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鍵 袁圣敏
編者按: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中國青少年健康體能研究課題組將從科研的視角著手,直面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提出一系列有利于青少年健康體能發展的思路,開發一整套遵循青少年生長發育規律、適合在學校體育課堂上組織教學的新的體能訓練方法來提高學生健康體能素質。本年度的連載將在上一年度的連載基礎上更加有針對性,“精準”地解決學生健康體能方面的困惑與困難,以期為全國各地的體育教師教學提供更多可資借鑒思路與方法。同時也希望更多的教師能把健康體能的鍛煉方法應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在實踐中遇到問題,可發郵件到郵箱zgxxty@vip.sina.com,本刊將組織大家一同討論,共同進步。
經過3年的努力,由中國教科院“中國青少年健康體能教學與訓練課題組”研制、開發的體能教學與訓練體系,逐步完善成形。“健康體能”作為一個新概念和專業詞語,逐步被教育、體育領域人士所接受并應用于教學訓練中。
一個新體系的建立,其理念、目標、手段、方法以及評價是否能夠延續,重要的是要在實踐中不斷檢驗與發展。作為一套實用性的教學與訓練體系,檢驗的手段就是看對提高青少年體能、促進青少年健康方面“管不管用”。
具體而言,健康體能對于青少年而言,其目標是: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基本體能,有效解決青少年體能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有效預防青少年體能訓練中的損傷,維護運動安全,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顯然,這個目標,與運動(競技)體能訓練的目標有明顯區別,健康體能不是為了無限提高專項運動能力,不是為了無限提升高強度對抗能力。這個目標與傳統的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的目標也有所區別,健康體能不是單純發展學生被割裂開的部分身體素質,不是局限于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
一、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要有勇氣顛覆以往的知識體系和教學實踐
對傳統體能訓練方法的質疑,創建新的體能訓練體系,不是憑空臆造。在當下,全社會各行業尋求創新突破的背景下,打破以往的理論框架,廢棄習慣了的操作實踐,在心理感受上難免不舒適,但是,規律不可違抗,進步不可逆轉,該變革的總是要來到。
有效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一直是學校體育領域孜孜以求的目標,但是,多年來成效不高。
在這方面,不妨看一看健康中國建設戰略中的醫療改革的轉型,或許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理念。中國的醫療改革持續多年,但是難有重大突破。其癥結就是,在頂層設計上,總是圍繞“病”做文章,核心是“生病了——治病”,忘卻了更有效、更經濟的“治未病”,從而導致中國的經濟發展遠遠不能滿足全民醫療的需要。
為此,基于中國的現狀,健康中國戰略決定醫療改革轉型,確定了新的發展理念和新的發展方式,即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從以患病人群為主體延伸到健康人群,從疾病治療為中心轉向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為中心,從醫療體系為主轉向個人、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為主。
醫療改革給了我們啟示。認真分析健康中國的發展理念和方式,基于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特點,健康中國建設對于青少年而言,最重要的手段是健康促進。在總體上,要實施學校體育的改革轉型,具體而言,一是為青少年提供完善的健康監測、健康教育與疾病預防服務,二是為青少年提供有效的、科學的健身服務以及良好的環境和安全的食品。
健康體能訓練體系作為一個基于傳統的走、跑、跳、投、爬、攀登、懸垂等基本活動方式和常規的身體素質練習方式,并充分吸納功能訓練、康復訓練等訓練方式的新的體能訓練體系,健康體能訓練體系正是學校體育改革轉型的新的理論和實踐探索成果,我們希望廣大體育教師善于學習,善于更新知識并將其運用到學校體育實踐領域。
二、青少年健康體能訓練能更有效解決體能發展中的突出問題
延續近40年的“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顯示,中國青少年的體質健康狀況,尤其是體能素質方面,從1985年至1995年,總體上保持逐步增長的態勢,但是,從1995年以來,總體上進入了下行通道。其間,為了扭轉這種趨勢,借助2007年“中央7號文件”的貫徹落實,全國各級教育部門采取各種措施,如開齊開足體育課,確保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全面推行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等,在全國大中小學中廣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
政策貫徹力度強大,3年的努力,確實換來了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改善,反映在測試指標上,全國學生體能的下降速度有所緩解,部分指標改善明顯。但是,隨著“政策紅利效應”的消退,從2010年到2014年,學生體能水平又出現掉頭向下的趨勢。
