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亮
汽車發展至今科技給我們帶來了方便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問題,如何維護汽車?那么如何培養維護汽車技術人才,這是在當下需要面臨的問題,那么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還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呢?在不同的時期教學環境是不同的,那么隨著科技與經濟的發展新課程的教學內容或資源是開放的,多元的,不再是過去的”唯教材論”。本文主要談談教育模式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的難點適度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來完成教學內容。
新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對于中等職業教育學生的學習是一個挑戰。對于一個教師而言也是一個挑戰。新的課題出現了,如何引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尤其是對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對將來的就業起著一定的引導作用。
1 傳統的教學模式
記得剛接觸汽車的時候全中國只有解放牌和東風牌兩種汽車,解放的車型是CA1091。汽車類的學校都采用這個車型進行教學,無論是駕駛類學校還是汽車維修專業類的學校。老師講什么學生就學什么,每天面對黑板學的不亦樂乎。老師按部就班的兩大機構五大系統。一學三年,四年,由于時間的充足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的同時也有著很強的實踐能力,所以那個時代的學生是適應國家的發展需要的。這也被稱之為填鴨式教學 。
2 現代的教學模式
進入九十年代,國家改革開放,科技,信息,技術,進入中國。尤其是大批量的進口車進入中國,我們在傳統學習的東西不能滿足我們實際生產的需要。實際上是車型多了,廠家多了,維護的技術跟不上了。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一批高智商的師傅帶著學生探索,把汽車的維修技術分成日韓系列,歐美系列,國產系列。這樣出現了師傅帶徒弟的模式,不過種模式只能在實踐中認識,卻沒有一套系統的學習過程。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全新的教學視角進入教學活動過程,動靜結合,圖文并茂,音像傳輸,快捷的信息處理為學生開拓了視野,給教學注入了新活力。充分運用這些手段不僅能優化課堂結構,使課堂教學步入快節奏,大容量、高效率,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也使學生充分享受到了現代話教學手段帶來的樂趣與好奇,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更加促進學生學習汽車知識的興趣。
3 國外的教學模式
美國的“合作職業教育”,主要是企業與學校合作共同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學生一部分時間在學校完成學習課程,一部分時間在企業做實際工作,學習工作交替進行,使普教、職教、成教相互滲透,有效的培養了人才。
德國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各類企業和行業組織與學校聯手,形成了雙元制教育模式。雙元制職業技術教育強調企業技能培訓為主,實踐與理論緊密結合,堅持高水平的技術工人培養。
4 結合國情適合自己的才是正確的
教師作為知識信息的傳授者和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將會由于模式引起的教學過程的變化而產生新的角色轉換。運用正確的教育理論與專業課的整合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控制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自主的、發現式學習。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優勢,讓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突出學習過程。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轉變為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探索者、和研究者。從而使學生先發現問題,從而探索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在教學引導過程中讓學生以生活實踐的方式自然的對待汽車上的問題,運用教學資源自主學習、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學會搜集資料,學會運用工具,學會如何看維修手冊,學會如何檢查,學會如何……當學生有了一定的認知之后對待學習和汽車專業課程就有了興趣,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中職學生大多數是初中畢業,底子薄,學習差,但他們卻很聰明。不需要過深的理論知識。經過一段時間學習之后就會參加一些比賽,這也是國家倡導的。那么對于比賽的學生可以繼續的提升自己,對于那些不能參加比賽的學生讓他們作為參賽學生的陪伴也是不錯的選擇。還有很多學生可以進廠實習,參觀,社會實踐,從另外一方面感悟汽車知識。加強校企合作,科技的應用大多數是通過企業來實現的。學校積極與企業聯合可以實現多元化培養,把不同類型的人才送到企業,這也是學生學校和企業三方共贏的實現。
當今是一個信息時代,對于汽車行業來說發展速度之快難以想像。從化油器發動機到電子燃油噴射,從手動變速器到自動變速器……作為教師工作者不僅要積極的去學習汽車新技術,新理論,還要想辦法把這些知識放到課堂,由難變易,再由淺入深,讓學生去探索,求知。只要我們因地制宜,不斷豐富汽車教學模式,并且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積極引導學生,學生必定會學以致用。
(作者單位:沈陽交通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