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本文從黨的宗旨、初心使命、國體政體和工作路線入手,簡析堅持黨的領導與堅持人民為中心的內在一致性。
我們的黨是人民的黨,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無論是黨的根本宗旨、初心使命,還是國體政體、工作路線,都充分地證明了:堅持黨的領導,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1 從根本宗旨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黨的最高價值取向
踐行根本宗旨,首先是在思想上牢固樹立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動情地講:“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記了人民,脫離了人民,我們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一事無成。”尊不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承不承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是區別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界線。在現階段來看,我們黨制定任何一項政策,推進任何一項改革,都要傾聽人民的呼聲,汲取人民的智慧。
踐行根本宗旨,目的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和歸宿,努力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
踐行根本宗旨,關鍵還要全面從嚴治黨。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要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堅持執政為民,廉潔奉公;要通過多種渠道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愿望,解決群眾問題;要用繡花功夫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幫助貧困群眾尋找致富門路,盡快脫貧致富;要同群眾同甘共苦,危難之時要挺身而出,及時排憂解難。
2 從初心使命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
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回答了我黨“我是誰”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向廣大黨員干部深情講述了長征路上半條棉被的故事:在湖南汝城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留給老百姓的人。這個故事,彰顯了共產黨人的本色,生動地回答了“共產黨是誰”的問題。
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回答了我黨“依靠誰”的問題。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立場。人民立場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體現了對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堅定追求,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只有真正領悟了人民立場的真諦,才會自覺站在人民立場上想問題、作決策,做事情、干事業,做有利于人民眼前利益要求和人民長遠利益要求的事。
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回答了我黨“為了誰”的問題。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最終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習總書記指出:“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3 從國體政體看,人民當家作主就是黨的歷史任務
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十九大報告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要推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政治發展道路,無疑離不開黨的領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不斷發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實現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高度統一。同時,要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必須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保證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保證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必須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法治化、程序化進程。當前的重點任務,就是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這是關系全局的政治體制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革命。
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始終保持政治定力。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脫離特定社會政治條件和歷史文化傳統來抽象評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國政治制度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就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當家作主。
4 從工作路線看,群眾路線就是黨的生命線
要體現人民群眾的真實意愿。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出臺,都要體現人民的意愿。特別是貫徹新發展理念,要做到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通過改革發展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實惠。要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利益問題,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可持續。
要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總結我們黨發展壯大的經驗,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始終把人民群眾作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始終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把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作為源頭活水,及時發現、總結、概括人民群眾創造出來的新鮮經驗,使之上升為理論和政策,同時指導人民開展新的實踐,推動黨和國家的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要堅持人民滿意的評判標準。黨的群眾工作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工作的成敗得失由人民群眾來檢驗,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根本標準。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們工作的長短優劣。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堅持群眾標準、由群眾評判,不能走過場,必須具有約束力。
(作者單位:湖南醫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