的困擾:學生怕寫,教師怕教。眾所周知,寫話是作文的啟蒙階段。“寫話”,其目的是強調學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說的話用文字寫下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寫話的要求是“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如何讓孩子充滿興趣、樂于去寫話?將其與繪本閱讀相結合,將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繪本,英文為“picturebook”,也叫“圖畫書”。它是透過圖畫、文字,在兩個不同的層面上交織、互動,來訴說故事的一門藝術,而當中那充滿趣味和想象空間的繪本是孩子寫話的資源。若能巧妙合理地利用優秀的繪本,與孩子共讀繪本,這不但尊重了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降低了寫話的難度,而且還能有效地培養孩子的寫話興趣和語言表達能力。
1 打開孩子那發現美的眼睛
美國詩人惠特曼有一首詩:《有一個孩子向前走去》。詩里說:“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跟孩子們共讀的第一本繪本故事就是麥克·格雷涅茨的《彩虹色的花》。那是一本風格極其獨特的作品,簡練的語言,大塊的色彩,都給這本書帶來一種原始粗獷的美,但它敘述的卻是一個極其溫柔細膩的故事:早春的一天,雪還沒有化掉,在原野上突然開了一朵彩虹色的花。終于能見到太陽了,她十分高興,由衷地愿意跟每個人分享自己的快樂。 螞蟻、蜥蜴、老鼠……它們都抱有著心事一個接一個地過來,那花兒慷慨地將自己的花瓣都用來幫助這些有困難的小動物了。隨著季節的變換,彩虹色的花慢慢枯萎老去。最后,自己被覆蓋在白雪下面。雖然她離開了現世,卻給大家留下一片溫情。當春天來到時,新的花朵又在陽光下綻放開來……生命可以輪回,樂于助人的精神則存留其中,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無窮的意味。那朵彩虹色的花的色彩是如此地動人,幾乎包含了你所能想象的一切,生命、愛、夢幻……它成了我們班孩子的一部分,它打開孩子們發現美的眼睛。偶然一次,一個孩子在他家墻角邊發現了一棵嫩芽,于是他就寫下:
我家墻角邊有一棵小芽芽。在上個星期三,它就出生了。星期三的那一天它還很小很小。我輕輕地摸了摸小芽芽,它那么嫩,那么綠,那么可愛。微風輕拂,它搖擺著頭,露出了綠色的笑容。我每天都給它澆澆水,希望小芽芽快快長大。果然,過了好幾天,小芽芽又長大了一些,長出了許多嫩綠色的小葉子。
噢!原來小芽芽每天都在悄悄長大。我希望小芽芽越長越漂亮,長大了變成了一朵美麗的彩虹色的花。
對于孩子們來說,繪本是富有魅力的,在吸引孩子閱讀的同時,也激發了他們表達的欲望。那語言簡練靈動,字里行間流露就出孩子的那一份純與真,這是《彩虹色的花》能給孩子美的熏陶。
2 讓孩子自主地親近寫話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段的寫話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如何讓孩子自主地親近寫話呢?
