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晉豫
為推進新形勢下軍校人文素質教育,我們通過語文課程教學、第二課堂和校園文化建設等途徑,開展了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詩教”活動,進行了一些積極有益的探索。
1 統一認識,把“詩教”活動作為教書育人的重要環節和有效途徑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歌是中華民族哺育、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
我們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十分重視詩歌詩教的文化育人的功能,毛澤東等一代開國元戎更以氣勢恢宏、思想深邃的史詩性作品,將中華詩歌創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峰,鼓舞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為建立新中國前仆后繼的有志青年。在新的歷史時期,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十分注重發揮民族詩歌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展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形象方面的特殊作用。在一些國際國內重大場合,國家領導人經常引用民族詩歌中的名篇佳作,表達深刻的政治觀點和思想內涵,無形中也對弘揚詩教傳統起到了示范和引導作用。
強調文武兼備是中國軍隊建設的悠久歷史傳統。在我軍不斷成長壯大的道路上,詩歌發揮了其獨特的作用。
為此,在新形勢下,為提高我軍全體官兵特別是廣大軍校學員的政治素養和人文修養,落實人才強軍戰略、建設一支高素質新型人民軍隊,開展了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詩教”活動,仍具有現實意義。
根據我院自身特點及軍校學員的思想實際,我們以詩歌為載體,開展“詩教”活動。不僅鞏固了大學語文在軍校教育中的學科地位,而且發揮詩歌育人的功能。使“詩教”活動成為逐步提高學員的文學功底和審美情趣,提高學員人文素質的重要環節,以及陶冶學員情操、啟迪學員智慧、鼓舞學員斗志,提高學員思想境界的有效途徑。使學員在品鑒詩歌中收獲愉悅,在吟詠英雄中得到激勵,在高雅氛圍中接受熏陶,在自主參與中自我教育。
學員積極參與實踐活動,逐步將知識內化為素養,提高學員的文化工作能力,為第一任職打下良好的基礎。
2 依托課堂,把“詩教”內容納入語文課程教學體系
把“詩教”內容納入語文課程教學體系,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在課程設置、教材編寫、課堂教學方面,規范和強化“詩教”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環節。
在開設《大學語文》的基礎上,開設《中華詩教精品選講》(選修課)和《中華近現代詩歌鑒賞》(自修課)兩門課程,同時,為提高學員的鑒賞能力和理論水平,還開設《藝術概論》課程。
為配合課程建設、提升詩歌教學質量,體現軍校“詩教”特色,我們自編了《風雅國魂——中華詩教精品導讀》一書。該書著眼于中華詩歌精品對青年軍校學員的思想啟迪,從體例設置、作品選取到導讀撰寫,均有不少創新之處。該書獲得兵種部優秀政治理論成果一等獎,總參政治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并在教學實踐中得到很好的驗證。
授課過程中,引導學員欣賞詩歌情感美、意境美、音韻美的同時,突出思想啟迪;注重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員主導作用,調動學員的主體積極性,把“詩教”貫穿于各個教學環節,教學效果良好。
如在《大學語文》詩歌單元的教學中,教員通過對精講篇目進行示范性解讀,引導學員欣賞詩歌的藝術美,領悟詩歌崇勇尚武的愛國主義精神、愛國愛家的赤子情懷,以及樂觀曠達、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概述部分和泛讀篇目教員編寫自學提綱,學員課外自學,組織學員在課內分專題進行主題發言,最后教員點評;課后安排學員撰寫詩歌鑒賞文章,自己創作詩詞。在本單元結束時,舉辦詩歌吟唱會及詩歌鑒賞交流會、賽詩會,學員制作詩歌的多媒體課件等活動。
3 拓展空間,把“詩教”活動打造成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品牌
隨著學院文化育人實踐的不斷深入,將“詩教”活動由大學語文課堂向全校輻射,形成“三個結合”,既“詩教”與院內外重大活動相結合;“詩教”與學院文化宣傳相結合;“詩教”與學院文化環境建設相結合,有效的發揮大學語文的優勢,延伸和拓展大學語文的學科空間。
為配合“詩教”,我院成立“神鷹詩社”,出版了《猛士執戈奉玉帛》、《石鷹頌》、《天岸拾貝》、《石鷹薪火鑄神兵》等有一定影響力的校園文化作品。我們積極參與詩社的活動,并輔導學員創作并發表作品。
結合國家與軍隊、院校重大活動和節日,學院經常舉辦詩歌吟唱會和詩歌研討會。在這些活動中,不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策劃,同時還將其成果引入到我們的課堂“詩教”活動中,使我們的課堂“詩教”成為“源頭活水”,長久常新。例如,為紀念建軍80周年,總政治部主任創作長詩《光輝的八一》,作者站在時代發展和軍事變革的前沿,縱觀建軍八十年的全局,展望新世紀新階段軍隊發展的前景,思想性、政治性、藝術性都達到了新的高度,為軍校詩教活動提供了厚重鮮活的生動教材。該活動成為我院一個具有延續性的大型政治文化活動,成為我院文化建設中的一個亮點。
為營造濃厚的“詩教”氛圍,我院舉辦詩書畫展、在學院主干道設立燈箱、建設文化景觀,我們積極參與其詩話內容的篩選與創作,所做工作得到了領導與群眾的認可。
如今,“詩教”活動已成為我院校園文化建設中一個亮點,一個品牌。開展形式多樣的軍校“詩教”活動,對于全方位提高學員人文素質具有積極意義,我們堅信軍校“詩教”前景光明,我們將為此而繼續努力。
(作者單位:陸軍防化學院基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