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萍 吉裕華 宋鴻慧
文章編號:WHR2018112417
【摘 要】 目的:分析和研究團體教育+正念認知訓練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和作用。方法:選擇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5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使用隨機分組方法將其分為訓練組和參照組,參照組患者使用一般護理方法,訓練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團體教育+正念認知訓練,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感。結果:訓練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自尊量表評分均顯著高于參照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自尊量表評分,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康復期精神分裂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團體教育+正念認知訓練護理,能夠有效的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對患者康復有促進作用,值得應用。
【關鍵詞】
團體教育;正念認知;康復期;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的患病率很高,嚴重威脅和損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給其家庭及社會都造成了嚴重負擔。在發病早期,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性格上的改變,例如對鏡子獨笑、不講衛生、不理睬親人等等,當病情進一步加重時,患者的思維會出現混亂,其思考過程也沒有連貫性和邏輯性,詞不達意,言語凌亂。另外比較典型的癥狀還包括幻覺和妄想。精神分裂癥的康復期是患者治療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個階段,隨著病情好轉,患者的疾病羞恥感也越來越強,社會和家庭的壓力也會讓患者的負面情緒逐漸加重,影響治療效果,所以必須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1-2]。本文選擇了5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分析了團體教育聯合正念訓練護理方法對其治療的影響,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5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使用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兩組,每組患者25例。訓練組均為女性患者;年齡19~64歲,平均年齡(34.01±3.62)歲;已婚14例,未婚11;病程3~12年,平均病程(7.12±2.89)年。參照組均為女性患者;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34.65±3.23)歲;已婚16例,未婚9例;病程2~12年,平均病程(7.35±2.64)年。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資料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治療,參照組患者聯合使用一般護理模式,訓練組患者聯合使用團體教育+正念認知訓練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 團體教育 訓練組患者每次30min,每周1次,共進行8周的團體教育。教育者要在詳細掌握和評估訓練組患者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制定詳細的團體教育方案,通過前期教育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為后續的指導工作奠定基礎。將整個團體教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第1~3周,教育者向患者講解康復期的注意事項及特點,讓患者能正確對待疾病,降低其疾病羞恥感和自卑感,同時提高治療的依從性[3];在第二個階段,患者和教育者可以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對疾病治療的相關知識進行探討,使患者能夠了解常用的治療藥物,并清除持續用藥的重要性,此階段的時間為4~6周;在第三個階段,教育者要對患者病情的改善情況和已經獲得的進步加以肯定和鼓勵,以此來幫助患者重新建立面對疾病和生活的信心,促進病情恢復,此階段的時間為7~8周。
1.2.2 正念認知訓練 所有訓練組患者要成幾個小組,并通過小組的方式進行訓練,每周1次,每次訓練的時間為2h。患者的訓練場地可以是固定的活動室,在完成訓練之后可以對患者布置合適的課后作業,以此來鞏固訓練效果[4]。整個正念認知訓練分為2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通過對患者進行葡萄干練習,讓患者了解并清楚正念認知的概念,患者自動進行軀體掃描,教育者要指導患者閉上雙眼,從上至下以此進行掃描,在此過程中不做任何的判斷和分析,讓患者的身心保持在相對放松和穩定的狀態,此階段時間為1~3周;第二階段是通過靜坐冥想,對患者進行固定性軀體掃描,在此基礎上進行葡萄干訓練,讓患者就“允許”“接受”等方面進行討論,并引導患者對自身存在的困難進行講述,以便教育者可以幫助其認識和改正自身問題。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自尊量表評分進行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P<0.05表示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訓練組患者經過護理干預之后,自我效能感量表評分為(26.48±4.60)分,自尊量表評分為(28.07±6.39)分,參照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量表評分為(22.53±5.61)分,自尊量表評分為(24.81±4.37)分,經過對比發現訓練組患者評分顯著優于參照組患者評分,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自尊感是人的自尊需求和社會評價的關系,也是自我意識中的評價意義,自我效能感是一種被某一行為影響,并維持行為達到預期的一種信念[5]。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感的高低對患者社會活動的開展或行為的進展有很大影響[6]。雖然患者在治療之后可以明顯改善其各種臨床癥狀,但是在認知力恢復方面,通常會有一定程度的社會功能障礙,使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感降低,說明必須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而幫助患者心理和生理健康恢復。在本次研究中,使用團體教育+正念認知訓練的患者,其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感水平比使用常規護理方法的患者水平更高,說明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促進患者康復有重要意義。
總之,對康復期精神分裂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團體教育+正念認知訓練護理,能夠有效的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對患者康復有促進作用,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Vancampfort D,Correll C U,Galling B,et al.Diabetes mellitus in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bipolar disorder an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large scale meta-analysis[J].World Psychiatry,2016,15(02):166-174.
[2] 程云,沈念紅,林曉芳,等.認知護理訓練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心靈理論缺損的效果探討[J].現代醫藥衛生,2014,40(24):3780-3782.
[3] 杜珊菊,周玉萍.團體教育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效果的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3(12):3521-3524.
[4] 李承希,龔定宏.家庭照料者的團體心理干預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效果[J].上海醫藥,2017,38(16):56-59,62.
[5] 張海濤.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感知病恥及心理干預對其病恥感的影響與作用[D].南昌大學,2015.
[6] 曹芳,劉美紅.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會功能恢復及護理對策[J].心理醫生,2016,22(05):10-11.