在習作中,有一種話題是:介紹自己的家庭。相信很多孩子在看著這個話題的時候,恐怕他會支支吾吾好一會兒,然后說出一些干巴巴的話來,比如:“我家里有爸爸、媽媽和我。我的爸爸是一名醫生(諸如此類)……”當你看到這樣的語言,你也會覺得索然無味。然而,繪本《我家是動物園》卻抓住了我們的眼球。在共讀繪本中,我們看到:一個名叫祥太的男孩兒,他說自己的家就是一個動物園,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他覺得自己是一只很會爬樹的小猴子,而爸爸是一只愛吼的獅子,媽媽是一只喜歡洗衣服的浣熊,爺爺是一只長頸鹿,奶奶是一只愛打扮的狐貍,妹妹是一只特別能踢人的小白兔,最后,曾祖母是一只整天都在打著盹兒的貓頭鷹。小男孩用獨特的方式把他對家人的觀察表達了出來,他的描述里充滿了愛、包容,還有一點點孩子式的嗔怪,令人忍俊不禁。在讀繪本過程中,我們可抓住“這是……其實呢……他是……”的排比句式來分析繪本,引導孩子們了解這當中的對比關系,并且讓孩子試著套用句式去創編句子。因為談及的是家人,接近生活,容易使小朋友產生共鳴。于是,順著將隱藏在繪本中一些關于介紹人物的方法,如外貌特征、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等抽取出來,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間掌握一定的描述人物的方法。
讀完《我家是動物園》這個繪本,孩子們都很興奮。許多關于家人的細節紛紛浮現,他們迫切地想一一把它們說出來。比如:“媽媽是條蛇,她很瘦,還特別怕冷,冬天的時候,她愛蜷在被子里不肯出來,就像要冬眠一樣。”“爸爸是霸王龍,他的力氣很大,還會很大聲地吼:‘嚎,嚎……。爸爸還是只螃蟹,他的手像兩只大鉗子,只要被他抓住可就再也逃不掉了。”通過將家人比作動物,生活中的許多細節自然地從孩子口中流出,呈現了每個家庭的獨特和溫情。陳迅喆在《繪本作文課》中說的:“我們的許多作文題目對孩子來說太大了,像一口從天而降的大鍋猛扣在孩子的腦袋上,直接把孩子扣得暈頭轉向。所以找到孩子感興趣且細化的切入點,讓孩子自主地親近寫作,始終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繪本精致的圖畫、富有個性的語言特點以及貼近兒童生活的主題,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力,能與寫話教學進行結合。這不僅尊重了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而且降低了寫話的難度,提高了孩子們的寫話興趣,讓孩子自主地親近寫話。
3 為學生的想象插上翅膀
圖畫是繪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繪本的生命。繪本中的每一幅畫面都會說話,能引領孩子們走進故事的情境,而那跳躍的、空白的、延伸的圖畫能給予孩子們許多想象與創造。青年女作家陳迅喆曾說到:“地球只有一個,生命也只有一次。但是,如果我們能用想象力、創造力把自己融入別的生命體,我們就等于擁有了無數次的生命,甚至無數個地球。當孩子們學會站在不同的生命角度去體味和感悟時,他們的想象力會噴涌并發,寫作視野會大大拓寬,便不愁真實生動的‘作文靈感了。”這就告訴我們:在繪本閱讀中,如果我們能引領孩子們走進那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中,幻身為其中的一員,然后通過語言去引發孩子豐富的聯想,去填充那些畫面的空白,可能會收獲別樣的精彩。就那田村茂先生的《螞蟻和西瓜》來說吧。這是一本有著豐富細節的繪本,每一頁都無法簡單地以一句話概括。在這里,留給孩子們展開豐富想象的余地很大。如《螞蟻和西瓜》中的一頁圖畫:
當孩子們翻開到這頁時,他們會爆發出驚喜的歡叫。同時,這幅極具想象和科學的蟻穴圖,會引起孩子們濃厚的興趣。彎彎曲曲的小通道串起小螞蟻的每個房間,里面每個小房間都有一些標牌,上面用手寫的字體標注著:“巧克力”、“糖果”、“餅干”、“寶物”、“正在施工”等。在這里,孩子會發現許多有意思的地方:螞蟻有健身房,有蘑菇種植室,更有趣地是還有那戴著廚師帽的蟻大廚正在做菜……除了豐富的細節,它的畫面上下左右都沒有密封,這可以讓孩子從有限的畫面中想象到無限的延伸。每一個螞蟻都是一個故事,共讀繪本時,就讓孩子們化身為小螞蟻,身臨其境,發揮想象,說說自己這只小螞蟻的世界!
同時,許多繪本還有這樣一個特點:故事的結尾又是一個新故事的開始,像《彩虹色的花》、《要是你給老鼠吃餅干》等等。在我們共讀完這些繪本時,我們可以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續寫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
美國兒童文學批評家臺貝·丁·盧肯斯說:“孩子和成人一樣,渴望依靠閱讀擺脫現實的限制,探索世界,尋找自我,塑造全新的自己。”繪本就是一個能夠帶給孩子快樂與自由的花園。共讀繪本,讓孩子在當中聆聽故事,激蕩靈感,習得語言,樂于寫出自己的故事,享受寫話的快樂。
(作者單位: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甘光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