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紅
現在,美術活動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圖畫”課了,他是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并整合各個領域能力的偏向美術欣賞、技巧、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活動。知之不如樂之,樂之不如好之。作為老師,我們不僅要善于發現幼兒的喜好,而且要及時抓住時機組織教學。把幼兒對兒童繪本的閱讀熱情遷移為學習美術的動力。如何才能有效的以繪本為載體,進行美術主題教學活動呢?
1 選合適繪本、研繪本精華
選擇一本繪本不難,難點是在選擇繪本中的美術元素是否合適幼兒的年齡特點。重點是使繪本和美術有效地結合在一起,相輔相成。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欣賞繪本《小黃和小藍》吧!“這是小藍”——口氣就像為我們介紹一位朋友,很隨意自然又帶著一些似乎因為熟悉所以隨便那么一指的親昵勁兒。就這樣,故事從畫面中出現的一個藍色的圓紙片開始了。這么簡單的一句話,奠定了整個故事的基調:一種擬人的,親和的感覺。孩子們不自覺地就和小藍打起了招呼,就像小藍就是一個向我們走來的小孩子。書的作者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曾說:“人和人的重要關系就是彼此的面對面”(松居直)。 “面對面”里蘊含著的豐富的意義,所以,小藍一開始就和我們面對面了。而這最簡單的第一頁,也被作者認定為全書最精彩的亮點。作者給了小藍一個小孩最基本的要素:爸爸、媽媽、還有一個家。所以小藍是個幸福的孩子。這里,有個好玩的細節,究竟哪個是藍爸爸,哪個是藍媽媽呢?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快樂地猜測著。不過,答案因人而異也會很有趣,不是嗎?對于一個小孩子來說,光有爸爸媽媽,還不夠圓滿,要有朋友才是完整的童年。第4頁,另一個主人公登場了。小藍的好朋友“小黃”。兩個好朋友站在一起。 第17頁是整個故事的拐點。在此之前,生活一如往常,和千萬個小孩子沒什么區別。但是從這次相遇開始,發生了奇妙的事情。松居直指出:“……將彼此相擁的地方置于頁面中心。因為是抽象的藍色和黃色,所以隨著喜悅心情的加重,顏色也漸變為綠色。這種心理效果,就這樣被巧妙的、視覺化地表現出來。如果此處用人物寫實的描繪方法來表現的話,那便不能成為圖畫,而且也不會有這種出人意料的故事了。”而眼淚卻恰恰幫助小藍和小黃分離了,他們又重新找回了自己。這下回家,藍爸爸藍媽媽一下就認出了小藍和小黃。這種相見的喜悅使得大家情不自禁地擁抱起來。正因為也擁抱了小黃,使藍爸爸藍媽媽明白了剛才發生的事情。聚精會神聽講的孩子也興奮地說:我知道我知道,小黃和小蘭抱一抱就變成綠色了。
整個閱讀活動孩子都追隨者小黃和小藍,隨著他們的開心而開心,隨著他們的傷心而傷心。最后活動結束,留給孩子們的就是小黃和小藍的抱一抱變綠了,這種表示友情的方式最直接地觸動了孩子的心,讓他們形象直接地學會了交往。
2 尋美術要素,扣孩子興趣
繪本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價值,繪本教學活動的目的之一就是激發幼兒的學習與創作興趣。因而在繪本教學中實現幼兒對繪本的情感遷移尤為重要。他是教學實施的直接目的,也是幼兒學習效果的體現。在平時生活中常聽見孩子說喜歡畫畫,因為幼兒表達自己的感受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繪畫。繪畫內容和形式有很多,教師可以根據教學所需合理地滿足也偶然繪畫表達的需求。
例繪本《小黃和小藍》講述的是黃色和藍色抱在一起會變綠色的故事。這本書以孩子熟悉的圖形出現,緊緊抓了孩子的視線,整本書閱讀后孩子對黃色和藍色會變成綠色的科學道理津津樂道。同時也設置了一個懸念:不同的兩種顏色抱一抱又會產生什么奇妙的效果呢?于是我們嘗試著通過美術的形式讓孩子更多了解紅黃藍三原色之間的交融變化。
小班孩子的動手能力較弱,對美術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把繪本的美術精神落實到孩子的實際操作中呢?于是我對美術呈現的形式進行了思考,首先想到的是常規的畫,由于這是講究的兩種顏色融合,畫這種形式會太刻意,太死板,而且缺乏趣味性,于是我們又想到了在塑封膜上進行作畫,引導孩子自由蘸色涂鴉,出現一種出奇的效果,最后呈現的就是抽象派的作品,還有就是想到了通過棉球拓印的形式讓孩子感受兩種顏色之間的變化。兩種表現形式都緊扣了孩子的年齡特征:動手能力弱,趣味性強。于是我選擇了拓印進行了《小黃和小藍》的美術教學。
首先是認識作畫材料,孩子看到一個扎著小辮子的棉球,很好奇,于是在游戲中:摸摸我的小腦袋,抓抓我的小辮子等引導孩子學會了使用棉球。接著就是欣賞拓印作品,孩子看到有的在紙上拓印出了媽媽的項鏈,有的拓印出了好餓的毛毛蟲,有的拓印了大朵大朵的花,孩子們非常興奮,都開心地拍了手,這個過程是拓寬孩子思維的過程,潛意識引導孩子在創作的時候可以出現各種圖案。然后是學習操作,在實際的操作中,教師引導孩子蘸一蘸,印一印,等到沒有顏色后再去蘸另一種顏色,所以畫面上有顏色的深淺變化。畫面更加的豐滿。最后呈現的作品我們看到一張畫上有深淺不同的三種顏色組成,兩種原色和一種變化色,孩子對自己的操作成果都非常的滿意,同時孩子也有意識地進行圖形的突破,有的圍繞中心點向外進行延伸,變出了一朵牡丹花,有的像彩虹糖一樣未然中心繞圈圈,小球就像在你追我趕似得。有的中規中矩進行了兩個小球抱一抱,總之,每個孩子的作品都體現了顏色的變化和形狀的組合。都能讓孩子體驗操作的成功和變色成功的喜悅。
繪本是以簡練生動的語言和精致優美的繪畫緊密搭配而成的兒童文學作品,也是 “畫出來的書”。既有文學內涵,又有色彩豐富、形象鮮明的圖畫,而正是這些優美的圖畫,讓人在欣賞文學的美妙之處,又感覺藝術的深遠。我們可以借鑒繪本故事和繪本中的表現手法引導孩子去發現,在發現中探索,將繪本教學與美術創作相結合。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中區開發區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