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賢芝 于惠
文章編號:WHR2018072032
【摘 要】 目的:探討微生態制劑對小兒急性感染性腹瀉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腸黏膜屏障功能腸道菌群的影響。方法:選擇本院于2018年2月至2018年5月所收治的71例急性感染性腹瀉患兒,隨機劃分為35例樣本組與36例研究組,兩組患兒在入院以后,所采用的常規治療方法均一致,研究組在樣本組的基礎之上,給以口服微生態制劑干預,評價指標有臨床癥狀(腹痛、腹瀉與脫水)改善時間,血清因子水平,黏膜功能以及腸道菌群等。結果:研究組患兒腹痛、腹瀉與脫水改善時間均明顯少于樣本組,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研究組患兒血清因子水平恢復情況明顯優于樣本組,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研究組患兒黏膜功能與腸道菌群恢復情況明顯優于樣本組,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結論:采用微生態制劑對小兒急性感染性腹瀉治療過程進行干預效果極佳,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應用。
【關鍵詞】 微生態制劑;小兒;急性感染性腹瀉;血清炎性因子;腸黏膜屏障功能;腸道菌群
目前治療小兒急性感染性腹瀉的傳統方法多是使用抗生素[1],長期使用可能導致患兒體內產生耐藥株,治療效果將大打折扣[2],另外還有可能導致患兒腸道菌群紊亂,阻礙其康復進程,對此采用更為安全的治療方式非常有必要[3]。為此,本次研究就微生態制劑對小兒急性感染性腹瀉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腸黏膜屏障功能腸道菌群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總結了臨床治療的方法與效果,現做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于2018年2月至2018年5月所收治的71例急性感染性腹瀉患兒,在經過倫理委員會準許的條件下,將所有患兒隨機劃分為35例樣本組與36例研究組,樣本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2~5歲,均數(2.31±1.14)歲,發病時間2~13h,均數(7.26±2.43)h,研究組男22例,女14例,年齡2~5歲,均數(2.37±1.23)歲,發病時間2~14h,均數(7.31±2.52)h。納入本次研究患兒均已經確證,對本次研究所使用藥物無過敏現象,已告知患者家屬,并簽訂了事前知情同意書。在本次研究前,未使用抗生素治療,且無其他疾病。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兒在入院以后,所采用的常規治療方法均一致,包括退燒、補液等。樣本組患兒靜脈滴注頭孢呋辛治療(蘇州二葉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778,規格:1g),30~100mg/kg/d,分2~3次靜脈滴注[4]。研究組在樣本組的基礎之上,給以口服微生態制劑干預。選用制劑為復方嗜酸乳桿菌片(H10940114,通化金馬藥業有限公司),每次1粒,每天2粒,兩組患兒治療周期均為7d[5]。
1.3 評價指標
本次研究評價指標有臨床癥狀(腹痛、腹瀉與脫水)改善時間,血清因子水平,黏膜功能以及腸道菌群等。
1.4 統計學方法
將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全部錄入SPSS 19.0中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癥狀(腹痛、腹瀉與脫水)改善時間
研究組患兒腹痛、腹瀉與脫水改善時間均明顯少于樣本組,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2.2 血清因子水平
研究組患兒血清因子水平恢復情況明顯優于樣本組,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2.3 黏膜功能與腸道菌群情況
研究組患兒黏膜功能與腸道菌群恢復情況明顯優于樣本組,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詳見表3。
3 討論
急性感染性腹瀉在目前兒科中屬于常見病癥,全年均可發病[6],病癥主要為腹瀉、高燒、腹痛以及脫水等,會給患兒身體帶來較大的不良影響[7],在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可能造成患兒死亡,對兒童健康威脅較大[8]。患兒發病后會出現腸道菌群紊亂,血清因子水平升高等問題,故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應該從此方面入手,促使患兒腸道功能以及血清因子水平盡快恢復,以促進患兒的痊愈[9]。
采用抗生素治療雖然可以有效平衡患兒電解質,促進血清因子恢復,但幼兒腸道菌群紊亂問題難以有效解決,且容易使幼兒產生耐藥性[10]。歐陽美文等[11]人研究中表明,采用微生態制劑可以有效促進患者康復,可以促進患者黏膜功能與腸道菌群盡快回復正常水平,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采用復方嗜酸乳桿菌片干預治療后,研究組患兒D-乳酸、DAO、乳酸菌、雙歧桿菌含量恢復情況均優于樣本組,P<0.05,研究結果與其一致。此外,研究組臨床癥狀(腹痛、腹瀉與脫水)改善時間與血清因子水平恢復情況均優于樣本組,P<0.05,表明采用生物制劑干預后,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采用微生態制劑對小兒急性感染性腹瀉治療過程進行干預效果極佳,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應用。
參考文獻
[1] 馬紅霞.小兒遷延性腹瀉應用鋅制劑聯合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7,22(04):534-536.
[2] 陳永琴.酪酸梭菌活菌片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急性腹瀉的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13):94,97.
[3] 邱云芬.小兒肺炎繼發性腹瀉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12):78-79.
[4] 王吉,左欣鷺,焦健,等.思連康聯合鋅制劑對小兒腹瀉的療效及對患兒血清指標的影響[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8,37(03):1030-1035.
[5]王鳳娟.布拉酵母菌與喜炎平聯合治療小兒病毒性腹瀉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07):73-74.
[6] 劉春賢,方玉玲.美洛西林聯合微生態制劑治療小兒感染性腹瀉的療效觀察[J].北方藥學,2018,15(02):32-33.
[7] 張美玲.小兒肺炎繼發腹瀉的相關因素分析與微生態制劑的治療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03):114-115.
[8] 黨赫銘,高春燕,屈暉.微生態制劑在小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防治研究進展[J].轉化醫學雜志,2017,06(05):310-313,321.
[9] 陸惠鋼.微生態制劑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慢性腹瀉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外醫療,2017,36(29):137-139.
[10]高金紅.布拉氏酵母菌散劑預防小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02(28):77-78.
[11]歐陽美文,周樹根,王磊鑫.微生態制劑對小兒急性感染性腹瀉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腸黏膜屏障功能腸道菌群的影響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14):1873-1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