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飛

文章編號:WHR2018071015
【摘 要】 目的:探析對初產婦進行產后宣教產生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建立《母子健康檔案》的140例初產婦,隨機分為宣教組與對照組,各70例。結果:宣教組的產后康復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實施健康宣教有助于加快初產婦身體康復,應重視在產后開展健康宣教工作。
【關鍵詞】 初產婦;產后訪視宣教;產后康復
初產婦對于分娩及產后康復知識了解甚少,產后自我護理能力大多較差,且易發生焦慮、產后抑郁等心理問題,這些都不利于產后的康復[1]。臨床中,在產后對初產婦進行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干預,可提高其產后自我護理能力,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從而促進產后康復。本文就產后訪視宣教對出院后初產婦產后康復的影響做了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建檔的140例出院后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隨機分為宣教組與對照組,每組70例。宣教組年齡為22~35歲,平均年齡(26.9±3.2)歲;孕周為37~41周,平均(39.3±1.3)周。對照組年齡為23歲~34歲,平均(27.3±3.4)歲;孕周為38~41周,平均(39.6±1.4)周。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1.2 方法
兩組初產婦均在產后接受普通護理。此外,宣教組通過微信和家庭訪視等方式給予健康宣教干預,主要包括:1) 護理人員主動告知初產婦產后康復的相關知識,如產后惡露的持續時間和性質、乳房及會陰部位的護理方法,傷口的護理等,并且進行營養指導以及要求初產婦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以降低初產婦心理壓力,增強其自我護理能力,促進產后康復。2) 護理人員向初產婦耐心講解、示范母乳喂養的不同方式以保證有效的哺乳,并強調母乳喂養的重要性,督促初產婦在產后及時進行母乳喂養。教授初產婦乳房的按摩方法,以減少乳腺炎的發生,每日至少2次,每次15~20分鐘[2],力度以出現酸麻脹痛感為度。要求初產婦在產后及時排尿,防止膀朧出現過度充盈,以利于子宮的修復。產后6~8小時可在床上做適當的肢體活動,產后第二天應下床活動,并根據自身恢復情況逐漸增加活動量,促使惡露排出。此外,指導初產婦順時針按摩宮底部位,每日2次,每次6~8分鐘,并講解腹式呼吸法、縮肛訓練法等以利于體形的恢復,指導初產婦必要時可正確佩戴腹帶[3],產后10天可進行有效地縮肛訓練以及盆底肌鍛煉,避免子宮脫垂。3) 心理護理:初產婦在產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適應自身角色的改變,護理人員需在充分了解初產婦的心理狀況下,給于熱情鼓勵和正確引導,使其快速適應角色的轉變。此外,護理人員要及時發現有抑郁傾向的初產婦,采用有效的心理疏導方法及時干預,防治其發生意外。對于存在性別偏見的家庭,需給于及時的觀念教育,糾正其錯誤認知,以消除其不良的心理情緒。
1.3 觀察指標
訪視宣教后,對兩組初產婦的產后自我護理能力及康復效果進行比較。自我護理能力分為較好、一般、較差三個維度。產后康復效果主要比較泌乳始動時間、乳腺炎發病率、產后惡露持續時間及產后傷口感染率。
1.4 統計學方法
收集整理數據,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初產婦自我護理能力比較
宣教組初產婦自我護理能力較好者47例,占67.14%,對照組初產婦自我護理能力較好者34例,占48.5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初產婦產后康復效果比較
宣教組的泌乳始動時間和產后惡露持續時間較對照組均明顯縮短,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宣教組乳腺炎發病率及產后傷口感染率較對照組均明顯降低,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故宣教組的產后康復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差異(P<0.05)。
3 討論
初產婦在分娩后,其身體與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分娩過程及分娩方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產后抑郁、乳腺炎發病率及子宮復舊不良的發生率均較高,通過強化對初產婦的產后健康宣教可提高初產婦的自我護理能力,從而有效改善初產婦的產后康復效果[4]。針對初產婦對分娩不適的恐懼心理,護理人員可耐心鼓勵初產婦,以幫助其快速適應新角色的轉變,讓其全面了解產后康復知識,明白產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最大程度地減少焦慮、產后抑郁等心理問題的發生[5-6]。
本研究中,在產后對兩組初產婦均給于了普通護理,并在此基礎上對宣教組初產婦進行了有效的健康宣教干預,結果表明,產后通過及時給于有效地健康宣教,宣教組初產婦的自我護理能力及產后康復效果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因此,在產后根據初產婦的自身情況進行系統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干預可有效解決初產婦的生理及心理問題,有助于提高初產婦的自我護理能力,幫助其順利度過產褥期,顯著改善其產后康復效果。
參考文獻
[1] 孫梅芳,母華欣.盆底肌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肉鍛煉治療產后盆底器官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5,23(01):29-31.
[2] 汪秋偉,陳亮,胡傳來,等.孕婦產后1年內體力活動對體重滯留影響的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3,34(11):1077-1079.
[3] 張宏慧,尤如冰,曹曉娟.加味生化湯聯合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對產后康復的作用觀察[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3,20(03):73-74
[4] 林東紅,邱柳華,李艷虹,等.初產婦經陰道分娩時會陰側切和會陰自然裂傷對盆底功能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3,34(05):738-740.
[5] 陳洪波.家庭支持對初產婦產后康復及育嬰效果的影響[J].右江醫學,2013,41(06): 895-896.
[6] 農玉蝶,陸柳雪,陸青梅,等.農村初產婦對產褥期營養保健知識認知及需求調查分析[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3,35(06):82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