為了解決青少年體能下降問題,無論是國家、學校,還是教師、家長、學生,都曾做出不懈的努力。然而,成效并不顯著。此種情況,應當引起深思。從大的趨勢看,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發生變化,動態生活越來越少。
一方面,是整體“身體活動”水平的下降。據統計,在同樣的經濟增長態勢背景下,美國人的“身體活動”水平34年下降32%,中國人的“身體活動”水平僅用18年就下降45%。
另一個方面,是以往解決這些問題所使用的方法、手段落后,甚至是不科學的,或者說,目前在學校流行的發展體能的方法是存在局限性的。
我們創生的健康體能訓練體系,正是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可以用于對青少年體能進行有效干預和促進的方法體系。青少年健康體能,既可以發展青少年一般的基礎性的體能,激發身體功能,又可以針對特殊的群體進行“精準”的有效干預。
據石家莊外國語學校的調查顯示,在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每個班總有幾個體能弱勢學生,往往1~2名肥胖學生的成績,就能影響幾乎全班的測試等級水平。
事實上,實踐中確實缺乏有效的體能改善手段。如何針對學生個體情況進行“精準”干預,我們一直在不斷嘗試。重慶市珊瑚浦輝小學、珊瑚魯能小學,從2016年開始,針對40名體重偏胖的學生進行健康體能訓練,結合健康體能練習方法制定出一整套依托學校場地設施和教師配備的健康體能訓練方案,并同時實行家校聯合反饋,極大提高學生鍛煉的積極性。
到2018年底,健康體能干預班已經擴大到150多人,由最初僅僅針對偏胖學生擴展到針對體質較弱的學生,部分學生因為健康體能素質提升,已經可以自主鍛煉,實現良性循環。
訓練過程中進行分學段訓練,使訓練的過程更加有效、高效、長效。學生健康行為和運動行為的養成也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其中日常鍛煉和體育課是培養學生健康行為的重要抓手。
2年的實踐證明:學生已經能根據學校教師教授的健康體能知識進行自主家庭鍛煉,并且能把良好的鍛煉方式與家長共享,起到了用健康體能鍛煉方式溝通情感的良好效果。
三、青少年健康體能訓練能有效提高運動損傷的防護水平
運動損傷防護,是指預防運動損傷所采取的一系列防護措施。
健康體能訓練體系有效吸納身體功能訓練、康復訓練的方法與手段,這些方法和手段不僅僅能夠保證體能訓練的有效性、針對性,更重要的,其本身就是一整套運動損傷的防護方法體系。
近年來,青少年學生在體能訓練中,尤其在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中往往出現運動損傷情況,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其根源,往往是由單純的、反復的身體素質訓練導致的。傳統的身體素質訓練,不僅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容易造成局部疲勞而引發損傷。運動損傷,不僅會影響考試、影響體能發展,更嚴重的是有可能造成青少年更長久的身心傷害。
健康體能訓練體系提供了豐富的運動損傷防護方法和手段。健康體能訓練中的運動損傷防護練習,在熱身階段,主要由4個環節組成。
一是輕度的有氧運動,時間不少于3分鐘,其目的是使得心率緩慢加快,使得肌肉的溫度和體溫升高,快走、慢跑、跳繩是最常用的手段;
二是肌肉激活練習,其目的是激活和刺激肌肉、肌腱,預先喚醒和動員本體感覺,通常而言,肩部肌肉、臀部肌肉和脊柱肌肉的激活,要放在首要位置;
三是拉伸練習,包括靜態拉伸和動態拉伸練習,其目的是通過靜態、慢速和快速的運動,刺激肌肉和韌帶,刺激本體感覺,增加關節的動作幅度,提高對身體的控制能力;
四是神經系統激活練習,其目的是在短時間內,通過練習快速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和神經-肌肉之間的連接機能,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各種單腳、雙腳的快速踏跳、踏步以及快速轉髖等。
健康體能訓練中的運動損傷防護練習,在放松階段,主要的方法和手段有自我拉伸和被動拉伸。運動后的拉伸,其主要目的是緩解肌肉緊張,減少肌肉的僵硬度,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和協調性,增大關節的運動幅度,消除運動性疲勞,恢復肌體能力。運動后的拉伸練習,要確保控制力度和時間,每個動作1~2次,持續時間在10~20s。借助泡沫軸、按摩棒等器械,可以更好地實現運動后的體力恢復。
基于上述的分析,從2019年度開始,本刊“中國青少年健康體能訓練專題”的教案所呈現的主題,將逐步從一般性的體能訓練,轉向有定向目標的體能訓練,2個重要的主題是:要解決青少年健康體能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要關注運動損傷的防護。
[本文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央級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助“中國青少年健康體能研究”(GYH2016012)]
參考文獻:
[1]吳鍵.青少年健康體能教學與訓練指導手冊[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8.
[2]尹軍,袁守龍.身體功能訓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2014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